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仍活絡於教育現場的教師們,碰上「網路原生代」,英雄更有用武之地,教學創意無窮無盡,成功把孩子從既自由又封閉的網路世界帶回現實。
出生在數位化時代的國中、小學生,數位工具唾手可得,被喻為「網路原生代」、「滑」世代。任教於桃園一所小學的張惠雯老師直言:「班上二十八個孩子中,有手機的超過二十個,沒有社群軟體或是通訊軟體帳號的,剩不到五個!」
老師們觀察到,孩子優游於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無形中不善與人互動,更不喜歡過多的拘束。教學經驗逾三十年、自小學教職退休多年的劉美嬌,深刻感受到網路科技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在有了手機之後,學生很難靜下心來聽課,甚至也不常和老師互動、主動發言或回答問題,對於傳統威權的教學方式反感。」
執教二十二年的張惠雯舉例,有些孩子習於在社群媒體上發言,在實體課堂上卻對老師的提問沉默以對;課餘聊起近期有興趣的電玩、動漫則暢所欲言,態度相差十萬八千里。網路世代的孩子專注力有限,儘管課堂上表現安靜卻未必專心,自己有兩個孩子的張惠雯思考,「對學生來說,老師的教法有沒有吸引到他的興趣?這也是教育現場的一大考驗。」
對資歷豐厚的老師而言,必然已有一套熟稔的教學方法,他們如今比學生更用功,多位退休教師從校園走向社區,規畫室內桌上遊戲、闖關、體驗遊戲、手作課程,戶外自然踏查等,讓孩子透過動手實做、寓教於樂,更貼近生活,激發出主動學習的能力。
臺北南港親子成長班設計「Cosplay一日志工」活動,透過角色扮演,小朋友學習如何在災難現場分工合作助人。(攝影/林美真)
不只是「完成」而已
慈濟志工張淑霞是國中資深教師,退休後是「士林天母親子班暨慈少班」的課程設計團隊之一,她特別設計了「如何整理自己房間」的收納課程—四張福慧床上擺滿凌亂的衣服、玩偶、書籍,讓孩子依年紀分成三組,依平時的收納習慣整理。有的孩子立刻摺疊、擺放整齊,有的則是將雜亂衣物、書本藏在床底。
張淑霞讓不同年紀的孩子相互讚美彼此的收納「妙招」,隨後邀請有經驗的志工介紹衣物整理方法,如捲筒法、直立擺放法、口袋法、摺疊法等;不少人跟著示範,舉起雙手模擬收納,也紛紛舉手自願上前實作學習。當周穎娟請孩子們再做一次,原本生澀的動作中多了章法,他們也了解「集中擺放、分類、善用容器」等收納原則的重要性了。
彰化教師聯誼會成員謝旻樺,則是讓學生從「眼的體驗」遊戲中練習專心,例如藉由足球比賽影片向學生提問:「某一隊共傳了幾次球?」或是觀察兩幅相似的畫作,找出相異之處。「這些體驗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專注,我們也會告訴孩子,用心看、用心聽、專心做的好習慣養成了,每一件事才能有效率地『做好』,而不是『做完』而已!」謝旻樺說。
又例如,該如何教導「誠實不說謊」的重要?謝旻樺擺放多張圖卡,讓孩子刻意回答相反與相同答案,思考「心非口是」和「心是口是」何者較容易?許多孩子說:「心裏想的跟說出來的不一樣好難,還是不要說謊好了!」
體驗式教學從實做情境出發,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中先觀摩、聆聽示範,再練習的學習框架,讓孩子自主思考如何自我改變。謝旻樺真誠地說:「一個人從來不是不善良、不懂事,而是沒有被啟發、沒有得到讚美,一旦被自己或他人肯定,便會在水到渠成時付諸行動改變!」
彰化青少年成長班的孩子二○二一年四月走上街頭,與民眾分享環保、茹素觀念。(攝影/梁祐榕)
「敗部復活」的祕訣
彰化教聯會陳綉蘭和蔡幼娟老師,帶領慈濟「青少年成長班」的孩子走上街頭,前往市場或是火車站宣導環保、茹素,試圖增加孩子與社會互動的機會。
兩人都認為,人文或是品格教育更該跨出教室,引導孩子將自己認同的觀念進一步發展為行動,擴大善的影響力。他們觀察,雖然有些孩子表現生澀,只會照本宣科,但是民眾大多給予機會聆聽分享,也讓孩子更勇於表達。
在學習競爭相對較大的臺北市,松山區教聯會資深老師李美金,陪伴慈濟青少年成長班到社區養老機構關懷獨居長者、到育幼院和小朋友伴玩。
李美金坦言,有的學生會覺得,「為什麼這位阿公一個人住?」或許會進一步想到自己的長輩,認為長大後不能讓父母成為獨居長者;有時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其實很幸福!
松山慈少班的陳春美老師設計了陶笛課程,待孩子都學會了,到養老院及機構關懷時,他們大方且有自信地吹奏給爺爺、奶奶聽,當掌聲響起,勇氣和成就感也增加不少。
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演進,「翻轉教室」的概念成為趨勢。李美金直言:「翻轉教室的概念是,老師不再是給答案的人,而是要讓學生透過思辨、討論,自己找答案!」
李美金為偏食的孩子講「愛吃青菜的鱷魚」故事時,她展示著電腦圖檔邊說劇情、隨時提問請不同的孩子回答,如「你覺得鱷魚最愛吃什麼?」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會直接地回答:「牠們最愛吃肉!」
她接著問:「這隻鱷魚很奇怪,為什麼牠愛吃青菜呢?」有的人回答:「牠沒東西吃!」、「小時候,媽媽沒給牠吃過肉!」或是「牠可能便祕了!」藉著問答互動,孩子也會獲得正確的飲食觀念:「要認真吃青菜,回家告訴家人吃青菜才會健康,每天需要吃五蔬果,健康才會跟我走!」
網路原生代、「滑」世代的孩子不好教嗎?對這些退而不休、深具教育熱忱的老師們而言,關鍵在於老師運用了什麼教學方法「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