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區─阿根廷 人定能勝天嗎

阿根廷累積確診人數,長期在全球排名十名內,
但人們對於禁足令已經麻痺,經濟與防疫無法平衡,
限令愈開放,染疫的人就愈多,醫護人員的風險就更大……

阿根廷累積確診人數,長期在全球排名十名內,但人們對於禁足令已經麻痺,經濟與防疫無法平衡,限令愈開放,染疫的人就愈多,醫護人員的風險就更大……

今年二月,當新冠肺炎疫情在亞洲、歐洲肆虐時,正值炎熱天氣的南美洲阿根廷,機場入關尚未加強檢疫,衛生部長吉尼斯?加西亞(Gin?s Gonz?lez Garc?a)說,相較起新冠病毒,他更擔心在北部省分流行的登革熱。

三月初,阿根廷出現首例確診個案,是四十三歲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市民到義大利旅遊帶回。三月八日,慈濟志工結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莫雷諾市的文具發放,看到這些貧困兒童收到文具的歡喜,對即將開始的新學年充滿希望。但開學沒幾天,便因疫情而停止上課。三月十九日,疫情已經擴散到其他省分,阿根廷總統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宣布,自二十日起到三月底,除了販售民生必需用品的商店可以營業外,全國全面禁足令,關在家裏。

一天之間,原來熙熙攘攘、熱鬧的布宜諾市,忽然靜了下來;驚恐的民眾偶爾出外採買,也必須戴好口罩,排隊並保持一點五公尺距離。

禁足令,竟是兩個星期再續兩個星期……直到今天,已經八個多月了,病毒非但未消失,反倒感染人數從三位數,進到四位數;隨著商店的開放及工廠復工,疫情升級進入五位數,曾連續多日感染人數在全球排名第四;全國確診人數長期位居全球十名之內,十月下旬已逾百萬例。

長期的禁足,人們已經麻痺了,為了生活,不得不冒著風險外出工作。經濟與防疫無法取得平衡,貧困人愈來愈多,甚至三餐不繼,導致抗議不斷。雖然政府釋出救濟方案,但杯水車薪,效果不彰。朋友間剛開始還相互問候、報平安,但當習慣於現狀時,害怕被感染的心態,變得自私、冷漠,或許是自顧不暇,無能為力顧及他人了。

疫情猝不及防,醫院醫療用品缺乏,除了派阿根廷航空到國外搶貨外,工廠拚命加工還是無法供應所需。慈悲的證嚴上人預見海外國家情況,指示本會同仁主動了解阿根廷慈濟聯絡處是否需要醫療物資。透過國家參議員馬丁(Martin Loustau)協助,與布宜諾大學聯繫,歷經四月初到七月底漫長的手續流程,終於在千呼萬喚中領到這批醫療用品。

看不見盡頭的疫情,這批醫療用品什麼時候領出,都是最好的時間、都是受歡迎的。當我們拜訪布宜諾大學附屬聖馬丁(San Martin)醫院時,院長馬爾塞洛(Marcelo Melo)非常感恩,除了十臺呼吸器可以增加十個床位,其他N95口罩及醫療口罩、防護衣、護目鏡等,都有上人與全球慈濟人滿滿的愛心與祝福。

政府呼籲,滿七十歲以上的長者抵抗力較弱,最好不要外出。因為有這樣的規定,聯絡處多位志工無法取得通行證,也深刻體會到靜思語「做好事要把握時機,也要把握因緣」,平安時不覺珍惜,疫情期間想要付出,但時機、因緣都沒有了,是令人遺憾的事。

在禁令下,志工們盡力發揮愛心,親自將醫療用品送到許多家醫院,希望醫師們做好防護、降低風險,安心拯救病人。貝納(Penna)醫院位於布市與布省交界處,地處偏遠,醫護人員簡直不敢相信會有慈善團體來關心他們的需要。捐贈當天,一位工作人員高興地說:「喔!我們有面罩了。」讓志工們聽了很心酸,也欣慰捐贈得很適時。

慕尼斯(Muniz)醫院超過一百三十年歷史,是阿根廷首都專門醫治傳染病的醫療單位,也因此收治更多新冠肺炎患者;八月中旬,院方感恩慈濟志工送來防護衣、測血氧器等物資,共度艱難時刻。

把握改變的契機

疫情在歐洲發燒後,不免擔心在德國工作的小女。雖然平常她會照顧自己,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尤其在這節骨眼。她很有志氣,從最基本的食物開始照顧自己,在這波疫情中也加入茹素行列,每天豆腐、蔬菜、菇類,吃得很自在。很欣慰她有這分慈悲心,隔著遙遠距離,我們卸下了這分憂慮。

突然的禁足令,一切變得寧靜,沒有工作壓力,自臺灣帶來的蔬菜種子,就開始讓它們落土發芽,享受難得的田園生活;疫情下減少出門,自己種植,隨時現摘現煮。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很關心慈濟平日照顧的弱勢家庭和互動的團體,在防疫規定慢慢開放後,我們將食物打包,讓有需要的人申請通行證來聯絡處取走。

疫情像脫韁野馬,政府已經提不出方法控制了;無法滿足每個工會要求的經濟補助,在各個省分有街頭抗議、群聚。我們只能每天參加志工早會連線祈禱,祈願人心能靜下來。

時至十一月,南美洲第一波疫情尚未結束,歐洲第二波疫情又開始了,而且更來勢洶洶。病毒籠罩全球,打亂了人類的如常,人定能勝天嗎?人類因貪婪、無明,破壞生態、宰殺動物、污染環境,導致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天災不斷。新冠病毒給人類一個懺悔的機會,就看人類是否能接受這次的大哉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