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農三月‧十四》
【靜思小語】為社會培養人才,感恩教育不可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讓慧命帶著生命精進
與志業體主管等人談話,上人表示自己經常鼓勵資深慈濟人,即使上了年紀,也不能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而停下腳步,不要讓腦細胞睡著;假如一時停下腳步,讓腦細胞睡著了,再度醒來時已經落後別人很遠了,要再追趕就很吃力。所以要常保積極的心態,不斷發揮生命的功能,提升生命的價值。
「我覺得我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價值,雖然現在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我還是用精神力提起身體的力量,讓慧命帶著生命精進。」上人指出,現在的世界天災人禍頻繁,慈濟要承擔的事很多,但是自己已經到這個年齡了,很希望未來的法脈宗門不斷有人承繼這分精神,持續在人間發揮力量推展志業。
談及管理,上人說,慈濟團體龐大,要依靠每一位都具有菩薩心腸、發揮菩薩精神,就無所謂上下屬管理,而是人人自我管理,每一個「我」都如規如矩,彼此理解、體會與支持,這個大團體的「大我」就能運作得很好。這個世界的運轉也一樣,若是各自分散,各執己見,每一個人的「我」都很大,這顆地球就四分五裂,很危險!所以時常慶幸自己很有福,志業體主管都很有愛心、很善良,沒有私我,而能成就共同的大我。不過要讓這個大團體的「大我」永遠如此和合,就要在此時有人把四大志業統合為一體,像一個人的大腦,做好全身的生命系統管理。
上人提到,每天於廊道繞行漫步時,都會與草木對話,仔細觀察花草樹木,從地面交錯雜纏的樹根,往上看一棵棵大樹,覺得很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像有二、三棵樹木在小範圍各自生長,根系相互重疊,卻互不傷害,可以循著地面的某一條根往上找到那一棵樹。現在的世界也需要像這樣相互包容,所以淨化人心很重要,生命相互包容,各自精進、各自發展而互不相犯,才能給予彼此生機;更進一步,彼此認同、相互支持,人間的氣氛溫馨祥和,才不會相互爭執與傷害。
慈濟教育要善用科技
臺灣各級學校即將在六月舉行畢業典禮,與教育志業主管同仁談話時,上人說,無論從哪一個階段畢業,都是畢生僅有一次,應該要很重視。學校師長平時認真教學,孩子也認真用功,才是成功的教育;值此畢業季節,師生要彼此感恩與祝福。教育是「大捨」的志業,師長對孩子真誠付出無所求,只要看到孩子學有所成,學業與品格都得到肯定,對師長而言就是最好的回報。
上人談到現在世界上的天災人禍,都與人類長久以來的造業息息相關。孔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就指出人們脫離軌道、脫離人道,做了很多不對的事,所以「獲罪於天」,受災受難才想要禱告、祈求平安,已經來不及了。
要讓人心思想、言語行為不脫軌,就要靠教育。上人說,現在有先進的科技傳播,讓教育場地不必局限在學校課堂,還可以突破地理距離,讓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同步上課,而且有教無類,不分年齡,只要有心向學,上網就能學習。慈濟教育也要善用科技,例如開設天空學院,讓有心學習者達成求學願望。佛法為眾生指引一條覺悟之道,要讓眾生了解人間的真諦、道理,所以只要網路開通,就能打開「學」門,圓滿眾生學習道理的心願。在座的師長有心有願,並且起於行動,門開了、跨步了,再長的路程也一定會走得到,請大家要有信心,共同努力。
上人談到,國際間有青年想要到慈濟學校就讀,不論來自哪一個國家,也不分宗教,慈濟都要幫助他們來臺,用尊重的愛照顧他們並悉心教導。「無論對臺灣學生或國際學生,我們付出無所求,但是要讓孩子懂得道理,懂得對於我們的付出有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就有誠意,才是我們想要成就的人才,能夠有益於人間;假若不知感恩,忘恩負義,將來對社會也無益處。社會上有很多高知識的人在犯罪,那就是少了感恩的教育。」
上人指出,感恩是一種良知,有良知才會在人間發揮良能,因為這樣的人樂於付出。父母盼望孩子成人,師長盼望學生成器,都是為社會育英才,懂得感恩父母、師長的人,就不會辜負父母師長的期望,這也是慈濟想要培養的人,知恩、感恩,能夠走入人群,為人類服務。
「所以我很期待孩子能從幼教、小學、中學直到大學、研究所,接受慈濟的一貫教育;若從海外來到慈大醫學院或慈科大的護理系學習,也能在慈濟醫院見習、培訓,帶著慈濟人文精神的心志與意識,無論將來到哪一所醫院任職,或是其他科系的畢業生到各個機構任職,都能在職場上發揮慈濟精神,為人類服務、為社會付出。」
上人說,不分宗教,都可以發揮慈濟精神,因為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只要人生宗旨正確,並且具有好品德,無論信仰什麼宗教都是殊途同歸;用心將慈濟教育做好,帶動提升社會大眾的教育觀念。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