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六日 有品德才有品質

5.5~6《農三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教師有品德風範,才能導正教育風氣,也才能提升學生品質。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以人文展現品質

五月五日,上人與醫療志業主管談到,慈濟是一個秉持宗教精神成立的慈善組織,醫療、教育志業也緣起於這分宗教精神,也就是慈善、人道精神,很單純、很真誠地應社會的需要而創設,不同於一般企業的規畫,但也不斷跟進政府對於一般企業的管理法規,力求諸事如法如規,要讓四大志業不斷在人間發揮良能。

上人說,行政管理方面有賴主管們用心做好,自己最注重的是「教育培德」,要教育、栽培人才,而所培養的人才,最重要就是品德。「慈濟教育是為社會培育人才,而我們在社會上也有四大志業,需要培才自用;就像培養自家子弟,培養好以後能夠為自家的事業、志業而發揮所學。當然期待可以培養更多有才華、有德行的人才,能在社會上各行各業發揮良能,這是我們的方向。」

「不只為單一個志業,四大志業一定要會合起來,合和互協培養人才。慈濟志業是四大一體,精神理念、愛的誠意是一貫的、永恆的,四大志業是社會人間永恆需要的。慈濟慈善已經國際化,醫療更需要與國際交流、共同進步,教育可以為人間培養有才華、有品德的好人才,而慈濟志業也可以吸收別人教育成功的好人才。人才相互培養、互用,心胸更開闊。」

「而慈濟人文是四大志業都要具備的,因為人文是色與聲,聲色要會合,展現慈濟人的威儀;不論是學生、醫師、護理師或行政人員,都可以讓人看到慈濟人的氣質、涵養、人文;聽同仁們說話,或是學生們的表達,都很得體且不做作,這就是慈濟志業的品質,讓我很感恩!」

慈濟教育作典範

慈濟科技大學因疫情而中斷三年的路跑回精舍活動,今年恢復舉辦,五月六日共一千二百多位師生參與。與師長們談話,上人期勉慈濟教育要作典範,不只教好自己的學生,也要把老師的品德風範拉上來,才有辦法談教學品質,才能提升學生品質。

上人說,臺灣在全球地圖上只是很微小的一點,要讓這一個小點發光發亮,即使如同螢火蟲的微光、小螞蟻那麼微小,只要提起志願力,小螞蟻也可以爬上須彌山,小小螢火蟲也可以遍滿天下閃閃發亮;好事要有人啟動,帶動人人來做。臺灣以善以愛為寶,善與愛要靠教育帶動起來;期盼教育志業由內而外,將教育風氣導偏回正,要「明明德」,把人的德行重新建立並顯明出來。

上人有感而言,臺灣面積小,雖然人口密度高,但是二千多萬人與超過八十億的全球人口比起來還是很少,要讓臺灣祥和美好,其實不困難,要有人用心教育;只是大家太過放鬆,現在的人缺乏志願力而不願承擔教育重任,所以很感慨也很擔心!人心不調和,已經污染環境、影響氣候而導致災難,其實這就是眾生業力,是人們生活中長久造業的結果。

上人勉勵老師們,雖然要改變大環境,只靠為數甚少的慈濟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每個人都要盡責任。「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只是在慈濟學校任職而已,影響力不大;只要大家發心立志,有志一同,把慈濟教育做好,就可以作為典範,影響其他學校。」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