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 善念共鳴

10.17《農九月‧初一》

【靜思小語】守護人人心中善念,讓善的能量起共鳴。

分分秒秒,心心念念

慈濟高雄線上讀書會團隊與上人互動,除了在精舍現場的高雄慈濟人,還有亞洲、歐洲、美洲、澳洲多國慈濟人在線上共同聆聽分享。上人感恩科技發達顯神通,讓大家能夠突破地理距離同時聞法,並且即時互動交流;希望人人聞法入心,守護心中善念,不斷地凝聚人人的善能量,把握因緣為天下苦難人付出,共同虔誠祈願世間祥和平安。

「只要人人心中有善念,善的能量就會起共鳴。我們的虔誠心念要上達諸佛菩薩聽,不是在固定時間祈禱就好,而是要分分秒秒都不脫離正確方向,心心念念都不偏差。善的力量會合起來,只要世間何處有需要,我們就能應其所需而付出;千處祈求千處現,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精神。」

上人說,雖然科技發達,讓大家要聞法、閱讀佛典、查找資料更加方便,但是對於這些方便的工具不能過於依賴,而且要謹慎善用,假如將工具用於錯誤的方向,沒有吸收善法,也不能正確傳法,對己對人都是百害而無一利。學無止境,要虛心受教莫自滿,自知尚有不足之處而持續精進。

慈悲、仁德、勇氣

金門慈濟人與上人座談,分享當地慈濟會務推展。江鈴琴師姊感恩中區教聯會以及志工遠道而來,協助「大愛引航」靜思語教學,目前已有六所學校、一百位老師參加。吳秀英師姊分享因認識已故李國銘師兄而做環保,希望能有固定會所可以接引更多鄉親投入。

聽到多位師兄師姊皆提到李國銘師兄,上人表示,李師兄是推展金門慈濟志業的資深慈濟人之一,當時金門的志工不多,他總是把握假期回精舍、在花蓮慈濟醫院做志工,把靜思法脈帶回金門,就地牽起好因緣,接引人間菩薩。大家懷念師兄、追溯根源,更要傳承、延續法脈宗門,把自己的一念心照顧好,不要隨著外境起伏,稍不適意就退轉。

「我最近都說,慈濟人有仁心,卻缺乏勇氣。人人本具佛性,為什麼迄今不能成佛?就是因為缺乏勇氣、沒有志氣,即使有發願,但是這個願卻像浮萍一樣,沒有根,只能在水面上隨著風飄搖。要鍛鍊自己的心像湖底的水,水面風浪再大,仍然寧靜不動。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有『忍』的功夫,即使受了委屈,沒有人敢出來幫忙說話,也要堅定志向,為了救苦救難而精進前行。另一方面,也要明辨是非,要有勇氣,不是與人起爭執,而是不能放任扭曲不實的言論在人間流傳。」

「期待你我的心要拉得更近,有慈悲、有仁德,還要有勇氣,不只要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更要提起智慧明辨是非,否則我們的方向稍有偏差,差毫釐會失千里。」

上人指出,人間的禍與福都出於一念心,若是有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好人能夠再接引好人,一起做好事、傳善法,就可以持續不斷地造福人間。

近日聽聞有兩位原本感情很好的志工,十年前為了一句話絕交,雖然各自都還在慈濟,做慈濟事也會碰面,但是都不認錯、不低頭,有話都請別的法親轉達,自己不開心,別人也不好過,最近總算在聞法反省之後和好。

「人與人之間本來能夠互愛,互動溫馨,卻總是因為無明煩惱,在人與人之間樹立了千仞高牆而隔離;明明近在身旁,心靈的障礙卻讓人相隔遙遠。佛法就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去除無形的無明牆,我們要多用心。金門面積不大,人口不多,慈濟法親的感情應該更加凝聚,還要發願讓所有的金門民眾都成為慈濟人,這不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們有心、用心去做,而且慈濟人也要好好珍惜彼此之間『覺有情』的菩薩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