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環保輔具平臺─阿公級志工 扛起慈母的愛

喪子之痛尚未平復,張媽媽望著那張電動病床,想到了陪伴她一年半的志工,於是慷慨捐給慈濟,去幫助更多需要的家庭。

「師姊,我們家有一張電動病床,只用了幾星期,還很新,想捐給慈濟,可以嗎?」「好,我來聯絡!」

五月九日,慈濟訪視志工許君玉接到張媽媽電話,她個性一向堅毅,四月初剛圓滿了兒子身後事,白髮人送黑髮人,聲音裏含藏著悲傷。她整理兒子遺物,望著將不再會用到的電動病床,就想到慈濟!

五月十一日下午,六位志工抵達彰化市五權里,勘查了張媽媽家的環境,四樓公寓只能走樓梯,「電動病床要搬下樓,真是考驗呢!」考量樓梯空間窄小,病床只能以側身搬運,許梅樵立即下樓取來環保車裏面的麻繩,有經驗地在床架上找出支點,將麻繩打結捆上,在搬運時或可拉住麻繩,多個施力點著力。

搬運一張沉重的床,換成是六位年輕人,相信還是會感到吃力,但吳旭鑄、黃龍吉、許梅樵、黃銘湖、洪永昌、董榮村這六位,不僅不年輕了,甚至都是已到耳順之年的阿公,這一趟說不累也難,更別說運上貨車,要注意不磕磕碰碰,保持床架完好,也是考驗。

六位阿公級志工完成搬運勤務,個個汗流浹背,但沒有人喊累;這一天有著微涼和風,吹拂著他們臉上的微笑,與為善最樂的身影。

狹窄樓梯間,志工們將沉重床身慢慢迴旋轉身往下搬,途經關關卡卡終於搬運到一樓。

快速援助延續療程

志工和張媽媽相識,是在二○二○年十一月。那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產業發生變化,在工廠工作的張媽媽因此被辭退;先生早從職場退休,退休金全用以繳房貸;家庭生活費用,就靠女兒在便利商店工作的薪資來支應。

時近年終,找工作著實不易,張媽媽只覓得偶爾打零工的機會;但是兒子九月罹癌,化療不能暫停,醫療費用負擔沉重,向親友借錢皆無果,讓她心急如焚!

這時,慈濟接獲個案通報,志工深入了解得知,兒子停止工作並接受第一次化療,但成效不彰,且考量醫藥費用影響家庭甚鉅,不願再繼續治療;後經醫師勸說,又有了慈濟援助,在十二月住院接續療程。

慈濟先是給予急難救助,後來又提供每月生活補助。但是,他在化療過程中發生諸多副作用,改以造血幹細胞移植,由妹妹捐贈給他。然而又產生嚴重排斥,難以出院。

「張媽媽,兒子最近狀況有好些嗎?醫療費用有如期繳費嗎?」

「你要勇敢喔,全家人及慈濟人都很關心你,希望你能安全度過!」

志工團隊不時關懷打氣,扮演啦啦隊的角色。但在二○二二年底,病情急轉直下,已經不適合做任何治療,轉往安寧病房,由張媽媽與先生輪流陪伴。

二○二三年二月,志工接到訊息:張媽媽騎機車出車禍!左手骨折手術,至少要休養半年。這段時間,兒子表達:「媽媽,住院好久喔,我想回家!」「好,我來問醫院可不可行?」

張媽媽知道孩子很虛弱,而自己已有年歲,要攙扶他起身,著實有難度,因此添購一張電動病床。「他回家使用新病床才二週,因為突然好喘,送醫院急救,想不到回天乏術……幸好兒子走得很安詳,終於解脫了,不會再受苦了!」

四月中旬,張媽媽和訪視志工商量:「我女兒的收入,足夠養我及我先生,我也可以再去找工作;請慈濟把補助款拿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許君玉了解張媽媽總是萬事一肩扛,不想依賴援助,款款地對她勸說:「張媽媽,我們社工說,等您的骨折康復了,找到穩定工作了,我們再停止補助。現在先把補助減半,您就安心把手治療好,好嗎?」

張媽媽照顧孩子,送走孩子,這一路走來,仍腰桿挺直著,這個性讓人心疼!

愛在世間循環不息

阿公級志工們完成任務後,三位隨貨車而去,三位安靜地折返四樓,原來是搬運過程中,聽到張媽媽喃喃說著:「電動床搬走了,想把木床再擺回原位。」

張媽媽的話,志工們放在心裏,將木板床復位,把彈簧床就定位,將床包裹好。老鐵漢,心中依舊有柔情。

世間滄海桑田,志工以愛鋪路。「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匯聚了眾人的良善與愛心,讓愛得以在世間循環不息。志工們也祝福張媽媽的手臂早日康復,日日平安吉祥!

