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13《農二月‧十二至十四》

【靜思小語】醫療是最好的慈善,能為人們從根本拔除苦難。
感恩活佛與菩薩
三月十一日,大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上人聆聽主管同仁們分享後開示,最近臺灣醫療界傳出醫護人力吃緊,急診負荷大增的新聞訊息,而慈濟醫院主管同仁守在崗位上,讓自己感到很安心、很感恩!大家「志為人醫」或「志為護理」,守志奉道,發揮活佛與菩薩的精神。
「師父稱呼醫師為『大醫王』,大醫王就是佛;護理師是『白衣大士』,即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聽到病人按鈴,馬上就到病床邊照顧,可以說分秒都守護著病人。所以病人若到慈院就醫,一定很安心,而且醫院環境寬闊又乾淨,雖然人很多,但氣氛很寧靜,這是很不容易的。」
上人表示,若提起大林慈院,總有如同吃甘蔗般的甘甜感受;雖然位於嘉義鄉間,不如都市繁華熱鬧,但是不寂寥,環境很美,交通也方便。每次行腳搭車,從高速公路即將下交流道時,遠遠看到慈濟醫院建築,就有很安詳的氣氛;進到宿舍區,感覺如同回家了,很安定、很歡喜。且每天從宿舍區看著醫療同仁上下班,與家屬在中庭散步等等,很溫馨、很祥和。大家身心安住於此,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人人都發揮了生命的價值。
「四大志業當中,我最掛心的就是醫療志業,因為醫療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世間最重要的就是生命。當天地大乾坤的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就會發生災難;人體小乾坤四大不調,就會有病痛,很苦,需要醫療團隊的醫治與守護,這是我們的使命,守護大眾生命的同時,也要守護自己的慧命。」
上人說,大家在校學習時,選定醫療為方向,用心精進,發揮所學救命治病,且輕聲細語,與病人結好緣,讓他們只是看到醫師就安心歡喜,病痛減輕,則醫師的慧命也在工作中持續增長。尤其大林慈院在臨床、研究與教學平等並進,各方面的水準不比大都會的醫院差,還有單純的好環境,請大家把握並珍惜。
延續慧命的學校
三月十二日聆聽教育志業報告,其中楊月鳳校長與高明善師兄分享「泰北三十」暨泰國教育志業二十周年慶活動。泰北孤軍隨著時間凋零,當年接受慈濟照顧有二百七十多人,現在只剩四人;也有老兵將上人法照供奉在他所住的房間裏,天天燒香祈祝上人平安。
上人說:「他們是這麼知恩、知情,若想到這一群老兵,會覺得很不捨,也慶幸我們照顧他們一段很長的時間,到現在大多不在人世了。這一段過程值得我們再回憶,並且寫下來,或是用戲劇表達出來。」
上人說,受慈濟照顧的孤軍雖然凋零,但其家屬、後裔還在那裏生活,也要培養人才,繼續照顧貧困苦難人,並將慈濟因緣延續下去,當地的慈善工作要永遠有當地慈濟人承擔。「培養人才,要讓他們知道人間的真情,教他們靠近法脈,不是修行而是修養;要培養他們的本性之善,教育就會更有意義。」
上人指出,現在的年輕人教育程度高,擁有高學歷不稀奇,不過要培養好人卻不簡單。希望培養出好人,還要會表達,講話句句分明,讓人聽得懂且能接受。
「泰北的過去與現在,苦與福的對照很明顯。很感恩你們走過這一段路,牽起這分因緣;當地的孩子若回到慈濟大學接受教育,請教授、老師們多用心照顧,栽培他們,培養出飽滿的種子,可以在當地撒播,讓慈濟學校成為一所延續慧命的學校。」
信心和愛心會合
三月十三日醫療志策會,上人指出慈濟四大志業有緊密關聯,醫療也涵蓋了四大志業,若將救拔病苦的醫療做得好,就是慈善,然而醫療也是最艱鉅的志業。「記得我決定要蓋花蓮慈濟醫院時,醫院管理專家張錦文先生再三對我說,什麼都可以做,醫療不要做,因為醫療很複雜,要管理一所醫院是很不容易。」
「醫療我不懂,行政管理我也不知,我只知佛法,而佛法是以善、以愛投入人群,總是期待有和我一樣,有心有愛的人,共同為苦難人間出一分力量。」上人說,自從拜師時,導師交代「為佛教,為眾生」,就以此為方向而創立慈濟四大志業,尤其醫療是最好的慈善,能為人們從根本拔除苦難;慈濟醫療秉持佛教的慈悲善性,為眾生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各院院長與主管皆以相同信念用心經營,還有慈濟人的護持與陪伴,讓許多人的生命苦難,在醫療團隊的真誠愛心投入下,從而得到解救。
「當初要蓋醫院,是因為在花東的山海之間,很缺乏醫療資源;師父發這念心很真誠,不怕辛苦,我對自己有信心,也相信人人都有愛,所以信心與愛心會合起來,這一股力量能夠造福半邊臺灣。」
上人說,無論是慈善或醫療,如果當初沒有下定決心去做,就無法有今天的慈善國際化、醫療普遍化,所以常說一念之間造就一切。也很慶幸教育志業為四大志業培育出不少人才,尤其醫學系與護理科系的畢業生,在各所慈濟醫院任職,已有不少人承擔主管。期待教育要深度化,教人育才的同時還要深入研究,往利益人間的方向持續精進。
慈濟志業得以穩定發展,除了主管同仁的盡心努力,更不可缺少全球慈濟人的支持。「慈濟醫學院創校校長李明亮教授曾說,慈濟醫學院在相對偏遠的花蓮,但是有師父可以倚靠。我告訴他,師父體弱多病,靠我是沒有力量的,要靠大家用心用愛付出;我們真誠付出,很自然其他人會看得到,用心用愛來護持。我還告訴他:『你將學校辦得好,人才培養好,我什麼都不會擔憂。』也很感恩他用這分信心投入慈濟教育。」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