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至二十三日 極微光,極微亮

5.22~23《農四月‧初四至初五》

【靜思小語】凝聚點點「極微光」,成為讓人無法忽視的光亮;讓「極微亮」成為無量,照亮天下暗角。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心念不知足,「貪」變成「貧」

五月二十二日下午的慈善志業溫馨分享,有二千七百多個連線點共同聆聽。上人開示,全球慈濟人共同關心慈濟事,也關心師父,所以同時上線,如同經典描述的菩薩從天而降,發揮不可思議的神通妙力。「神」就是精神,人人都有神通,只是凡夫的神通受到無明煩惱蒙蔽,覺者的神通無遠弗屆,跨越遙遠的地理距離,關心著人間。

菩薩的眼光總是看著苦難的角落,若有因緣即伸手救拔苦難眾生。目前有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在尼泊爾藍毘尼,以及印度菩提迦耶,希望能夠幫助佛陀故鄉的人們脫離貧窮困頓的苦境。

上人說,佛陀當時見苦而發心,想要找到徹底解決困苦的方法;你我此時看到佛陀故鄉的苦,也要發那一念心,不是只做幾次發放就好,還要想辦法讓居民的心靈脫貧,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為改善困境而努力。要鼓勵別人,須先自我做到;守護好自己的初發心,再去啟發別人。例如慈濟人在許多國家救濟貧苦,會運用「竹筒歲月」鼓勵受助者,天天發善心,存下不影響生活的零錢,或是存「米撲滿」,合力行善助人。

其實人人都有苦,只是程度不同,心態不同則感受不同。上人指出,很多貧苦人只要有一碗飯可吃就很滿足,但是三餐無虞的人卻總是覺得不滿足,就是因為貪欲深重。「貪」與「貧」的字形相近,其實貪心不足就是貧。慈濟人「教富濟貧」且「濟貧教富」,就是為了啟發人人的愛心,無論經濟是貧是富,心能知足、願意付出助人,就是心靈均富。

上人說,緬甸農民響應「米撲滿」,在許多農村帶動善效應,每一戶響應日存一把米的家庭,在做存米這個動作時,心中就存有想要救人的善念,這一分善心、善念,也是自我精進向上的動力;有因緣得到慈濟人的助力,懂得把握改善現況的契機,就能夠徹底轉貧為富。

星馬慈濟人在藍毘尼推動「米撲滿」,在集會場所教在場居民每人抓一把米放在罐子裏,很快就累積了一大罐,可以煮成供應給許多人食用的米飯,用實際行動教育居民每天發心行善。「濟貧不是只有給予物資,而是用方法教育居民,讓他們從觀念到行為都改變;更進一步,要幫助當地孩子都能接受良好、完整的教育,未來才能徹底脫離貧困。」

「人人本具佛性,大家要用功修行,發揮良能,在人間開道鋪路,讓人人走上這條菩薩道路,救拔苦難。」上人說,要讓天下眾生得離苦,無法只靠少數人發心行善;與天下的大範圍相較,一個人的善心是很微弱的「極微光」,所以要不斷啟發、凝聚點點「極微光」,成為讓人無法忽視的光亮,讓「極微亮」成為無量,照亮天下暗角,引導苦難人打開心門走出來,也將自己的極微光融入群體而發揮良能。

培養好人緣,但是不攀緣

五月二十三日,明聖師伯、性瀅法師、長叡法師等人前來與上人談話,性瀅法師請上人談談自己的心情。上人說:「心情每天都是這樣,天下事情多,我總是關心天下事,說來比較雜;不過看到全球慈濟菩薩所做,也會覺得很安慰。今年的全球慈濟浴佛,國際間的畫面陸續回傳,比往年更有內容,而且地點也較多,代表更多人開始關心佛法,所以會覺得安慰;但是現在的天下災難這麼多,讓我很憂心,所以說心情兩極。」

長叡法師為厚觀師伯的弟子,係印順導師之徒孫,上人對長叡法師說,導師的法脈系統,要靠年輕一輩承擔起來。就如自己期待靜思精舍常住與清修士傳承靜思法脈,年輕人要很用心,在人群中要結法緣,不可攀緣。攀緣就是只講社會事而不談佛法,修行者走入人群,要有法給人。導師推行人間佛教,就是希望佛法要進入人間。

「現在的志工早會,我就讓常住分享,聽了覺得他們能夠將人間事融合佛法。但是也常對他們說,要多培養好人緣,但是不攀緣,與人互動要有法度,要有方法去度人;若說無法度,那就很無奈了。我們要自問有沒有方法去度人,有沒有方法去影響人?法在哪裏?就在人間。導師的著述也教我們,修行不只是自利、自修,應該要入人群,要利他;若只有自修,與人隔離,很難說到底能修到什麼程度,總是要把握時間,入人群磨練。」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