8.12~13《農七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教育深度化也要務實,所學能實用,對人間有貢獻。
著論要深入淺出
八月十二日,慈善志業何日生副執行長報告英國行,包括參加於劍橋大學舉辦之印證佛學研討會、牛津大學善經濟圓桌論壇,劍橋大學圖書館希望收藏上人佛典開示書籍。
「時間成就一切,一切也隨著時間消逝,但可以在時間過去以後,物留人間,而且很有價值、很珍貴,就要看保留的人、有心要傳的人,思想觀念與行動,方向要正確。要好好去思考,每項都重要,每項都要收,就做不完;每項都不需要,放棄一切,什麼都是空,就沒有辦法流傳,所以做事的人要用心,統合團隊的觀念,朝共同的方向努力,隨著時間做出成果。」
「如果只是談學術思想,高談闊論,學識很高深,但現實的人間用不到,這不是我們的方向;當然教育要深度化,要跟得上時代,但還是要務實。」上人說,人人本具如來智性,並非鑽入佛典中研究字句,研究得愈深,智慧就愈高;要用吸收的佛法自修身心,讓自己的心沒有無明煩惱,用很真誠、純真的心態面對人間,天天無不都是優游在大藏經裏,言語、行動都優游在法海中。
「花了很多時間鑽研,學得很多,卻不能實用,人生仍然隨著時間過去;我常教大家盤點生命的價值,所學能實用,對人間有貢獻,就有價值,所以很期待人人都要務實。」上人說,思想無形、說話的聲音也無形,要有人將思想、聲音化為文字,才能傳達給人;文字整理成書籍出版,可以流傳到後世,但是內容要深入淺出,讓大眾都能接受並體會。
上人提到東晉鳩摩羅什法師東行傳法、唐代玄奘法師為了求得完整的佛法而西行取經,若沒有歷代許多法師大德不辭辛勞取經、傳法,並投入心力翻譯佛典,佛法無法流傳到現在,留下來的佛典見證他們的人生價值,也讓佛法不斷在人間度化眾生。但是佛法流傳迄今,二千五百多年來,受用佛法得度的人愈少,即使現代資訊傳播便利,人們的知識學歷愈高,卻更加局限在自己的所知所識,對於佛法不能真誠起信心,更無法深入體會而運用。
「這個時代還有一點佛法,是『像法』即將要到『末法』了;只怕人們一直朝向利益追逐,人心不再存有道理,法就不再存於人間。所以我們此時要趕緊抓住佛法精神,運用現代科技,將佛法形象化,留法、傳法。」上人叮囑,將慈濟文史分為「經、史、子、集」出版,此時訂定分類彙整方法,做出成品,將來的人就能依照此法持續整理慈濟大藏經;請大家會合心力,借力使力,把握時間完成。
師父迫切的心願
中區慈濟人返回精舍,八月十三日與上人座談,資深師兄師姊分享早期的慈濟人、慈濟事。上人開示,回顧過去,有許多寶貴的史料,可惜慈濟人總是過去了就放下了。過去就放下,是師父常常在說的法,不過歷史不能放下,因為慈濟在臺灣有大貢獻,「為佛教,為眾生」,慈濟人真正展現了佛陀來人間的價值。
上人與眾共勉,人生無常,人人都要有無常觀,珍惜今天,把握當下;凡事都從「今天」開始,認定正確的方向就要起步往前進,隨著時間,善用空間,會合人與人之間而成就一切。剛才聽師兄師姊提起的幾位資深慈濟人,有的已經往生,有的年紀大了,行動不便;相信往生者已經「再來」了,而年紀大、生病的法親,要替師父盡一分心照顧。此外,大家要負起傳承的責任,與資深法親共同補足每一段慈濟歷史。
上人說,建立慈濟歷史,是自己迫切的心願;慈濟史也是現代的一部大藏經,慈濟人做慈濟事,都蘊含佛法精神,而且是力行大乘菩薩法。請大家共同努力成就,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人人都是見證人,也是歷史人,而且慈濟人不能不知慈濟歷史,因為這是慈濟人的價值;要讓後世知道,這是一條真實可行的道路。
佛陀在靈鷲山上講《法華經》,距離現在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時間無法回到過去,只有靈鷲山說法臺的空間讓後世佛教徒朝聖。上人說,即使無法親自到印度靈鷲山,應知「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只要心中有法,精進力行菩薩道,靈山法會永不散。
「期待你們好好把握,在慈濟就已經走上菩薩道,自己精進,也要招呼師兄師姊,彼此提醒,要聞法也要對人說法,對親友談慈濟人、慈濟事。」上人教師兄師姊們收看大愛臺,或運用手機、電腦連上網路,與精舍連線,聆聽志工早會,有常住師父和志業體主管同仁們、志工們的分享,都是每個人對法的深刻體會和力行心得。
「我天天聽志工早會都很感動,出家弟子們都能入世傳法,真心力行菩薩道;在家居士慈濟人,都是真誠付出無所求,讓人看見菩薩在人間,而人間菩薩要相互接引,經常共修、共聚,凝聚心力,不斷為人間發揮良能,關心孤老殘疾、貧病弱勢者,廣結眾生緣。」上人與年長的慈濟人共勉,不要將自己說老了,大家都是永恆的人間菩薩,要把握每一天用心精進,招呼新進者、照顧資深者,無論新舊都是菩薩眷屬,要經常聯絡、互動,牽緊生生世世的法親緣。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