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蔬食生活

原本不喜下廚的我,成為蔬食者後開始學習烹飪,各色蔬菜更開啟了我的美學創作之路,孩子帶去學校的卡通造型便當總能引起圍觀。五穀蔬果美麗清爽,更重要的是沒有任何動物再因為我而失去生命,成為食物。

記得小時候,我喜歡吃滷肉飯。沒人告訴我,滷肉是怎麼來的,細碎的肉燥顆粒拌飯很好吞嚥;年幼的我正處於咀嚼青菜困難的階段,小小的牙齒切不斷長長的菜葉,時不時喉頭中間卡了一截菜,吞不下去,也吐不出來,噎的我面紅耳赤。我還喜歡吃魚,在那個玩具匱乏的年代,常要家人把魚眼珠留給我,我會把它拿來當彈珠。

國中晚自習前,同學買來滷味一起享用;我用手捏起一片被切得細細長長的豬耳朵送入口中,一邊咀嚼著,一邊摸了摸自己的耳朵,那軟骨的觸感與我唇齒間的軟骨並沒有什麼不同。那是第一次,我在吃葷食的時候,覺得自己好殘忍。

長大後,我從來不吃帶有血水的餐點,或是整隻螃蟹、龍蝦、整條魚……我不敢看到動物死掉的樣子,卻依然蒙蔽著心,「沒看到就好」。

國外有個整人實驗,節目製作單位在賣場擺攤,請顧客試吃「現做」香腸;當客人有意購買時,攤販老闆就抱出一隻活生生的小豬仔,放進一個暗藏機關的箱子,一邊轉動箱子旁的把手,一邊就有香腸從箱子另一頭的孔洞中跑出來。從顧客的視角來看,像極了小豬在箱子裏活生生地被攪成肉醬,現做成香腸。每一位顧客的反應都是瞪大眼睛、驚恐不已,有人噁心想吐、也有人試圖阻止老闆將小豬放進箱子裏。

人人本具慈悲心哪!在這個實驗中,沒有人願意看到活生生的動物失去生命,但人們總以為,只要看不到血淋淋殺戮畫面、聽不到臨死前的哀號聲,就可以繼續犧牲動物的性命,來滿足口腹之欲。

即使我是一小滴水

我會決定茹素,是在十四年前的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從新聞畫面中看到海嘯衝進城鎮、海面起火燃燒,我不敢置信這宛如末日災難電影般的場景竟是真的。隨著一段段災情畫面陸續傳出,我的心也愈來愈沉重。

「地球母親生病了!」我悲傷地共感了受災者的眼淚與驚惶失措,同時心想著自己到底能為地球做些什麼。當時的我已經被一場大愛電視《心靈講座》節目的演講所啟發,知道畜牧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環境殺手,而不再食用陸地動物;三一一震災後,福島的核電廠輻射汙水外洩流入海洋,為了環保和健康,更是為了疼惜地球,我毅然決然地捨棄食用海鮮魚類,從那天開始成為蔬食者。

身處蔬食天堂的臺灣,一旦清楚了自己蔬食的目的,選擇食物一點都不困難,更是讓原本不喜下廚的我,開始學習各種烹飪方式。花花綠綠的各色蔬菜,也開啟了我的美學創作之路,所製作的卡通造型便當,孩子帶去學校總能引起同學一陣圍觀讚歎,甚至紛紛表達也想吃蔬食的意願。我的家人也因隨著我在家吃蔬食,明顯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健檢報告中的體重、血壓、膽固醇,都從紅字變藍字了。

全球八十一億人口,每天為了供食而被宰殺的牲畜就超過二億一千萬隻,尚且不包括水中生物。根據統計,一人一天三餐都蔬食,即可減少至少兩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蔬食五千多個日子以來,我一人就減少了將近一萬兩千公斤的碳排放量,相當於八十棵樟樹的儲碳量。

三一一是個災難紀念日,也是我的飲食覺醒紀念日。它提醒著我,不要小看為地球而付諸行動的小小改變。縱使我的餐飲選擇對整個大環境來說只是一小滴水,我也願意用這小小滴的水,去滋潤受傷的大地。

人和動物有血有肉

飲食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就算現階段無法全蔬食,能夠多蔬少肉都是很好的,不論是對身體或是對環境,都很有益處。一餐蔬食,就是一分善念;愛地球,從餐桌開始行動。

成為蔬食者之後,我最大改變是看待「食物」的眼光不同了。我選擇送進口中的食物,是由陽光、空氣和水澆灌而成的美麗蔬果,健康清爽無負擔,而不再是血淋淋被調味料覆蓋烹煮的肉食、附著生命終結前悲傷與沉重的靈魂。閉上眼,我甚至還能想像牠們生前那活跳跳的樣子。懺悔與慈悲,在心裏交織長養。

思維改變了,我就再也無法把餐盤上被切割過的動物身體當成食物,更不想讓肚子成為動物的墳場。國中時的那塊豬耳朵,老早就提醒了我,人和動物並沒有不同,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雖然遺憾這輩子開始茹素得太晚,但我仍然要發願於未來,願生生世世都能堅守茹素的願,勿忘、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