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魔法師 點燃榮耀那一刻

陳嬥笙
  • 一九九一年起,陸續擔任慈濟護專合唱團、花蓮慈濟快樂兒童合唱團、花蓮慈濟醫院合唱團指導老師

  • 一九八六年獲教育部師鐸獎,二○○九年自花蓮高中退休,結束三十年教職生涯,仍為推廣音樂而努力,目前為「瑪嘎巴嗨孩子團」合唱指導老師

「瑪嘎巴嗨孩子團」不挑學生,
只要會講話就可以唱歌,五音不全也沒關係;
如何借重音樂的魔力改變孩子,是為人師者該努力的,
我願意試試看!

「瑪嘎巴嗨孩子團」不挑學生,只要會講話就可以唱歌,五音不全也沒關係;如何借重音樂的魔力改變孩子,是為人師者該努力的,我願意試試看!

法國思想家盧梭(Rousseau)曾形容,音樂是語言的根基,因為即便語言不通,人們也可以透過音樂來交流,就像我跟慈濟也是靠音樂結緣。一九九一年我還在花蓮高中任教時,每週二下午會到慈濟護專指導合唱團,也在這兩個小時的社團活動中,認識了當時還未出家的靜思精舍德慇法師,我們倆因為一個帶鼓隊、一個帶學生合唱而投緣,至今每當慈濟有活動需要組合唱團上臺表演,她就會向主辦窗口舉薦我擔任指導老師。

德慇法師很堅持,慈濟合唱團不論是演出還是比賽,曲目以慈濟歌選為主,沒有得獎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要把慈濟人文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了解。

記得有一次出外比賽,我問大家要唱什麼歌?學生說要唱〈美麗晨曦〉,我沒聽過,請她們唱給我聽,結果一聽不得了,只有一個聲部,趕緊改編擴充到三個聲部,後來這首歌也成為團員對外演出時必唱的曲子。

這幾年帶慈濟科技大學合唱團,則經常演唱由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作詞、阿Wi譜曲的〈最特別的老師〉,希望透過歌詞的演唱,表達對「無語良師」的尊敬和感恩。每首曲子背後都有感人的故事,漸漸地我也才知道,原來以《靜思語》為題材譜寫的慈濟歌選就超過三百首。

不會唱歌沒關係

合唱團老師除了得依照團員的聲音特質安排聲部,還必須調配團練時間、指導團員正確的發聲方式,進而訓練音準、節奏、拍感和合聲技巧;從分部練習到整合收斂前,需要花時間緊鑼密鼓地排練,因此要在花東找到願意帶領合唱團的音樂老師並不容易。

我在十三年前結束了三十年的教職生涯,退休前有好幾次慈濟打電話來詢問接團意願時,我都因忙碌抽不出時間而婉拒,但每回只要聽到對方回覆:「如果再找不到指導老師的話,合唱團就要解散了!」我就會很揪心,想到這些孩子肯定是喜歡唱歌才想參加合唱團,我只好想盡辦法擠出時間來幫忙,畢竟如果拒絕接住他們喜愛音樂的熱情,他們可能真的永遠無法體會唱歌的樂趣。

每思及此,我總會想起自己國中時的音樂老師曾美珠女士,她在聽過我的聲音後說:「你的聲音很好,可以來參加合唱團!」這句話鼓舞了我,把我帶進合唱的世界,開懷歌唱。儘管起步比別人晚,每次團練我都還是敢放聲開口、不怕唱錯而被嘲笑,只因為「老師說我唱得好聽」。

唱歌是人的本能,但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在我的觀念裏,高低音都可以訓練,只是有些人可能要花比較多時間練習,需要伯樂來指點、替他們雕琢聲音。所以我帶的合唱團從來不挑學生,「瑪嘎巴嗨孩子團」也是,即便不會唱歌、五音不全也沒關係,只要會講話就可以唱歌。

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同仁們事前告知我,「瑪嘎巴嗨孩子團」是由慈濟長期關懷的弱勢家庭子女所組成,很多團員的父母忙於生計、無暇培養子女才藝,團員多半沒有音樂基礎,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到高中都有,而且有些可能很好動,「會跟我以前帶的合唱團不太一樣。」但我請對方放心,身為老師就不該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如果這些孩子真的有所謂的偏差行為或想法,那如何借重音樂的力量去改變他們,就是為人師者該努力突破的,所以我願意試試看!

愛玩是孩童的天性,人都是在玩樂中成長、從遊戲中學習,希望孩子來上我的課都可以很快樂,下課後能開開心心、邊唱邊跳地走回家。在我的課堂裏,學生不必正襟危坐,只要不吵鬧就好,甚至當課堂氛圍太壓抑、同學表情太僵硬時,我還會做鬼臉想辦法逗他們笑,讓大家high起來,眉開眼笑聲音才會開!

偶爾覺得孩子太吵,我也會跟他們約定:「每個人一堂課有三次發言機會,用完了在這堂課就要當啞巴。」沒想到約法三章後,本來的調皮鬼竟變得乖巧慎重起來,很怕三次機會一下子就浪費掉了,結果到下課都沒有講到話。

有時候課堂中場休息結束,要叫大家回到座位上,我也會心血來潮用「唱歌」的方式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力。音樂真的有股魔力,當我大聲歌唱,團員聽到了就會「聞聲」走進教室唱起來,隨著加入和聲的人變多,不知不覺就完成發聲練習。

「還有誰願意上臺唱給大家聽?」陳嬥笙鼓勵團員勇於表現;去年因疫情難以參加比賽,團員們等待今年再度挑戰音樂大賽。

合唱不是比大聲

合唱團就是教育的場所,教導孩子學會包容、接納、體諒、和不同的人相處,並且在每兩週一次的團練過程中,學習如何適當地展現自我,進而培養團隊合作的默契。

合唱不是只要自己唱得好聽,也不是比誰唱得大聲,而是需要團員相互幫助;當其他人聲音很小的時候,該怎麼收斂自己的聲音、透過和聲襯托出對方的聲音,這是合唱最美妙、迷人的地方,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縮小自己、放大別人」。

我也常常請團員自行票選演唱的歌曲,並提醒他們「選出來以後就要認真練習」。希望在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時,也能訓練他們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進而產生「這首歌是我們選擇的,所以我們要唱好,而且歌詞要背熟」的責任感。嘗試幾次後也發現,當孩子因為演唱自己選的曲子而受到讚美時,他們就會變得更團結,然後絞盡腦汁思考下次還可以唱哪首歌。

有些孩子需要舞臺才會表現得好,有些孩子雖然唱得好卻不敢上臺,該怎麼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勇敢地站在舞臺上開口歌唱,甚至可以很有自信地上臺發表,是每次團練時要努力的課題,看到他們在唱歌時充滿自信的表情,我就會覺得很滿足。

每當階段課程結束,我都會鼓勵孩子外出表演或參加比賽驗收成果。我很喜歡帶學生「玩聲音」、用音樂和外界溝通交流,希望藉由不同團體間的碰撞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讓這群平時沒有受到太多關注的孩子,可以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二○二○年團員參加里拉傑人盃音樂大賽花蓮區賽,不論在團體組合唱還是個人組獨唱競賽,成績都很亮眼。盼望將來有一天,團員可以不用因為家庭背景覺得自卑,反而可以很驕傲:「我是瑪嘎巴嗨孩子團的成員,我覺得很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