附錄1

李威震 轉運福與慧

撰文‧張翎慧、詹大為(彰化慈濟志工) 攝影‧詹大為

回收回來的輔具經過清洗和日曬消毒,李威震再將損壞的功能「維修到好」。

一臺輪椅壞掉一個輪子,拆解回收就成為廢鐵;但只要修一修,又能堪用很久。基於愛物惜物,李威震開始維修輔具,他很感恩願意捐出輔具也願意接受的家庭……

「我覺得願意將輔具捐出來的人,很有智慧;而接受且延續輔具物命的人,則很有福。所以,我在心裏給了輔具平臺一個新的名字,叫做『福慧轉運站』。」慈濟彰化輔具平臺窗口李威震說。

「小學二、三年級,有同學需要幫助,回家跟爸爸、媽媽說,他們拿錢給我帶去學校幫助同學。」父母親樂於助人,培養出富有愛心的三兄弟,身為長子的李威震和弟弟們感情融洽,如今仍和父親一起經營已創立五十一年的醬油工廠。

幾年前,他開始有了「祕密」,背著家人「收藏」回收而來的輔具。

「一開始,我擔心家人會有掛慮,因此將輔具載回家裏,很快速地用帆布蓋起來。」但這一切都是他多想了,家人不僅沒有反對,連運送醬油的小貨車,也成為載送輔具的專車;每當公司要送貨時,反而要先向他預約使用時間。

有了家人全力護持,李威震將自家庭院變成「輔具轉運站」;尤其是太太賴孟均,比他更早成為慈濟志工,更是他強而有力的助手。「他忙了一整天家業,到了晚上又摸黑一個人窩在庭院整理輔具,甚至超過十點……我有點起煩惱,覺得他有需要這麼累嗎?後來心念一轉,想說他既然做得這麼法喜,我應該要歡喜才是。所以,我再也不念他,也隨喜他。」

相互感動形成團隊

二○一三年受證慈濟委員的李威震,從環保站看見輔具再造的價值。「一臺輪椅也許就壞掉一個輪子,拆解掉就成為廢鐵,也賣不了多少錢。但只要修一修,又是一個堪用很久的輔具。既然如此,那是不是應該要想辦法讓這些輔具,重拾再被利用的價值?」

擅長維修電器的李威震開始「修理」輔具,從一臺、兩臺,漸漸地堆置了庭院三分之一以上的空間,甚至為此搭了簡易儲存室。

同社區的志工范光文說:「他家空地上堆滿輪椅、電動床、氣墊床、助行器等,常勸他回收掉一些;但是他很勤儉,捨不得丟,想辦法修到好。」

志工李宗炳對於輔具的運送,也是配合到無話可說。「宗炳師兄常常和我家師兄送輔具,送到府還要搬到定位,一趟路出門就是三、四個小時,過了用餐時間還看不到人影……」賴孟均說。

志工江士偉是專業的噴漆師傅,將修復的輔具上漆,外觀嶄新順眼,他也希望使用者能感受到慈濟輔具平臺的用心和尊重。

社會需求愈來愈多

不分四季、無論晴雨,每日一早五點就到醬油工廠洗豆麴,備妥釀造醬油的工序,是李威震五十年來既定的家務。十點後,他回到電腦工作室,撰寫工商使用的作帳系統程式,午後再回到工廠繼續做醬油。「家族事業不能放,環保輔具更不能放。想來想去,只好慢慢割捨電腦程式這一部分的時間。」

環保志工蘇家正看到李威震埋首輔具事務,專長機車維修的他,一有空就從員林市莒光路的家,來到李威震位於山腳路的家幫忙修理輪椅,「我之前才修理好二十幾臺,最近他跟我說:『輪椅又不夠了。』需求真的愈來愈多。」

收取和運送過程中,志工們深切感受病患和家屬的需要,很自然形成輔具團隊。十年前就開始修復回收輔具,李威震常感到資源不足,環保輔具平臺成立後,助力變多了;就像南投志工洪錫財,經常傳承技術,節省了很多開銷。

「有時候,案家的需要是臨時性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立刻給予幫助。難免會有聯絡不到其他師兄協助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將輔具送過去。」沉重的病床,在李威震手上簡直輕如鴻毛。善用自行設計的兩個滑軌,他就能將一張幾十公斤重的病床,輕而易舉地推上車。

「許多家屬因為輔具,感受到慈濟的好,在使用者往生後,歸還輔具同時包個紅包表心意。再三婉拒不了時,我便以使用者大名,捐贈到慈濟基金會,再將收據送回家屬手中。」

目前彰化輔具平臺有十三個據點,「我們在接到申請案時,會依所屬區域給當地的師兄承擔,他們地頭較熟,也比較親,服務更周到。」李威震感恩各據點菩薩一起護持!

