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至二十三日 有法度

10.22~23《農九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能打動人心的,是腳踏實地的行動、如實誠懇的分享。

一切因為愛

二十二日醫療志策會,聆聽各院分享後,上人開示:「醫療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最重要就是守護愛,慈濟是為了愛而建設醫院。相信各位醫師也在求學時期選擇醫學系時,立下了救人的志願,那也是為了愛。慈濟四大志業都是為了愛而建立,起初會做慈善,就是不忍眾生受苦難;因為做慈善,才會看見貧病之苦。即使成立義診所,也無法治療重症,必須把病人送到北部的大醫院,深感花蓮醫療資源匱乏,故而決定建院。」

「只是一個心願,不忍眾生受苦難,另外也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所以向大眾勸募愛心;點滴累積,成就大力量。這是慈濟一路走來的精神力量,希望大家要有這樣的觀念,天天發好心、立好願。」

上人說,人生的價值在於為社會人群付出,「剛剛聽到各院支援偏鄉醫療,遠在山鄉的民眾走不出來看診,醫療團隊主動走到山裏去為他們服務,很感恩大家能如此疼愛、關心鄉親,我很安心!看到中生代拉拔年輕的一代,年輕人也能拉拔更年輕的一代,慈濟醫療有傳承,更是歡喜。」

上人欣言,多位慈濟學校畢業校友,在各所慈院承擔起主管的責任,也有人身兼教職,再培育慈濟學校的醫學生,讓自己覺得這幾十年來為醫療、教育志業的付出,都很值得。

人人共福緣

二十三日與高雄、桃園榮董團隊談話時,上人說,稱大家為「實業家」,就是希望大家做事業,都是腳踏實地,不是只有「企畫」而已,做生意要實在,說法、傳法也要認真實在。想要接引朋友,講「法」要有技巧,不是照著經文講「如是我聞」的法,而是要誠懇分享「如是我做」,如實去做的菩薩行。

上人表示,要帶動、接引人,若沒有「法」,是「無法度」的。在座實業家過去做生意時與人往來,經常要應酬交際,走入慈濟以後轉變觀念,換一個方式做事業,換一個態度待人接物,得到什麼反應、心裏有什麼感覺,都可以如實分享,這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法。

「很感恩大家願意捨出金錢、捨出力量,不只是自己能捨,還要廣招人間菩薩,邀約大家共襄善舉;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沒有辦法做天下事,需要大家會合愛心、共同出力。只要親自投入,就知道我們沒有漏失點滴善款,而且可以知道慈濟為天下做了多少事。」

聽聞方漢武師兄提及在自己的麵包連鎖店推動「竹筒歲月」,讓四百多位員工有機會天天造福。上人說,員工天天造福,公司天天有福,因為在同一個空間裏,人人「共福緣」,有好環境、好因緣,得到好主管、好同事的「同事度」,每天發一念善心、存下點滴力量,長久累積,「積善之家有餘慶」,能夠形成一股保護人間平安的福氣。

上人說,慈濟從邁出慈善志業的腳步開始,就是用佛法鋪路,慈濟人五十多年來都在精進力行佛法。「師父覺得佛法是這麼好,是真正『為眾生』而說的解脫之道,若讓『救度眾生』只存在文字與口號,實在太可惜了!佛法就存在生活中,與我們很接近,我們可以身體力行,還能鋪出一條道路,接引人人同行;若有人身、心、生活遭遇困難,我們給予幫助,就是將佛法實用於世間。」

「師父一無所有,慈濟也還在克難中做慈善時,卻要蓋醫院,確實很不自量力;我只是『以信為力』,信根堅定、信力堅強,相信人人有愛,愛心就是力量,就這樣點點滴滴募集大眾的愛心力量,將醫院蓋起來了!接著又設立護專、醫學院,培養有愛心的醫療人員。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是現在看到這麼多慈濟畢業生在慈濟醫院服務,不少人已經承擔主管,我很感恩當初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