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 最高的境界

12.11《農十一月‧初八》

【靜思小語】救拔眾生的苦,還要耐得住眾生的怨;輕安自在是修行至高的境界。

學佛是學佛的心

志學大愛農場志工團隊與上人座談,師兄師姊們分享投入農禪耕作的法喜。目前農場主要耕作物為稻米和茉草,具有農耕專業的曾天寶、康天德、林橙樂師兄提供各項技術指導,其中林師兄也帶動兒子共耕福田。屏東賴松勇師兄與同修邱桂珠師姊常駐農場打理大小事務,臺中團隊亦不定期前來承擔粗重的農耕工作。

上人開示:「每天用餐時,把碗端起來,心中就有無限感恩!要活就要吃,師父一直說『大哉教育,食事為大』,吃的事最大,要吃得飽,還要吃得營養充足,這是最重要的。聽著你們說農耕的甘苦談,每一位都是老闆或是坐辦公桌的,或是已經退休,可以在家享清福了;但是大家都很甘願、很歡喜地回來我們這個家,慈濟家庭實在很溫馨!」

上人期待大家回到這個家,可以靜下心來吸收法,在佛法中精進。但是何謂精進?真正的精進是要體會真諦道理,也要心有感受,身體力行,最重要的是成為「覺有情」的人間菩薩。所以要廣結善緣,不能只是獨善其身。菩薩法是佛陀到了晚年「開權顯實」,對大眾說的大乘真實法,指出修行不只是為了自己,利己同時要利他,利他才能真正利己。

「聞法修行,最重要的是真正有體會,能夠轉變想法與觀念,從而改善言行,轉變人生。是否真正有改變?走入人群與人互動,是最好的試驗。過去脾氣很不好,聽聞佛法而了解道理,但是境界一來,按捺不住又與人起衝突,這不算改變,也不算對佛法有真實的體會。如果說過去面對這個境界,會忍不住與人起衝突,而現在吞下來、忍下去,消化了,沒有放在心裏建立怨與仇的念,這才是真修行。」

上人指出修行是擴大愛、拉長情,學佛要學得佛陀的心,不僅要救拔眾生的苦,還要耐得住眾生的怨。如果沒有像佛陀的智慧,無法平等對待眾生,難免會起分別心,只和喜愛的人親近,排斥看不順眼的人。「有人與我們不只說話不投機,甚至針鋒相對,面前就有言語傷害,背後怨懟中傷,是非一大堆。對於這些傷害,我們如果一直耿耿於懷,就表示我們沒有忍。要有辦法將苦轉為甘,對於加諸於我們的傷害,我們的心不難過,而且回過頭來感恩這些人展現負面的言行來警惕我們,不要做出傷人的言行。這樣的人也是我們的老師,值得感恩。」

與菩薩眷屬共聚

「師父這輩子,生命自我盤點,對我自己沒有遺憾,雖然我還是凡夫,但是我沒有做到虧欠人的事。所以有的人說,看到師父就起歡喜心,這有大因緣在,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這是一股『人氣』。天有天氣、地有地氣,像是志學農場的土地被你們整理到現在種什麼都很好,就是將地氣整理好了。精舍的園地也是經過幾十年的耕作,包括樹木都長得高大健壯、枝葉旺盛,就是因為這裏的地氣、天氣、人氣,對於這些樹木來說,可以安穩、自在地成長。」

上人說,修行要修到無論外境如何,內心都很輕安,輕安是修行最至高的境界,沒有粗重的煩惱;而慈濟人能夠將法聽入心、落實人群,在人群複雜的習氣中還能保持輕安自在,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緣,人人都有長情大愛。

在座師兄們投入慈濟幾十年,慈濟的大小勤務、賑災救難,大家都做過,真的是用照顧自己家的心態投入,人人都是真正的菩薩眷屬。「法親相處,就是與眷屬共聚;就像今天,你們把精舍當作家,師父也把你們當作家中的孩子,而且感受到你們真誠的孝心供養,很親切、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