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30《農三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人與人的緣可深可淺,但一定要自我培植好「因」。
召喚學長,點亮慈青
三月二十九日,聆聽來自全臺各地的畢業慈青分享後,上人叮嚀,人與人之間的緣可深可淺,但是「因」一定要自我培植好。自己與慈濟人的因很深、緣很廣,海外慈濟人平時相隔遙遠,但是人人愛師、想師,彼此貼心;大家平時就在臺灣生活,想師要回花蓮見師也不困難,更要把心連起來、情牽起來,讓慈濟情永恆庇蔭天下。
眾人唱慈濟歌曲〈母親的手〉並比手語,之後發願「召喚學長,點亮慈青」。上人回應,父母的雙手培育每個人成長,父親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擔,母親的手抱著孩子,拉拔他們長大,所以歌詞唱出「推動搖籃的那雙手,也推動了整個世界」,人人都不能忘記父母恩。可以用手語歌帶動年輕人,適應他們的根機,把道理點滴吸收入心,淨化其心。
自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已有三十三年,上人表示大家與自己從久遠的過去生就結緣,此生此世藉著慈濟的因緣再相聚,讓過去生種下的「因」與「緣」會合而萌芽成長。「人人若都能以真誠的愛會合,世間才能有和平之美,要不然最近看著國際間的訊息,總是很憂心;許多國家的民眾長期遭受天災人禍之苦,實在很心疼。」
「我們在臺灣很有福,有佛法可聽;生活在現代,科技發達、通訊便利,聞法也很容易,大家要惜福,並且與過去的慈青夥伴聯絡,相互問候與關心,把這分情再拉起來,彼此勉勵。難得人生,我們隨著過去生的因,在今生結好緣,還要牽著今生的緣到來世。」上人表示,自己已是年邁體衰,而大家正值中壯年,除了承擔志業重任,還要做好傳承;把過去的夥伴找回來,也接引親友,好話相傳,進一步牽引他們走進慈濟,轉凡夫成菩薩。
慈濟人因為佛陀故鄉專案,去到佛陀教菩薩法、講《法華經》的靈鷲山,並且在去年慈濟周年慶當天,在說法臺上誦《無量義經》,上人表示這對自己來說意義非凡。「創立慈濟以來,我讀《法華經》、講《法華經》、走《法華經》的路,將近六十年;慈濟五十多年,就是走《法華經》之路。佛陀在靈鷲山說法臺,因緣相續直到現在。」
上人叮嚀大家用心體解《無量義經》,這部經是真正入世的經典,包括如何做人、如何行善,都有妙法可以運用。「這部經是《法華經》的開經,也可以說是《法華經》的精髓。早年我除了抄經,也刻鋼板把經文印出來,讓大家課誦、研讀;有這部經,才有今天的慈濟。這部經給予我待人處世的智慧,所以你們不只要看還要傳,分享心得,代代相傳。」
上人教畢業慈青們經常聚會,再將「慈青魂」的志願力提升起來,「魂」就是精神,將菁英魂魄呼喚回來,讓大家的雙手成為推動慈濟走向天下的雙手,從赤子之心培養到覺悟之境。「人人本具佛性,我們從凡夫地學佛、行菩薩道,就是為了明心見性,要見佛性,就要在菩薩道上學習利益人群,慈濟所做的就是利益人群的事,服務人間、成就人間,這是慈濟的價值觀。你們的生命投入慈濟,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華,已經從搖籃裏的孩子,成為伸出雙手,發揮愛心能量推動志業的人。」
「請大家要伸出雙手,付出力量,即使個人的力量微弱,只要出力的人多,就能讓慈濟更好,更普遍地利益人群。你們在任何地方,要時常分享靜思語,常常說好話,才會遇見好人,將好人接引進來,不斷培養人間菩薩,凝聚利益人間、淨化人心的力量,帶動善的循環。」
寶樹行列,黃金鋪地
美國新澤西慈濟志業三十周年,三月三十日,師兄師姊們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分享當地志業推展成果與做慈濟的心得。上人肯定大家廣結善緣,每一位的生命都很豐富,也要回憶、書寫出來,流傳真實歷史。
「師父在臺灣開拓了慈濟這條路,需要你們這些菩薩繼續去開拓、繼續鋪展,才能將這條路鋪得長遠、平坦好走,而你們都做到了。菩薩走入人群,將我們所做、所說、所聽的告訴大家;眼前有需要做的事,若有因緣,我們就將有緣人牽進來一起做,讓他們真正有感受;菩薩度菩薩,為人間來付出,就會不斷增加力量。」
「剛才你們說慈濟需要我,慈濟除了需要我,也需要你、需要他。大家都要有『慈濟需要我』的念頭,為慈濟、為人間做事,發心行菩薩道。」上人說,大家要想想自己在美國,是否精進做慈濟,有沒有和法親合和互協,共同為人間付出?都有做到,就自我肯定,生命很有價值;己做己得,有做就有得。
「很多人對師父說,『請您為我祝福』,我是虔誠祝福大家,但若你們沒有做,祝福也沒用,自己的慧命要靠自己顧好。我們過去生中若結了不好的緣,今生此世也許在人與人之間缺少了和諧;但是現在有道理讓我們聽,對於過去結下的不好的業緣,我們要歡喜、甘願接受,『讓一步、寬一寸』,讓惡緣更快過去,重新結下的就是善緣、福緣。」
「過去的不愉快,我們現在用心改善;我們改善了,也感動對方跟著我們走,這就是消惡增善,還將惡緣變成好緣,共同凝聚力量行菩薩道。消惡緣、增福緣、度眾生,就是我們在菩薩道上要學的;菩薩道上有益友、善友,也可以幫助我們消惡緣、結善緣,所以要珍惜慈濟大家庭,這個大家庭啟發我們的內心,給我們一條康莊好緣的平坦道路,且周圍有善友,要融入菩薩群,行在菩薩道上。」
上人說,大家走在菩薩道上,持續往前開道鋪路,還要在兩旁種樹,如經典形容的「寶樹行列」,有很美好的風光。「其實我們步步精進,每一步都是利益人群,利益人群就是福,福鋪在地上,如同黃金鋪路。路在我們面前,如果有心、有願而邁出步伐,步步都踏在很有價值的黃金道上;前腳走、後腳放,才會不斷進步。」
在團體中共行好事,卻也難免意見不相同,進而起爭執,上人教導,不要把這些爭執放在心裏,心平氣和,照對方的建議,跟著對方走,彼此相隨、相讓,才有辦法向前走。慈濟人同師、同道、同志願,與菩薩群一起走菩薩道,會覺得很歡喜。「我們有志同道合的話可說,就不要東家長、西家短地論是非;多說一些勉勵人的好話,同時教導眾生一起來走好路,這就是益友。我們現在就有一群這樣的好朋友,這輩子豈不是很快樂呢?今生有好因,抱著未來的好緣向前走,生生世世行菩薩道。」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