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樂活:高齡志工的七種思維》

精選書摘

讓生活有趣,讓自己快樂

撰文•吳惠晶

回收傘布在張糖妹的巧手下,華麗變身為令人驚豔的環保袋,九十二歲的她把日子活得豐富多采,還能教學分享,她的歡喜無憂感染了家人,兒子讚賞她「不像是個老人」!

張糖妹八十一歲時,在鄰居于媽媽的邀請下,首次踏進慈濟吳興環保站。初來乍到的她不知所措,在看到一大桶的廢棄雨傘後,原本茫然的雙眼,慢慢浮起了光……

「有家庭之後,為了省錢,什麼事都要想辦法自己動手做啊,我就利用時間去學裁縫,像是先生、小孩的衣服,家裏要用的桌巾等,加減啦,我都能做出來。」擅於裁縫的張糖妹,和志工們一起將這些傘清洗乾淨、拆解、分類回收,而不能回收的傘面呢?

她細細查看這些雨傘布,心想:傘面幾乎都是優質防水布耶,做成環保袋簡直就是一舉好幾得,能裝東西,不怕髒,好清洗,質地又輕盈好攜帶……

這些傘布在她的巧手縫製下,華麗變身成時尚的環保袋。志工們都很驚豔,特地請她到社區分享,教導大愛媽媽們如何製作。「先把尺寸量好,不要的地方剪掉,要剪整齊,不然做出來會不平。」「這款太花,提把要另外用素色來做,搭配起來才不會太花俏。」「這款很素面,可以裁小布來縫個小花,就漂亮了。」

經過她翻製的環保袋,要配色,做內裏,因應花色還會有一番設計;她請小孫女畫大大小小的花朵,再用碎布依樣剪裁,縫在正面,瞬間,環保袋上有了一片小花園。堅固耐用還獨一無二,美麗大方還輕巧可愛。

就算因為白內障動手術,她出院後還是繼續做;曾經上下公車沒站穩,一不小心摔折了手腕,她左手打著石膏,也不想閒著,一樣繼續裁縫。環保袋蘊藏的心意很簡單、很樸實,卻也很珍貴,「多一個耐用的環保袋,不知能減去多少塑膠袋的使用呢!希望大家出門都要記得帶環保袋喔!」張糖妹微笑地說。

我現在很好,請先生安心

張糖妹五歲時,父母因病往生;那個年代並不寬裕,祖父原本打算把她送給別人當養女,堂兄出面阻止:「我們又不是養不起,小孩子吃不多啊……」再加上伯父、伯母也反對,她才不必和弟弟分開。

張糖妹回憶:「伯父、伯母對我們非常好,很有耐心,什麼事都會好好教,讓我們沒有失去父母的感覺,他們真的是我這一生的恩人。」或許是幼年的經歷,讓她對婚姻有很大的憧憬,既渴望,卻也不隨便。

「認識先生三個月後,就決定嫁給他了,因為他真的待我很好。婚後,他刻了一對圖章送給我:相敬如賓、幸福家庭。意思就是想和我組成和氣美滿的家庭。我以前聽人家講,家庭都是吵吵鬧鬧的,可是我們結婚後,沒有吵過架,有什麼事都好好地講,好好地溝通,這就是我想要的家庭。」

先生因病過世,好長一段時間她封閉自己,不想出門,不想做事。意志的消沉加快了蒼老的速度,這樣過了一年多,鄰居邀請她參加慈濟的歲末祝福,于媽媽又邀請她去環保站。

其實她心裏是掙扎的,那些人都不認識啊,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但她告訴自己,不能再消沉下去了,要找點事情做,所以人家邀請,她就去。結果,被丟棄的雨傘點亮了她眼裏的光,傘布有了新生命,她的心裏也開出了喜悅的花朵。

「先生往生後,我每天都很難過,總是一直想起他,翻看他寫的日記,思念流淚。先生還在建設廳工作時,就是慈濟的會員,每月都會捐善款……」做志工讓她感受到「老有大用」,老了還能做很多事啊!回到家時,她總是含笑對著先生的照片說:「別擔心,我現在過得很好。」

張糖妹將無法回收的雨傘布縫製成獨一無二的環保袋。(攝影/陳韞智)

兒子的肯定,成功的一生

採訪過程中,張糖妹的兒子何啟仁全程陪伴。從事英文與法文翻譯的何啟仁,思考力與專注力特別好,不知是否因為如此,他陪伴母親時也相當沉穩、有耐心,例如他時不時會幫忙媽媽找東西,很準確知道東西放在哪裏,或者補充談話內容,媽媽在回憶過往時,他也靜靜傾聽;儘管已經聽過許多次,也不曾打斷。

問:感覺自己進入晚年後,有什麼變化嗎?

張糖妹說:「以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或人,會很在意,但現在覺得不去理會就好了,要讓自己開心。這是做志工才改變的。」

何啟仁補充道:「媽媽過去的性子比較急,做事比較快,也不愛東家長、西家短地聊八卦,所以都不太出門。加入慈濟後,我發現她與人互動比較活潑,整個人完全活起來了,不像是個老人。」

張糖妹說:「對啦,我以前不太愛講話,但是進來慈濟,一切都很自然,從內向變成現在這樣,去教志工做環保袋也不會害羞了。以前想,結婚就是把家照顧好,教養小孩不要變壞……」何啟仁補充說:「你成功了,我們沒有變壞。」張糖妹哈哈笑,很滿足的樣子。

問:什麼原因,讓您晚年還能維持耳聰目明?

