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28《農二月‧二十七至二十九》

【靜思小語】傳媒為人們開闊知識,更要開智慧,用真實的行善典範感動人、帶動人。
時常感恩,不曾後悔
三月二十六日,彌陀寺道俊法師偕總統府資政張博雅女士到精舍拜會上人。上人談到最近腦海總是浮現印順導師的身影,以及自己俗家的二對父母,一對是生身父母、一對是養父母。父母給予生命,而導師傳承慧命,所以時常想起也時常感恩。
「感恩很多人來成就慈濟志業,像張署長(張博雅女士時任衛生署長)幫助我們,在當時缺乏醫療的雲嘉地區建設慈濟醫院。」上人說,建院過程很辛苦,不過現在看到醫療團隊照顧雲嘉鄉親,尤其是貼心呵護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感到很值得;更歡喜的是醫療同仁持續精進,除了提升臨床醫療品質,也做醫療研究,幫助守護生命、照顧健康。
上人提及大林慈院用地足以建設宿舍區,讓同仁與家屬安住於此;有些同仁剛來任職時還沒有成家,現在子女已經上中學了。隨著時間過去,許多事情在成就、在進行,看了會覺得安心。
上人說,一念之間會成就利益人間的好事,也可能因為一念之惡而擾亂人間。所以常說善惡取決於一念心,差毫釐則失千里。自己則很感恩從六十年前的那一念開始,雖然一路走來,也遭受到無明風,這條路很難走,真的很辛苦,但是自我盤點起來,不曾後悔。
無奈擔憂,但不放棄
三月二十七日人文志策會,上人開示,大愛臺的建立,的確能為慈濟四大志業發聲,也可以借重大愛臺的傳播力量向大眾宣導。「為人間,我們的理想是什麼,都有力量可以表達出來;四大志業是共同體,要做好橫向連結,合力淨化人心。」
「看著現在的人間,感覺有很多事需要做,但也感到有心無力,很無奈;不過,如果大家的力量能更凝聚,就可以達成目標。以前的孩子會玩搭轎子的遊戲,二人四隻手搭緊,可以合力抬起另一個孩子。所以我們要把力量合起來,不斷傳播好話、好氣氛,帶動人人做好事、說好話、走好路,讓人間有好的『人氣』,好人好事滿天下,這不就是菩薩世界嗎?」
「每一家電視臺都可以為人們開闊知識,但是要開智慧比較困難,而大愛臺可以發揮智慧的大愛淨化人心。現在聰明的人很多,欲念很高,如果大家是欲求佛法、欲求善知識,就是真能淨化人心;假如是貪欲,貪無窮盡,永遠都在貪求、爭奪。每天看國際新聞,我很擔憂,也感覺很無奈。我們現在只能珍惜並善用我們的好因緣,發揮人文志業的傳播良能弘揚善法。」
上人談到慈濟草創時期,為了徵信而開始發行報紙形式的半月刊,詳列五元、十元的捐款明細,這是人文志業的初始型態。「那時每一位捐款人的名字都會列出來,有人不要登名字,我們就寫『隱名氏』。某個月有幾位『隱名氏』,是哪些慈濟委員去收款?我們都有清清楚楚的紀錄。」上人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一切要以「信」為前提,讓大家信任慈濟人文志業的報導,用真實的行善典範感動人。
喧囂鬧市,靜心空間
三月二十八日,新泰區師兄師姊報告林口靜思堂現況及社區經營、靜思書軒規畫。上人指示要保持乾淨、優雅的環境,因為社區道場與靜思書軒都是為了淨化人心而設立,要在很煩擾的都市裏,有一個讓人一走進來,心就平靜下來的空間。
因此在書軒供應餐飲的部分,上人希望不要讓環境有油煙油污,如果有人需要安靜的空間談話,可以供應咖啡或茶,孩子也有寧靜、乾淨的閱讀空間。最重要的是從這個空間傳達慈濟精神思想,讓人走進來以後,除了閱覽書籍,也能看見有全球慈濟據點的地圖,可以深入了解每一個國家的慈濟足跡,或是有慈濟道場的發展介紹。
「很多人不知道慈濟為什麼要蓋靜思堂,我們要讓人人知道,慈濟道場在那個地區如何淨化人心。例如在林口靜思堂,當地有幾個組隊,所負責的地區有什麼故事,就由這個組隊來說故事。每一個家庭都有故事,師兄師姊如何發心,讓家庭和樂,這就是教育。要展現慈濟人的精神理念,做出特色。」
上人提到逾九十高齡的高愛師姊,從年輕時就辛苦付出勞力,賣菜、幫人打掃家裏,賺取微薄工資維持生活;為了響應慈濟建院,師姊在每天清晨打掃華中橋,將所得全數捐出。「不少慈濟人像高愛一樣,努力工作護持志業,這分精神來自於對慈濟的愛。即使到現在年紀大了,只要還走得動、做得了,他們就要付出,這分心與動力不會隨著時間改變。」
「我們要在靜思堂弘揚慈濟情,述說人間菩薩的付出;佛陀教導的菩薩法,慈濟人在二千五百多年後做到了,所做的都不是為自己,付出無所求,還要彼此感恩,充滿感恩歡喜心。高愛就是這樣,在家庭、在社會、在人間,她不是大人物,但是她做到讓師父感動得心心念念都想到她,這就是價值。」
關於空間布置如何展現人文氣息,上人表示,要讓人眼睛一看就起歡喜心;眼根對色塵,物品擺放得很雅觀,讓人看了就會想要親近、深入了解。入內感受到典雅、寧靜,坐下來,輕輕說話,都很吸引人,站在旁邊聽到也很歡喜,會拿椅子來坐著聽。人的耳根、眼根,在這個空間都可以吸收法,舌根還可以說好話,分享在這裏聽到的慈濟故事,可以再傳給別人,這就在弘法。
上人說,林口靜思堂雖然位處鬧市中,但走近靜思堂,會聽見梵唄樂音,寧靜出妙音,其中又展示慈濟在全球的付出,還有慈濟人講故事,以及茶道、花道、書法等,都能吸引人、接引人間菩薩,所以要用心做好。
緬甸強震,志工回報
慈善志業熊士民副執行長、李登輝師兄報告,緬甸今日當地時間下午十二點五十分(臺灣時間下午兩點二十分)發生地震矩規模七點七強震,深度十公里,震央靠近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距離仰光六百公里;相隔約十二分鐘後又一起強震,一千公里外的泰國曼谷有一棟興建中的大樓倒塌。泰國慈濟志工及清邁慈濟學校皆回報平安。本會接獲消防署訊息,若有確認救援專機前往,將提供相關物資協助。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