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起病人的手前進

我的護理經驗尚淺,但我的護理生涯還漫長,透過每次寶貴的臨床經驗,看到這個行業的深層價值―護理師是一座橋梁,不只牽起病人的手細心照護,還可以牽起整個家庭、整個醫療團隊,一起向前邁進。

我畢業於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目前擔任胸腔內科病房護理師;投入臨床工作一年多,有位病患讓我印象深刻,他患有「漸凍症」,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漸凍人,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所謂漸凍症,即是中樞神經系統內控制骨骼肌肉的運動神經元退化所致,喪失控制隨意肌的能力,肌肉逐漸衰弱、萎縮、無力,直到完全癱瘓,最終造成發音、吞嚥及呼吸障礙,進而使用呼吸器以長期維生。

二○一九年,陳先生被診斷出罹患漸凍症,之後四肢肌力下降;二○二三年開始臥床,二○二四年五月罹患肺炎,呼吸無力,必須使用呼吸器。

在照護治療的過程中,院方會診了不同團隊,像是復健師為他進行被動的復健,維持他的肌力,避免關節攣縮的狀況;營養師提供足夠的營養;呼吸治療師每天探視,調整呼吸器的設定,緩解他呼吸會喘的情形。在漫長的照護過程中,陳先生背負著龐大的經濟壓力,社工主動提供社會福利補助資訊給家屬,去支撐住整個家庭。

幾年下來,陳先生病程發展到了末期。安寧個管師從旁促進病人的舒適,給予腹部按摩,也同時陪著病人、家屬面對善終這件事。

除了這些團隊之外,護理師扮演的角色,比較像是中間的橋梁,每天為陳先生進行身體評估,觀察呼吸喘不喘,消化的情形如何,並將這些數據資料提供給各團隊參考,溝通適當的照護調整,讓陳先生有全方面完善的照護品質。

在治療期間,我們跟陳先生累積起信任關係,有一次學姊跟陳先生會談時,過程中發現他有一個心願—想要再次牽起妻子的手。

當時我們突發奇想,做一個他跟妻子、家人牽手的手模,象徵一家人陪著他去面對、對抗疾病,陪他走完人生最後這幾哩路,也留存陳先生這段生命過程中的光芒。

〈牽手〉這首歌有一句歌詞讓我印象深刻:「所以安心地牽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不只是護理人員牽著病人的手,而是牽起整個家庭、整個醫療團隊,一起向前邁進。

我們單位性質的關係,會收治呼吸比較喘,或是臨終病人,就像是小型的安寧病房;透過這次手模製作的經驗,讓我對護理有完全不一樣的認識,這不只是一份工作,因為護理師的陪伴,讓病人在人生最後感受溫暖,也讓家屬跟病人之間完成人生四道—道謝、道愛、道歉及道別。

我的護理經驗尚淺,但我的護理生涯還漫長,透過每次寶貴的照護陪伴經驗,讓病人的生命變得更加完整,也發揮更深層的護理價值。護理是需要傳承的一個職業,身為新世代的我們會秉持著清淨本性、善的念頭,以及「對準方向,穩健邁步,世代接力,篤行中道」的信念,來守護護理這分志業。(摘自二○二四年十月十八日志工早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