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農二月‧十一》

【靜思小語】入群處事,煩惱要放下、責任要提起,路才開得通、行得通。
智慧輔導,真誠關心
上人教導承擔志業會務的清修士,與志工互動時,要用智慧輔導,而且是真誠關心的輔導,而非責備,要用感恩心面對志工。菩薩入世處事,煩惱要放下,責任要提起。
「學佛法、傳佛法,就是要承擔輔導人生的責任。佛陀覺悟後,回過頭來走入人間說法,最後教導菩薩法,這也是佛陀來人間的目標。其實他在人間生活、成長、出家修行等等,是示範給我們看,人要經過這些關卡,看見人間各種形態,了解人間有各種苦難,要有這些經歷,才能對大家就佛法一一為眾生解釋。」
「其實佛陀本來已經通達道理,這是累世修行的智慧,但是來人間、入人群,就要做出典範,引導大家跟著他的腳步修行,而我們現在還沒有覺悟,就要隨著佛陀的典範學習;而且在人群中,有人與我們作伴,牽著我們的手,走往正確的方向。」
「前面有人牽著,我們還要牽後面的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在這當中,我們要先學會『放下』,不要一直繞在某些事,讓心糾結打不開。世間的事情沒有絕對,要讓路開得通、行得通,就需要甘願彎下腰來開路的人。師父常說『禮者,理也』,而理就是道;如果有禮卻不通情達理,這條路就難行。」上人教導,要用樂觀開朗的態度接近人、與人相處,要真誠感恩、讚歎志工,但是對錯要分明,清楚知道該怎麼做。
脾氣調和,人間祥和
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天地四大不調,以致不斷發生大災難。天氣、地氣不調和,人的脾氣更要調和,有修養的人脾氣好,心胸開闊,不斷地釋放出愛的能量,付出無所求,與人互道感恩,這樣的人間多麼祥和。
人間本來就是五趣雜居─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道的眾生混雜,人只是眾生之一,若天天聽法,但心中只有自己,不顧眾生,對於法的體會與愛護不會真誠。例如大家各有職務,就要負起職責,但不是只守好自身範圍而不顧其他;雖然大環境的每一處都有人負責維護,不過人人都有責任保護好環境,人人都要關心人間事。
上人不捨談及宏都拉斯張鴻才師兄於今年二月往生:「他一個人承擔這個國家的慈濟志業,在這麼廣大的範圍,做了多少事,付出很多,但還來不及為他盤點好,弘揚他的人間菩薩行,他已經往生了。得知消息,我的心好痛,感覺虧欠他很多。我們趕緊將他的資料整理好,讓認識他的人核對、補充,做成專書出版,也是慈濟大藏經的一部分。」
上人提到辛巴威朱金財師兄,同樣是一個人默默在窮困的國家做慈濟,將近二十年了,過程中他帶著當地居民投入,帶動出一大群精進的志工。又如賴索托陳美娟及周肇麗師姊,也是長時間用心耕耘志業,帶動一大群本土志工,由本土志工再接引當地居民。「非洲國家有很多貧窮苦難人,慈濟人用真誠的愛心去付出,以身作則在帶動,都很辛苦;慈濟人在這麼多國家,發揮這麼大的效能,我們自己要盤點好,本會能夠支援多少力量,有沒有時常關心?」
上人說,全球慈濟人將志業落實在居住地,法親時常互動,建立深厚的情誼;一個個慈濟人的小家庭,會合成為大家庭。有慈濟人的孩子在海外生活,遭遇意外或生病,就有當地法親來關懷,感覺到如同家人般的溫馨;有慈濟人年紀大了,或是生病臥床,法親也會時常前來探望。
「我們要關懷年長的慈濟菩薩,或是家境不好的志工,當他們有困難,我們也應該支援。最近安美計畫在為案家做扶手,加強居家安全,其實不只要為獨居長者、弱勢家庭而做,如果法親有需要,也要協助他們加裝扶手等安全輔助設施。所以同仁要組成關懷小組,去關懷法親,他們會感覺走入慈濟很值得。」上人說,有慈濟志工,各項志業才有辦法運作,所以要照顧好自己的法親,才能凝聚力量照顧更多苦難人。
上人也叮嚀常住師父:「做慈濟是我們的本分事;『為佛教,為眾生』是師公(印順導師)傳下來的,師父輕輕接師公這二句話、六個字,這是我的終生志願,我很認真在做,你們也應該傳師志,與志工相互勉勵,同行菩薩道,不能獨善其身。」
「各位都是一顆從師父這裏衍生的種子,要從『一』生無量;難得有慈濟的因緣,已經開闢出大道,我們還要將它拓寬,往前延伸,鋪得更平坦,所以要在人間作典範,人間菩薩大招生,將種子傳到世界各地;當那些種子落地生根,我們也要好好照顧,讓他們就地安心耕耘志業。」
上人期勉大家把握因緣,有人來參訪時,鼓勵他們成為志工。現在的人間災難愈多,尤其人為的戰禍令人驚惶,對峙相爭、彼此侵害,導致很可怕的惡性循環。所以要努力淨化人心,從小小的臺灣把善種子鋪出去,讓每一個國家都有慈濟種子成長為大樹,由當地的慈濟人就地再撒播善種子。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