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艱辛卻值得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回顧過往幾個月《慈濟》月刊報導的時事脈動,總是天災人禍交織成悲歡離合—二月號描繪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的故事,去年底來臺的敘利亞師長們在途中得知,糾葛十三年的內戰結束,他們不再是難民;三月號、四月號闡述年年逼近民居的美國洛杉磯山火,災難規模遠超想像;三月號封面故事則是發生在農曆年前的臺灣嘉義大埔震災,如今慈濟仍在臺南災區籌辦永久屋建設事宜。

盤點五月號月刊報導內容,感嘆世間依舊動盪不休。緬甸中部三月二十八日發生強震,為華人世界所知的瓦城—曼德勒及其周邊地區,高達三千多人罹難。當馬來西亞、臺灣、印尼、中國大陸慈濟志工正多方設法把救援物資送達當地的同時,國際媒體已把焦點放在美國關稅政策造成的經濟衝擊。

緬甸軍政府四月二日宣布到二十二日暫停內戰,以利救災。已在災區的仰光慈濟志工,把握這段停火空檔,積極訪視醫院、寺廟、孤兒院、安置中心,致贈帆布、福慧床、飲水、食糧等物資,啟動「以工代賑」模式請村民協助為受創寺廟、村落搭建臨時住處。此外,與國際救援機構、本地華人組織交流看法,也為中長期援助蒐集更多訊息。

根據近十年來世界慈善捐助指數(World Giving Index)統計,緬甸曾連續多年蟬聯冠軍,堪稱是最樂善好施的國家;近四年來,內部衝突、局勢不穩、物價上漲,志工慈善賑濟,步步為營。

慈濟全球慈善足跡迄今達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地區,有六十八個國家地區設立分支聯絡點,寸寸步履篳路藍縷,艱辛卻值得;以緬甸為例,二○○八年納吉斯風災造成十萬人往生,馬來西亞等國慈濟志工克服萬難,首度進入賑災,後續發放穀種扶助受災農民,在地志工也一一浮現,並帶動出「米撲滿」助人的善行。今年曼德勒大地震發生後,他們因此能即刻趕往災區。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是慈濟周年慶,今年四月二十一日,慈濟邁入第六十年;當天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志工在印度王舍城靈鷲山,於佛陀說《法華經》的說法臺與靜思精舍連線志工早會,並恭誦《無量義經》梵唄。這段時間以來,在靜思精舍與各慈濟會所也舉辦朝山經行,大家心念一致,祈求人間紛爭止息,平安無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