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至三十一日 佛性智慧

5.29~31《農四月‧十一至十三》

【靜思小語】人類智慧可以發展現代科技,還要提起更為深層的佛性智慧,明辨是非善惡。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看見佛法在人間

為慶祝「三節合一」,宣揚宇宙大覺者的精神,廣邀大眾同行菩薩道,海外各國慈濟人就地舉行浴佛典禮,浴佛畫面陸續回傳,五月二十九日志工早會,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展現佛法精神,讓人看見佛法在人間,以及誠正信實的人間菩薩莊嚴形象。

上人形容慈濟人隨著自身因緣到海外生活,或是發展事業,也把慈濟種子帶到各個國家。許多國家的居民不認識佛教,慈濟人要傳佛法、做志業,就好像要在乾旱大地耕耘那般艱難;而慈濟人仍然點點滴滴灑下佛法的清淨法水,用耐心、用愛滋潤大地,用佛法潤澤蒼生。

在非洲國家的本土志工懷抱虔誠恭敬之心,排列整齊的隊伍朝山,恭誦佛號,步步精進。上人舉莫三比克為例,今年除了在馬普托「慈濟的家」,當地志工也在索法拉省雅瑪郡舉辦浴佛,大家就地取材,在露天的場地,拿大愛農場所種的蔬果和樹葉布置浴佛臺,以椰子殼盛浴佛用的香湯,居民在志工引導下依序浴佛。

「從錄影畫面看到他們的行動,感受到他們虔誠的一念心,我很感動、很感恩!每一位都是師父的好弟子,因為他們用感恩心、尊敬心,盡其所能、盡其所有,要完成這一場浴佛。他們事先採下椰子,把椰子水、椰肉取下來,作為供應熱食的食材,接著把切半的椰子殼邊緣磨平,讓大眾浴佛時手沾香湯,不會被割到手,真的很用心。」

「看著那一碗碗清淨的水,我覺得它真能滋潤心地,為人淨心;當浴佛的人,用手碰觸這一碗水,我的心也感覺到清涼,那就是虔誠的感受。」上人說,莫國民眾有自己長久以來的信仰,而慈濟的法來自佛教,但是不拘束他們,莫國志工沒有改變信仰,而是加強正知、正見、正向,心胸開闊,包容所有。「他們正信、虔誠,十幾年來都很精進、很用心,很虔誠地來浴佛。」

上人說,莫三比克本土志工畫地為殿堂,在有樹蔭的地方,拉線做界線,這條線以內就是道場,人人先在線外集合,脫鞋才進入這條線裏面。其實內外同樣是黃土地,可是他們用這個舉動表達對於道場的虔誠心。從場地到浴佛臺,一切都很簡單,但是不失莊嚴;而且人人排列整齊隊伍,心靈道場很莊嚴、很美,讓人很感動!

將知識轉為智慧

七十年前,紐西蘭登山者希拉里和嚮導諾蓋,成功登上聖母峰,創下人類史上第一次的聖母峰登頂紀錄。七十年後的現在,人們在登山節慶祝這項偉大創舉時,聖母峰卻因氣候變遷加劇而面臨危機。科學家指出,聖母峰上冰雪融化速度變快,黑色的岩石裸露,氣候影響已經顯而易見。

五月三十日志工早會,上人感嘆,現在全球都感受到氣候變遷的壓迫力,這是眾生的共業。人類無知,所以為所欲為,隨著貪欲、貪求,不斷地開發、享受,也不斷地丟棄垃圾,導致惡性循環。其實大地供應給人類的資源很充足,人類卻過度開發享用,且因破壞山林大地造成災禍。

喜馬拉雅山的山峰原本長年受白雪覆蓋,現在卻能看見黑色岩石,這則新聞中也提到,排隊等著爬上聖母峰的登山客愈來愈多,人類活動會對冰川造成傷害。上人感嘆,很多人是抱著征服高山的心態爬山,其實人類所到之處就會造成破壞與污染;征服高山的英雄不斷增加,山林生態就不斷被破壞。所以若說「人力定能勝天」,人類行為導致環境破壞、氣候變化,確實是能勝天,卻是讓災厄降臨人間。

上人談到昨天星馬團隊在印度鹿野苑,視訊導覽環境現狀,當地有許多佛塔、寺廟的遺跡。那是佛陀入滅百年後、幾百年後的建設,在這一、二千年來,陸續建設又被破壞,現在所看到的只剩斷垣殘壁或柱子基座。此刻有先進的錄影設備和網路視訊,可以即時回傳影像,還能留存當下的人事物,將最真實的紀錄流傳到後世,或許一、二千年後的人還能看到今天的影像,這是人類智慧發展出來的成果。

現代科技是人類的智慧發展出來的,上人則希望人類能夠提起更為深層的佛性智慧,明辨是非善惡,而非只為滿足欲望、享受,靠著知識運用科技破壞大地山林,讓氣候變化更為劇烈,地球環境更加惡化。期待人人將知識轉為智慧,揚善止惡,不該做的事,要有警惕;該做的,要把握時間趕緊做到。

傳功夫給年輕人

五月三十一日,與臺中林雪珠、尤麗卿師姊等人談話時,上人勉勵座中資深師兄師姊們,無論年紀多大,永遠都有用處;老,是自然法則,只要一年一年平平安安,一日一日清清楚楚,就是人生之福。既然有福得以平平安安,思慮清清楚楚,就要好好運用人生時間,為天地人間付出。

上人教師姊們經常去帶動年長法親,一起走出來探視需要關心協助的照顧戶、關懷戶,這是慈濟人的責任;而且資深慈濟人也有責任將慈善經驗、帶人的經驗傳給年輕一輩,要把精神、精髓傳承下去。「我們還是要走出來,把握機會分享,做出來、說出來讓人感動,傳功夫給年輕人,慈濟的慧命才不會中斷。」

「四大志業你們都積極參與,不只是向大眾勸募,凝聚力量完成志業體建設,更重要的是你們照顧社區,慈善工作和志工帶動,樣樣都做到。這些功能、良能都還在,不可以放棄。」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五月七日─資深委員林勝勝回到慈濟大學成為大體老師
五月二十六日─清修士團隊報告全球清修士說明會之課程規畫
五月二十七日─臺北中正紀念堂浴佛大典團隊返回精舍分享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

→前往靜思網路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