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六日 面對現實

7.5~6《農六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生在堪忍的世界,堪得忍耐;當成考驗,來體會眾生的苦難。

真誠奉獻,無價之寶

五日,上人在雲林聯絡處與雲嘉慈濟人座談,王壽榮師兄分享,一九九六年賀伯颱風在臺灣造成嚴重災情,嘉義沿海地區大淹水,上人親自前來勘災,跟著志工深入災區,走入鄉親的家,隨後指示救災方向。

葉麗卿師姊回憶,賀伯風災在嘉義、臺南、高雄交界的山區造成土石流災難,整個村莊被土石掩蓋,有一位阿嬤心有餘悸地對前來勘災的慈濟人說,當時她煮好一鍋飯正要吃,抬頭看見後面山區揚起煙塵,接著聽到轟隆聲響,心知不妙,什麼都來不及拿,只能捧著那一鍋飯不斷地往前奔逃,再回頭看時,整個村莊都不見了……

上人說,在緊要關頭,危及性命的急難發生,會讓人不顧一切,憑著本能逃命。這位阿嬤保住的是生命,而慈濟人修菩薩行,要保護的是慧命,得知有人受苦受難,就以大我無私之心,自動自發去幫助,這就是菩薩精神。雖然慈濟人無私無我為眾生付出,不過還是要照顧好自身的安全,同時保護好整個慈濟團隊的安全。「師父在這幾十年來,每當得知災難發生,既想要救人,也擔心救人的慈濟人安危;所以自己要平安,才能確實救助苦難人。」

王壽榮師兄是臺東資深慈濟人王添丁校長與黃玉女老師的兒子,上人表示自己從師兄讀中學時一路看著他出社會、成家,直到現在;師兄傳承父母的身教,來到嘉義工作、定居以後,就承擔起嘉義的慈濟志業,成為嘉義的第一顆慈濟種子。

「因緣不可思議啊!我們有這麼特殊的因緣,可以投入慈濟的菩薩大家庭,請大家好好地把握。」上人說,大家都是真誠為大地人群而付出的志工,在這幾十年來為社區、為臺灣社會、為國際而做慈善;若要用一般工資來算時薪,據慈善志業同仁所統計的數據,去年一年人力成本逾一百一十六億新臺幣。然而慈濟志工的真誠奉獻,實在是無價之寶─人人付出無所求,勞心勞力,只要能夠真正幫助到需要的人,就感到歡喜;為自己儲蓄了福,所以很快樂,並且感恩有付出的機會。請大家再接再厲,持續接引、邀約人人同行菩薩道,共同感受這分歡喜,累積福氣。

 

善的迴路,好的習慣

「在臺灣,生活平安富足,就要惜福,惜福還要懂得造福。就像提井水讓人解渴、當生活用水,不論提了多少桶水,井水的水位都不會降低,也不會因為沒有人提水而升高,用多、用少都是不增不減,但是若能汲水讓人使用,就能讓人因此受惠;我們提出自己的『井水』造福人群,也是為自己造來生的福。」

與雲嘉地區慈誠委員座談,上人說,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懷與愛護,不只是愛與自己有關的親友,還要放寬心量,去愛非親非故的天下眾生。見到人間有災、有苦,就會觸動大腦中「慈悲利他」的區域;若是觸動之後生起悲憫心,接著起於行動行善付出,就會讓這個區域不斷活動,形成善的迴路,養成無私助人的好習慣,這個區域就不容易被無明雜念覆蓋。

欣見雲嘉年輕的一輩能夠承擔重任,上人感恩資深慈濟人過去開道鋪路,帶領大家一路走來,即使年紀大了,體力、身體功能大不如前,應知這是自然法則,是人生必然會面對的境界;有福的人可以無病無痛地做慈濟做到人生最後,但是許多人免不了受病痛所苦,就要堪得忍耐。「我每天都對自己說,我是生在堪忍的世界,面對著芸芸眾生,如果沒有病痛,就不知道眾生的苦難。把病痛當成考驗,體會老年之苦,每天告訴自己要面對現實。」

「要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不要認為老了就要退休,不要再做事,這是不對的;就是老了才更要做,因為我們現在是與時間賽跑,多做一個小時就多賺一個小時,多說一場對人有用的話,就多賺一分眾生緣。」

上人提醒資深者傳承之後要持續陪伴,年輕人也要感恩、尊重資深者開拓菩薩道,並且用愛照顧年長的法親。無論年長、年輕,資深、資淺,大家都是慈濟大家庭的法親,要相互關懷與勉勵,會合力量淨化人心,促使社會祥和平安。

虔誠慈悲,成就道場

七月六日,來到臺南靜思堂,與志工座談,上人述說臺南靜思堂建造緣起,是莊慎私先生在一九九二年捐出位於仁德交流道附近的土地,讓慈濟建設臺南靜思堂。

莊老先生已經往生,早上看見其同修黃秋香師姊來到靜思堂,又想起當年莊老先生為了捐贈這片土地,非常虔誠地在自家佛堂祈求,希望慈濟能接受。「當年我行腳到屏東,莊居士一大早就拿著這片土地的所有權狀來到屏東分會,很虔誠地告訴我,他將這張權狀放在佛桌上,祝禱這片土地能夠讓師父歡喜接受。我聽了很感動,也很感恩!」

「如果不是他捐出這片土地,我們今天無法在這裏共聚;自從靜思堂建設完成以後,平常靜思堂就是菩薩的訓練道場,每年都有慈濟人在這個道場受證,投入社會發揮菩薩精神做好事。」上人提到二○○九年的莫拉克風災,以及二○一六年的地震災難,臺南慈濟人都在靜思堂設立賑災指揮中心,集合各地志工,分配賑災任務,香積煮食供餐等等。

上人感恩慈濟人自動自發救苦救難,即使是深夜、凌晨,也是即刻動員、及時付出;災難造成傷亡,慈濟人也沒有忌諱,仍然深入災區去幫忙,每一位都是令人敬佩的人間菩薩!

上人說,大家到寺院裏拜拜,祈求佛菩薩賜福、保佑平安,其實若沒有造善因、行善事,是難以求得福報的。莊慎私老先生一心虔誠,並非為自己而求,是希望順利捐贈這片土地,設立莊嚴的菩薩道場,成就許多人間菩薩。「這是他的心願,他的虔誠圓滿了這分心願,不是佛龕裏的菩薩保佑,而是在他內心的菩薩下了決心,起於一念慈悲而喜捨這片土地。請大家珍惜這個菩薩道場,讓法脈宗門世代相傳。」

下午出發往高雄,近六點抵達靜思堂。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