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至九日 菩薩的價值

3.8~9《農二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造福人群其實是自己得福,得到安心與歡喜,感受到菩薩的價值。

臺灣燈會的大愛之光

三月八日,桃園慈濟人與上人座談,分享今年臺灣燈會在桃園,燈會活動攤位採認養方式,無公益攤位,桃園慈濟志工經多方努力爭取參與。師兄師姊除了用心布置,也把去年打造完成新一代的「行動環保教育車2.0」開到現場,以「循環經濟」為主題,透過闖關遊戲寓教於樂,讓民眾認知環保的重要性。儘管慈濟分配到的活動場地,位處較邊緣的地帶,志工讓暗角變得明亮,展現智慧的大愛之光,吸引了大批人潮。

上人讚歎師兄師姊在寒凍的天候參與燈會活動,要很有毅力、意志力,共同圓滿;將攤位布置出很豐富的內容,宣導環保智慧,呼籲大眾注重環保。「環保是世界的大問題,而慈濟人面對這個大問題,不是用呼喊的,而是實際去做。」

上人說,在座資深師兄師姊們,從年輕時、中壯年就走入慈濟,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做慈濟都沒有放假,反而利用假日辦活動,將時間充分利用,生命的價值也隨著時間提升。因為大家的精進與用心,這幾十年來感動了多少人,接引多少人投入,而且建立了慈濟人的法親情,這分情誼比親人、家屬更緊密。

「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多獨居長者,或是兩老相依,子孫在外工作、讀書,剩下老人家守在家裏,沒有說話的對象,沒有與人互動,孤單寂寞。幸好有慈濟人會來關心探望,或是把老人家帶出來參加活動。經常看到慈濟志工到無力打掃住家的年長者家中幫忙清掃,並為他們補充生活物資。師父很感恩,師父想要關懷的人,我走不到,你們替師父給予愛;想要扶他一把的老弱病患,師父扶不到,你們一手、千手,可以去扶著他們。即使我們無法時刻守在他們身邊,不過我們自動幫他們做扶手,讓他們起居更安全,師父看了也感到更安心。」

上人且言,不只是協助社區裏的孤老病弱者,許多法親年紀大了,慈濟人更要關心、照顧他們。「師父希望你們第一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再來就是相互照顧。我們要互愛,才會永遠都有法親眷屬,永遠不孤單;當子孫到外地求學、工作,無法陪伴在身邊,法親總在我們周圍。請大家時常聯絡,把這分法親情拉好,愛的能量要更加凝聚。」

上人說,像是參加燈會活動,要與大愛臺聯絡,讓同仁來採訪,當區人文真善美志工也要做好影音文字紀錄,可以補充資料供大愛臺報導。「小小角落,感人事多,尤其慈濟這樣的團體,人人合和互協,是前所未有的典範,期待世世代代傳承延續,所以要做好紀錄。你們不怕寒風而認真宣導環保,你們的行動蘊含人文精神,很多人來看了受感動,是在『行經』,這也是一場莊嚴法會。」

有緣有情還要擴大愛

臺南志工三月九日返回精舍報告,協助元月二十一日嘉義大埔地震受災戶修繕住家之情形,以及與鄉親的溫馨互動。上人開示:「過去這一段時間,大家守護、照顧受災鄉親,未來的中長期援助更需要大家合心,讓他們安身、安心、安生。」

上人指出救急不分貧富,要及時給予受災者膚慰;若有因緣能興建永久安住的住宅,讓受災居民的心可以因此安定下來。「對於我們的會員或一般大眾,慈濟人也應該讓他們知道,慈濟在地震後立刻動員賑災;也可以邀約民眾投入志工,共同造福人間。」

上人說,行菩薩道,就要接近苦難眾生而誠懇付出;其實造福人群是自己得福,雖然身體會累,但是看到受災的人身心與生活安穩,自己的心就感到安慰、快樂。「行菩薩道,對苦難眾生無所求地付出,你們做到了,也感受到了菩薩的價值。」

為受災鄉親修繕住家的慈濟團隊,從不同縣市來到臺南,做的是同一件事。上人遂言,看到這樣的景象,總是想到《法華經》裏,菩薩從地涌出的描述。「我很擔憂大乾坤,這個世界也在成住壞空的自然法則中,而我們共住在人間,很擔心災難有週期性的循環,尤其眾生共業的業力看不到也擋不住,所以不斷呼籲大家要茹素齋戒、虔誠祈禱,才能消弭災難,重業輕受。」

上人表示,這次地震真的是重業輕受,大致平安,但是難免也有生活比較困難的村落需要幫助,而大家會合力量,快速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生活,有住戶在感恩之餘,請修繕志工在他們家的牆面簽名,留作紀念。「世間的苦難人很多,所以菩薩道要不斷地延伸。那些居民與你們有緣,你們就要將這分愛傳給他們,希望這些人都成為慈濟人;不是只有名字簽在牆壁上而已,我們的情要讓他們放在心裏。我們付出無所求,不需要他們的回報,但是情要牽、路要鋪,還要擴大愛。」

上人也叮嚀大家,投入修繕這樣的勞力工作,要適時補充水分,保持體力;照顧別人同時要照顧自己,人人都照顧好身心健康,就能聚合大力量照顧社會。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