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文真善美志工

彰化靜思堂前庭小徑旁的大黑松樹下,小沙彌伏案專注執筆書寫,這座石雕是詹大為最喜歡的一景,時刻提醒自己用心為慈濟寫藏經。

二十七年前,我三十八歲,從學習文字輸入開始記錄美善事蹟; 我想寫下人品典範,讓這一代的精神標竿,不會隨著時代改變而殞落……

自一九九五年加入慈濟,至今已滿二十七年。常以「勇於承擔,樂於配合」提醒自己,要承擔才會成長慧命,要樂於配合才能結好人緣。

「你會不會電腦?」當年,資深志工張富田希望有人承擔慈誠隊的文書工作,知道我在金融服務業上班,年紀輕,應該會使用電腦。他輕輕的一句話,讓我想到這將是趨勢,隨即到電腦補習班自費補習。

從製作活動檔案開始,我從做中學,也到慈濟臺中分會參與文宣共修,邊學邊成長。 我在一九九七年初受證為慈誠隊員,上人賜予法號「惟文」;後來承擔培育功能,也常常想到「惟文」二字,自省應該在人文志業多承擔!

此後,只要參與慈濟活動,就會主動撰寫與拍攝,也開始學習剪輯多媒體影片,經常到彰化靜思堂人文真善美工作室,和夥伴們一起做中學、學中覺。

二○一○年初,人文真善美功能幹事張義雄表示年紀漸長,身體微恙,需要調養,於是將窗口傳承,我也勇於承擔,期許在人文真善美領域學習成長;張義雄交棒十幾年來,他也一直給予陪伴、指導和關懷。

因為承擔人文真善美志工,二○○九年起,我有機會到海外出班,見證各地菩提種子落地生根、日益茁壯,也學習各區志工的行儀和精神,每一趟都很有收穫。

其中,二○一一年十月參與中國大陸汶川震災區的關懷團,我共停留了三十五天;二○一五年元月第四次海外出班,於海南冬令發放暨歲末祝福行程中,見證海南慈濟志工為生活有困難的人帶來了溫暖和物資,也看到環保志業蓄勢待發。

即將從海南賦歸返臺之際,法親依依不捨,短暫分享中, 隨團總務吳啟明的一段叮嚀:「當你做每一件事時,想一想,上人會怎麼做……」讓海南志工蔣付軍深感受用,謹記在心!

是啊!緊貼上人心,說上人所說的法,做上人所要做的事,心中自有滿滿感動。這點點滴滴的回憶,深銘在我心中……

「在慈濟永續發展道路上,如何把制度建立好?」二○一四年六月在臺中靜思堂舉辦的「全球人文真善美研習營」中,時任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的何日生師兄,以曾經請示上人的問話來開場,說明人文真善美志工的使命。

上人回答他:「要趕快把人文典範記錄下來。」任何制度都會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人文則是人格所實踐出來的典範成果,是當代重要的精神標竿,是不會穿越歷史而殞落的。

「那麼,人文典範靠誰記錄?」何日生說,人文真善美志工就是整個慈濟人文典範的記錄者。可以在任何一個地點,與自己認為值得記錄的典範直接互動,體驗一段豐厚的生命歷程。

何日生以他過去也是傳播人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他認為承擔人文真善美是很有福報的工作,可以接近各種不同的人,拿著麥克風、拿著筆、拿著照相機,聽著受訪者敘說著生命中最精華、最精彩、最深刻、最感動的內心故事,這是非常難得的。

他勉勵人文真善美志工,效法玄奘大師「取經」的精神,效法鑑真大師「傳法」的精神,從每位慈濟人身上取經,記錄人品典範以傳法。這段話讓我如獲至寶,也常與志工夥伴分享互勉。

慈濟人走入人群,在六度萬行中福慧雙修,人人身上都有一部經。身懷人文使命,我期許自己用心耕耘,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記錄典範,讓文史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