附錄2

免費送到府?這是真的!

撰文‧温燕雪(彰化慈濟志工) 攝影‧梁綿彬(彰化慈濟志工)

電動病床定位了,志工向家屬示範病床的使用,以及新式輪椅握把功能。

母親意外受傷,短暫的療養時光需要電動床與輪椅輔助起居;慈濟志工趕在出院前送來,讓孝順的女兒好驚喜!

「你們真的是免費的嗎?要不要收運費或者是運送工資?」電話中秀麗(化名)多次向慈濟志工施敬洲確認,得到肯定的答覆,才終於安心。

五月十一日傍晚,五位志工相約在福興鄉外中村豌豆市場門口會合,由施敬洲開著自家貨車出發。「好像開過頭了!」他下車查看門牌,確認要再往後倒車。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秀麗開門邀志工入內,施敬洲先進屋看場地,一樓靠近牆壁的位置,秀麗已清理出寬敞空間,確認床頭擺放位置有插頭。

電動病床、一般輪椅、便盆椅……這些二手輔具整理如新,再消毒滅菌,由施敬洲、陳添財、施宣郁三人合力搬入屋中。

「來試試看病床的遙控如何使用。」「這個我應該沒問題。」秀麗在醫院服務,對於使用輔具有概念。

「這張輪椅比較不一樣。」施宣郁示範,輪椅把手類似腳踏車的手握剎車裝置,一握輪子就會卡住,上下輪椅才會安全,再握一次就會解開,可以靈活推動輪椅。

「收起來是這樣嗎?」秀麗試試一般輪椅的收合方式,確認是一樣的。

「哇!這個便盆椅好新喔!」秀麗好感動。

施敬洲再次說明,這些都是二手的,有可能使用時間不長,不需要了,就捐出來。

「我媽媽也是短期使用。」秀麗說,媽媽和朋友出去玩,回程斜坡路學人家倒著走,結果跌倒了,已經住院兩週,這幾天會出院返家療養;等到傷勢好了,會再把這些輔具捐出去,她知道一樣在慈濟輔具平臺填單,請志工到府回收。

「我的主管告訴我,慈濟有個二手輔具平臺,是免費的,可以申請看看。」秀麗說,她其實不抱太大希望,沒想到志工這麼快就跟她聯絡,而且真的送來了。

每次接到申請者的資料,施敬洲會再一次和對方聯絡,確認地址,約定送達時間,也詳細了解使用者病況,再次評估申請的輔具項目是否適用。

「你申請這些夠嗎?想想看還有沒有需要的,可以一併提出來。」施敬洲請秀麗不用介意,只要有需要,志工都會送過去。秀麗很客氣,說這樣就夠了,結果還是自己花錢買了陪病床,準備親自照料。

一人生病,全家生活跟著被打亂,若是輔具都要自行添購,對家庭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往後用不到了,丟了可惜,留了也占空間。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回收、檢修、消毒、運送甚至安裝教學,眾多志工無私付出,不向申請者收取分毫;不僅是延續物命,也希望減輕病患家屬沉重的負擔。

吃得歡喜,大家歡喜

六十三歲的李育明,從四十三歲到五十九歲這些年以來,因腫瘤共手術過五次。她表示一點也不影響她當志工,看到愛心早餐「被吃光」,滿心歡喜,「防疫是每個人的責任。我是以歡喜心付出,能夠照顧好他們的胃,就值了。」她補充說:「只要防疫工作者不嫌棄,有需求的話,我會繼續為他們提供早點的。我常想起上人叮嚀的: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

李育明感恩家人支持她做好事,物資緊缺,先生奔走採購,「我先生把店家僅剩的二十幾斤麵粉全買回來了。」兒媳黃秋娜一下班回來,就幫忙包菜包,「大家愛吃這些菜包,媽媽做得也歡喜,就是有意義的事。」

郭前小學偌大的操場,此刻變身為採樣點,志工相互協助做好防護措施,便開始一天的工作。李育明分享:「身為慈濟人,得到村幹部的信任邀請,一定要努力做好協助工作。」

志工洪麗珊說,任務結束後感覺很累,但看到大家這麼精進,也是一股推動的力量。她邀約自己的妹妹同來付出,洪小珊一連參加五次;經營理髮店的她分享:「平時比較忙,沒時間參與活動。疫情之下,店鋪暫停營業,就要趕緊把握機會付出。凌晨三點睡得正香,起床的動力是想盡一分力,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祈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郭前村村幹部鄭彬彬說:「每一輪的核酸檢測通知下來,書記總會想到慈濟,希望志工參與服務,讓採樣工作井然有序,可以提前完成。」

雨會停,天會晴,期待「疫」散雲開、陽光普照的那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