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牢籠,是我的家

關懷戶李先生住屋樓頂漏水嚴重,無力修繕,桃園慈濟志工五月中旬合力進行頂樓鐵皮屋浪板更換、防水等工程。(攝影/李明霂)

癱瘓的他,看到眾人清掃、修繕揮汗如雨,暗室慢慢亮了起來,不再是困住自己的牢籠,「以前我好好的時候,沒那種感覺; 等到身體有病痛時,才了解助人的重要!」

在桃園八德一間已歇業數年的小型工廠深處,李先生癱瘓躺在床上,四周牆壁與天花板漆黑,「乍看一度以為是火燒過後留下的污漬。」慈濟志工李能芬與訪視團隊疑惑著,經互動了解後,才知因先前工廠砂輪機磨出來的細砂粉附著於牆面,如同暗房。

李先生骨瘦如柴,二○二○年十一月因跌倒開刀,感染脊髓炎以致右腳神經受傷,之後再次跌倒,就此癱瘓,臥床近二年。

五十五歲的他,右腳肌肉萎縮,無法伸直,深受神經抽痛之苦。僅是中年,就要這樣天天望著天花板過餘生嗎?志工今年三月訪視時,建議尋求長照服務,幫忙撥通一九六六專線,協助他申請長照復健師到府復健。

李先生的哥哥因投資失利負債累累,白天照顧他,傍晚則去上大夜班還債。透天厝一樓是爸爸留下的工廠,兩年前李先生為支付開刀醫藥費已賣掉所有機具。債務問題,讓兄弟倆拮据度日,李先生也對外界稍有戒心,不敢也不懂提出需求,很怕麻煩外人。

二○二一年,李先生因出院時申請氣墊床輔具而與慈濟結緣。今年,志工為他募得二手筆電,同時送來輪椅輔具及二手家具,包括床邊桌、沙發椅、茶几、衣櫃與冰箱,在空蕩的一樓一一就定位,志工陳得新鼓勵他用筆電收看大愛臺,可以調適鬱悶的心情。

躺在更新床墊、鋪著枕頭的氣墊床上,李先生感覺舒服多了,「要遇到好人機會較少,有你們的幫助,我心裏很感激;以前我好好的時候,沒那種感覺,等到身體有病痛時,才了解助人的重要。」

看到李先生心情好轉,志工莊天麟更感覺歡喜,「環境髒了,我們幫他打掃整理,空氣流通,光線充足,他會住得舒適一點。」

僅是三月,志工就跑來四趟,補給物資、致贈營養品;在為李先生整理環境時,發現大哥所居住的二樓,廚房、廁所髒亂,房間與客廳漏水嚴重,超過十年無力修復;李先生詢問志工,可以幫忙嗎?志工團隊評估後,決定修繕三樓屋頂,四月二十四日展開前置清理打掃。

雜亂、漏水的二樓,眾人分頭刷洗整理(圖1攝影/李昭田),一樓工廠如今不再漆黑,李先生使用志工送來的環保輔具、二手家具,逐漸恢復起居(圖2攝影/李明霂)。

復健三個月從臥床到站立

「這麼髒亂,怎麼住?超難過的……」站在廚房,志工張月洙動手打掃前,被眼前一片凌亂,嚇得不知所措,觸目所及厚厚灰塵蓋滿雜物;李大哥為了避開天花板漏水,把破舊的床移到房間門邊;地板樓梯發黑,曾是一家人使用的大圓桌,也已看不見桌面。

志工劉志庭在破損的三樓鐵皮屋冒雨清掃,不一會兒滿身大汗,「把場地稍微淨空,尤其水泥碎塊要清掉,然後再洗一遍,這樣才能讓師兄後續塗防水漆。」繫著黑色護腰,七十三歲的陳得新埋首付出,「屋頂漏水到二樓,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起居;我們把防水做好,二樓漏水問題就能解決,他們住著就會舒適多了。」

歷經半天,志工完成二樓、三樓清理;李先生癱瘓後已無法上樓,志工無所求的付出,讓他很過意不去,「真的很感激,雖然你們認為是歡喜付出,但我只能躺在床上,覺得不好受。」

李先生從三月志工來訪開始,就持續復健,從藉由助行器可站立一分鐘,五月已能單腳來回跳著走;雖只是區區幾步路,但讓他從頹廢晦暗中燃起希望。「居家復健師跟我說,回診時可以請教骨科醫師,看看能不能再把筋放軟一點。」

「我要趕快像個正常人走路。如果沒有志工告訴我可以申請一九六六長照專線資源,說不定我今天還躺在床上。」李先生難得臉上展露笑容。

案家和自家是沒有分別的

「浪板生鏽先拆掉……」五月十六日,慈濟志工鄭文章與專業鐵工師兄陳萬能等十幾位志工,開始修繕工程;頂著烈日爬上爬下,更換屋頂浪板、施作排水等,鐵工專業志工林榮桂很貼心,堅持改裝一條排水管,「先前屋頂排水管是排到三樓地面,現在直接排到一樓,避免積水,就會減少樓下漏水。」

志工陳萬能面臨最大的壓力,是鐵皮屋興建已超過二、三十年,「舊的鐵皮浪板腐蝕,會進水,但現在相同的浪板、螺絲完全找不到,就只能盡量克服。為了讓李先生安心居住,改使用白鐵不鏽鋼浪板,以後就不會造成同樣的問題。」

志工希望做到滴水不漏,將腐蝕的排水溝,更換成白鐵水溝、白鐵螺絲,以防生鏽,並且為鐵皮屋頂與屋前露臺地面分別刷上防水漆、油漆,以延長鐵皮屋的壽命。

隔週,陳萬能、林榮桂、鄭文章三位師兄再度到來,爬上屋頂,為每一顆螺絲上矽膠黏著劑、刷除鐵皮鏽和上油漆。「刷一刷,掃乾淨,再刷一層油漆來保護,可以增加使用年限。」

蹲在屋頂上,不停刷油漆,林榮桂表示,白鐵比一般材料貴了近三倍,「我們自己家也是用白鐵,家裏和案家是沒有分別,自己要用好的,做給人家也是要用好的。」

志工們揮汗忙進忙出,三樓內外煥然一新,再也不怕下雨,一、二樓生活起居也像個家了。李先生感恩在心,「感謝師兄師姊撥時間修繕,讓我的家可以住得舒適,讓我更有信心守護這個家,也能對得起離去的父親。」節儉的他珍惜每分獲得的幫助,也發願付出,「腳如果好了,我會在能力範圍內,去慈濟做志工,因為他們關懷我,我有能力就要關懷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