何啟仁毫不猶豫地說:「心態吧,我媽媽一直都是個積極的人。」張糖妹說:「我覺得是菩薩保佑,呵呵,常有人問我怎麼保養的?我說,就是這樣過日子啊,菩薩保佑讓我健康嘛!」

何啟仁補充道:「其實媽媽有自己的生活規律。每次陪媽媽吃飯時,她就會跟我聊最近發生的事情,這也代表她的腦筋一直在轉動,這樣真的很好,想要讓生命和生活都變得有趣,是自己去做才會有的,不是別人給的,我覺得積極的人都過得比較好。」

問:所以您一直都是積極樂觀的個性嗎?

張糖妹說:「也算是,我覺得事情要做,就要做得圓滿,不要半途而廢……」何啟仁補充說:「媽媽很心靈手巧,這跟她的積極也有關係,學什麼都很認真。」

張糖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以前的人比較苦,要吃飽,活出一條路來,但也因為這樣,生活很簡單,想活著就要積極嘛,遇到困難就去解決,沒有什麼過不去的;現在的人從小比較沒吃苦了,遇到事情如果鑽牛角尖,容易想不開,就憂鬱症了……」

何啟仁補充道:「現代人容易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以及父母、親友的期望裏,壓力來自各方,就容易生病。時代不同,環境不同,但人都要往前走,媽媽這樣就很好。爸爸走了,她會悲傷,但還是能找到方法,讓自己開心起來。」

問:您這一生,還有沒有什麼很想做的,但還無法去做的事?

何啟仁認真地看著母親,想知道她的回答。張糖妹搖搖頭說,「以前受的是日本教育,想過要去日本看一看,但現在不會了,還能做志工,我很滿足了,只想要健健康康繼續做,多做多得嘛,師父說的,要做起來囤。」

慈濟的志工項目很多元,她能參與的都盡量去做,例如大愛媽媽進校園說故事、到辦理社會推廣教育的志玄文教基金會服務學員、到吳興環保站與臺北信義區的地震防災中心做環保、到慈濟醫院做醫療志工……

張糖妹說:「記得最後一次去醫院做志工,是八十九歲的時候,護理師看著我,猶豫了一下,就對主管說:『能不能換個年輕的志工來,我不敢讓老菩薩去送病歷啊!』其實我不覺得辛苦,能服務別人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後來我還是放棄醫療志工,擔心反而給醫院添麻煩,護理師如果不好意思找我們做事,那不是耽誤他們的工作嗎?」

何啟仁點點頭,「媽媽的個性就是這樣的,都習慣替別人著想。」放棄醫療志工無妨,因為還有不同的志工活動可以參加,她一樣把生活過得豐富多采。

張糖妹說:「我這一生其實都算順遂平安。以前年輕不會多思考什麼,學佛後就明白了,人喔,只要不做壞事就不必怕,真的,行善不怕,冥冥之中,很多事都自然會化解,不會一條路走不通。所以我現在很好,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何啟仁默默傾聽,含笑看著母親。

何啟仁(左)分享母親張糖妹(右)投入志工後如何找到新的人生方向。(攝影/石恆毅)

父母要努力,兒女要用心

全世界已經邁入高齡的時代了,長壽所要面對的,就是失去視力、聽力、行動力,面對疾病、孤獨、老化,宛如只能等待死亡,然後每天重複回憶過去的悲傷、痛苦、辛酸,那麼,這樣的長壽已經失去了意義。

《百歲時代》這本書的作者卡米拉.卡文迪許說:「老化程度不是先天決定的,並沒有所謂的老化基因,生物學家認為老化是環境導致,環境就是基因以外的一切事物;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坐冷板凳看著別人變老,我們可以告訴人們,健康的未來有哪些條件,並確保百歲人瑞的身心靈保持在最佳狀態。」

既然如此,每個人老化的情況,不就能自己決定了嗎?縱然行動變慢、髮蒼蒼、視茫茫等,這些是難以抗拒的歷程,但是張糖妹以及眾多長者志工們,都在在向我們證明,擁有一個什麼樣的晚年,是自己的選擇。

當你老了,只想縮在家裏唉聲嘆氣回憶過去,久而久之,難免造成子孫的疏離。你若快樂開心,子孫就會被感染,願意接近。

當父母的自己要努力,當子女的更要用心。張糖妹從失去先生的陰霾中走出,在做志工的過程裏變得活潑快樂,她依然耳聰目明、行動自如;何啟仁經常找時間陪伴母親,傾聽她說話,鼓勵她參與活動。因此,「你的歡喜感染了我,我的開心也感染了你」,母子的感情很是溫馨。

想要讓長壽變成一件幸福的事,就要親手打造自己的晚年。我們想要喜樂無憂,首先就要讓父母的歲月同樣喜樂無憂。就如何啟仁說的:「我現在看母親的晚年生活,就想到四個字,歲月靜好。」(本文摘錄自《長壽樂活:高齡志工的七種思維》)

長壽樂活
高齡志工的七種思維

⌑ 作者:吳惠晶
⌑ 出版: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歡迎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會員或隨喜助印

⌑ 劃撥帳號:19905781
⌑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註明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 客服專線:02-28989000轉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