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放手也是愛♫

蔡德源、康惠麗夫妻檔於一九九二年在屏東分會受證。(相片提供/康惠麗)

「他好像我的腳,我好像他的腳,慈濟路上相扶相持;沒有他,我就好像沒有辦法『走』。」結縭五十三年,康惠麗最了解蔡德源,在分離那一刻,帶領全家人祝福他們最愛的父親和阿公,完成最後的心願。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傳播系程雅焄同學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四月十七日來到資深慈濟志工蔡德源師兄家採訪,因為虛弱而躺在床上的他看到我們抵達,仍禮數周到、勉力起身招呼。

他罹患膀胱癌,兩、三年來飽受血尿病苦;早期療治過程還算平順,會在體力能及的情況下,承擔社區任務。直到今年四月初發現癌細胞擴散,病情急轉直下,醫師宣布相當不樂觀……

知道我們記錄菩薩身影的目的,與他結縭五十三年的康惠麗負責主述,說話會喘的德源師兄也適時地補上幾句。

回憶超過三十年的志工生涯,康惠麗感性地說:「他好像我的腳,我好像他的腳,慈濟路上經常都是相扶相持,沒有他,我好像沒有辦法『走』。」

「孩子們已向我家師兄承諾,會好好照顧我,未來也會承接他的棒子,載我逐戶去收取善款。他欣慰地說:『我這一生已經了無罣礙,可以安心了!』」

這段訪談時光,我們談生也說死。康惠麗拿出德源師兄的「遺體捐贈同意卡」,因為隨身攜帶,都已經破損脫膠了,可以看出他想在百年後奉獻自己的決心。

結髮一輩子,相知相惜,惠麗師姊於四月二十九日下午送別德源師兄時,拄著登山杖支撐身體,猶作堅強地提點家人:「你們的阿爸及阿公準備要回花蓮去做『老師』,完成他的心願了,我們要祝福他,不要在他的面前哭!」

蔡德源(左三)及康惠麗(左二)與志工上街宣導「周邊血幹細胞捐贈」。(攝影/林慧盈)

我憨慢講話,但是很實在

蔡德源一九四一年出生於臺南市西港區後營,在七個手足中排行次子。食指浩繁的家庭,父母備極辛苦;在他六歲時,舉家搬到鳳山,十一歲時父親過世,他只念到小學三年級,輟學幫忙媽媽在兵營區附近擺攤賣冷飲;服完兵役不久,勞苦的母親也因病往生。

三十歲時與康惠麗相識結婚,後來承接太太娘家位於高雄市三民區大連街的米糕店。由於夫妻倆廚藝精湛,雖然沒有店名招牌,卻是知名的「排隊名店」,顧客絡繹不絕。

在金錢欲海中,他一度失足沉迷於簽賭「大家樂」,夫妻為此經常起口角。康惠麗苦笑地說:「我為了要激他,還故意在他的面前抽菸、喝酒,把自己弄得很狼狽;但他賭性堅強,不為所動,我知道這招沒效了,只好摸摸鼻子自動放棄。」

蔡德源的妹妹於靜思精舍出家為德和法師,是上人第七位弟子;和師父一直很希望家人能走入慈濟,終於在一九九○年等到好因緣,在當時高雄第九組組長林永祥的帶領下,蔡德源體悟到自己的貪欲如深淵,導致家庭的爭執不斷,從此下定決心,精進守戒,痛改前非,夫妻檔於一九九二年受證慈濟志工。

康惠麗說:「非常感恩上人,救了我們這個家,從此夫妻胼手認真做事業與志業,每天下午三點多店裏打烊後,我們倆就逐戶收善款。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後,經常邀會員坐遊覽車回精舍了解慈濟,我的會員成長快速,曾高達到六百多戶。」

許多顧客看到店裏貼著「歡迎加入慈濟功德會」的字樣,主動捐善款讓慈濟去助人。有時夫妻倆也會安排店休八天,一起到慈濟醫院當醫療志工。哪裏有需要,他們勇於承擔、補位。

二○○○年,康惠麗在一場大病後,決定收掉經營超過二十年的米糕店;病癒後,她認真投入志工任務,蔡德源幾乎天天一早就到環保站分類資源,忙到下午才回家,數年如一日;香積、福田、助念、社區讀書會等勤務,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入住安寧病房第三天,蔡德源在睡夢中離世,為八十三歲的人生劃下飽滿的句點。護理師為他換上他最愛的「藍天白雲」志工服,康惠麗在他耳際不斷提醒:「別忘記要跟緊上人,來生還要來做慈濟。」家人強忍不捨,不讓哭泣聲羈絆著他遠行的鴻鵠之志,在當晚抵達花蓮慈濟大學,成為「無語良師」。

蔡德源曾形容自己:「很憨慢講話,但是我很實在。」他為人穩重謙遜,不曾道人長短,是老實修行的最佳寫照;儘管已經到了生命盡頭,他心無所懼,堅持努力成為「大體老師」。

回想那一天傍晚在醫院外面送行,我看見夕陽散發的萬道光芒,寧靜祥和;我們深信德源師兄是帶著燦爛的微笑道別家人,牽好菩薩的手,往光亮的方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