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八日 大愛無處不在

5.7~8《農三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愛可以無限大,但是「我」要無限縮小,才能無處不在,不會相互障礙。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有福氣,有人氣

五月七日與馬來西亞慈濟人談話,上人說,馬來西亞的慈濟園區、道場建設,要由馬來西亞慈濟人發心立願,合和互協,共同發揮生命價值,讓佛法的人文藝術、慈濟的精神理念在馬來西亞弘揚起來。

「慈濟人長久以來的付出受肯定、被看重,所以有很多好因緣。我們不是為了與人爭高低,而是自己有願力,想要付出、願意承擔,這分意願很充足,就可以成就因緣。感受到大家很有誠意,師父覺得因緣具足,所以鼓勵你們去做。」

有心、有願就有力,可以成就一切,但若意志不堅定,也可能遇到困難、挫折就半途而廢。上人說,若大家都真誠發願,並且很有信心要做,絕對不會中途放棄,就能夠成就流傳千古的宗教建設。「西方宗教有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建築,很多都是要經過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建設才能完成,都是靠群體的力量,達成共同的心願;我們在這個時代,也要有一群人,以同樣的信心、願力去做。」

上人談到古人在山壁上雕鑿巨型佛像,或是在石窟內雕刻,沒有電力與高科技工具可以使用,只能一斧一鑿,刻出令人驚歎的生動莊嚴塑像,可能要經過半世紀、一個世紀才能完成。所以這都要信心、願力,不是少數人可以做得起來;目前規畫建設的這座建築在馬來西亞,就要看當地人的信心願力,是否能夠支持與成就。「以前的工匠很有誠意,長時間專注雕琢;現在要先雕琢人心,號召有心投入者,以信心、願力去做到。」

上人說,自己認定了佛教的精神理念,佛法是人間真善美的真實道理,就一心一志朝這個方向走,弘法利生是自己的本分事,所以很誠懇地與大家分享佛法的精神。而慈濟人與師父有緣,在座師兄師姊自馬來西亞前來,也與師父有這分深刻的師徒緣,突破了空間距離。其實大家都是跨越了二千五百多年的時間,一脈相承佛陀的教法。

「從地圖上追溯佛陀的足跡,自出生、成長、出家修行直到覺悟成道,之後對眾生說法,其實範圍不大。在苦行林修行,有時在小洞窟躲避風雨,靜坐思惟;有時行腳在外,樹下一宿,就這樣走過一日、度過一夜,心無其他,生活就靠著托缽化緣以維持生命,所以還是不離人群,成佛以後更不捨眾生,以其智慧說法度化眾生。佛陀的精神理念很簡單,但要讓佛法傳世,一定要有道場;佛陀早已入滅,我們現在建設道場,為的是要流傳佛陀的慧命價值。」

「師父不貪不取,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只是我很有福,出生在這個時代,得到這麼多好人共同為人間做事,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因緣。你們與師父有緣,雖然生活在馬來西亞,你們也是有福,才有這麼多人合起來,福氣、人氣很旺盛;你們就是有福氣,才有人氣,這分因緣在馬來西亞已經很不錯,師父為你們祝福,但是不要太著急,想要短時間完成。人人要先發心立願,要有正知正見,眼光看得長遠,當下先把握因緣做好該做的事,這一念心會合起來、腳步踏出去,隨著時間成就未來的志業,世世代代實實在在地傳承下去。」

上人勉眾,自己發願,還要與人合心,靠的就是誠意與無私的愛,這分愛是大愛,愛可以無限大,但是「我」要無限縮小,才能真正無處不在,而且不會相互障礙。「慈濟人日常生活中必須有感恩心,不論你對我好不好,我都是感恩。就如悉達多與提婆達多是堂兄弟,佛陀成道後,提婆達多也加入僧團,皈依佛。但是提婆達多覺得自己也能像佛陀一樣領眾,而自創僧團,所以鼓吹一群人與佛對立、毀害佛陀。佛陀仍然感恩提婆達多,認為提婆達多造成的困難與障礙,就是自己的修行道場。」

「常說要以佛心為己心,雖然我們還是凡夫,但有因緣了解佛法,體會佛心,就要把它合起來放在心頭。臺灣、馬來西亞的交通很方便,你我這念心合起來,讓慈濟精神在馬來西亞發揚光大,入人間拔除苦難,讓馬來西亞從現在到未來,都有佛法的宗教觀,人們有機會接受佛法而獲得佛法的利益。」上人鼓勵人人發大心、立大願,不只顧自己的一個小家庭,還要顧社會的大家庭,更進一步擴大到天下的大家庭,同時擴大自己的生命價值。

辛與幸,苦與福

五月八日,聆聽主管同仁分享近期慈善志業脈動,上人期勉人文志業同仁們發揮精純的智慧,收集好歷史,發表的影音、文章也能啟發善念,帶動人人行善,造福人間;人人心中有愛、行動造福,合起一股祥和的福氣、瑞氣,可以消弭天下災難。

上人表示自己一再說這樣的話,也覺得自己很嘮叨,但是知道聽自己說話的人很少能夠深入體會與了解,心與腦還沒有受到浸潤,大多是聽過就算了,所以只好一再對大家說同樣的話,希望能發揮滴水穿石的功效。「我不斷地提,期待大家不斷地聽,聽久了可以點滴入心,牽動善心,合力做善事,讓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幸福。」

上人說,生活在平安富足社會的人,體會不到現在遭受天災人禍,流離失所、生活困頓的人們之苦;「辛」與「幸」字形相似,「苦」與「福」讀音類似,其實很多時候,辛苦或幸福只在一念之差,所以身在福中要知福感恩,還要謹慎用心,若有機會幫助苦難,就要付出力量去救助;還要發揮智慧,啟發其他人的慈悲心,帶動人人共同伸出雙手,以豐沛的愛心能量扶助苦難人,讓人間充滿愛的氣氛。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