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0《農三月‧二十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該做、非做不可的事,再困難也堅定心志去做,這分誠意最動人,這樣的人生最有價值。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慈濟法髓結合藝文精髓
五月九日,呂慈悅、唐美雲師姊、莊士鋐師兄、編纂處洪靜原主任等人請示經藏演繹內容。上人表示自己對《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抱著很大的期待,要達到很精純,「靜寂清澄」的境界;心要真正靜下來,才有辦法發現、體會天地間的真諦。
上人指出,「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就是《無量義經》的精髓,要真正體會並表達出這樣的境界,這也是修行者希望達到的境界;除了心要靜,還要有「守之不動」的定力,經過「億百千劫」的長久時間都不改變。「劫」是難以計算的長時間,其實時間無盡,無始無終;佛陀說法常常提到無量劫前,就是不可思議的許久之前,表示真理是本來存在,自古就有。
現在慈濟有因緣,有許多真誠的慈濟人,也會合了二大藝術團隊,大家有志一同投入經藏演繹,希望把握因緣,用影音表達「無量義」的心境與意境,傳揚佛法,弘法利生。要做出最精純的成品,讓人看了覺得想要擁有,會很珍惜且世代相傳;除了現場演繹,還要留影、留聲,經過錄製剪輯,可以提供全球各地的慈濟人保存、推廣、流傳。
上人說,要讓作品感動人心,就要真誠用心去做。常說「用眼睛聽、用耳朵看」,閉著眼睛聽聲音,畫面會浮現腦海,看著影像也能感受聲波的震動,會有旋律響起。期待經藏演繹能做得如此優質,將慈濟的法髓與藝文的精髓結合起來,用聲與色攝受人心。
慈濟在這五十多年來,做到了許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例如在克難中做慈善,在缺乏人力、物力的狀況下決定要蓋醫院,還有成立骨髓資料庫。「要維持骨髓資料庫,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我們真的不惜一切,只為了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患者;如果要算成本,實在沒人敢做,但是慈濟不惜成本,成本來自信心。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有信心、有誠意;錢在哪裏?力量從哪裏來?靠著慈濟人的真誠,相信人人有愛,向大眾募心募愛。你們現在也是一心真誠,而且都是師父的弟子,負起傳法重任,即使這麼困難,仍然同一心志,精益求精,要做出過去沒有人做到,將來可能也很難有人做到的作品。」
上人提及〈爐香讚〉中,「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的莊嚴殊勝情景─諸佛從四面八方而來膚慰地球,在宇宙虛空之中膚慰眾生。「我們很有福生活在地球,更難能可貴地有志一同,所以我們真正地要達到『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這不是演戲,而是要用最虔誠的心,把法表達出來,做出真、誠、善、美。」
「我這輩子,覺得該做、非做不可的事,就堅定去做,是以這分誠意感動人,否則我沒什麼特別的力量可以號召人來做事。說來很簡單,但是現在回顧起來,覺得此生很有價值。」
培養能造福人間的人才
「成立印證教育基金會,是想為人間教育盡一分心力。『印證』是法脈宗門精神脈絡的根源,我的師父對我說,要『為佛教,為眾生』,弟子信受奉行,承師志創立了佛教慈濟,舉凡醫院、學校,都以佛教慈濟為名,是佛教為人間創辦的醫院與學校。」
五月十日,上人於印證教育基金會董事會中開示,先有靜思,才有慈濟;靜思是四大志業最初的種子,從而延伸出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枝幹,發展出慈濟宗門的脈絡。
創立慈濟時,本來用的是慈濟功德會的名稱,為了建設花蓮慈濟醫院,因應政府法規而成立慈濟基金會。「我們面對著社會,想要達成理想,就要如規如法。一路走到今天,慈善、醫療、教育志業都很穩定地發揮良能,而慈濟人文也在社會上展現美的形象。」
「慈濟之美,是因為我們沒有脫離誠、正、信、實,美在我們發揮內在的人文精神,為天下育英才;而教育志業所栽培的人才,在醫療守護生命、守護身心健康、守護愛。不論是從慈善說到人文,或是從人文說到慈善,都是如此一貫單純,所以我們是四大連貫、四大一體。」
上人期待教育與人文更為具體,教育培養人才,人文美化社會,要將善念廣為傳播,教化、影響人間。要讓志業普及國際、恆久造福人間,最需要的就是培養有志一同的人才,思想觀念一定要正確,將慈濟工作視為志業而非職業。
「印證教育基金會是慈濟的法源,若沒有這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就沒有慈濟。所以飲水思源,我們也需要建立永恆的人文,期待大家將這分人文精神的傳續,用信心、毅力、勇氣承擔起來,永恆為人間造福。」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