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 燈火不熄

7.8《農六月‧初六》

【靜思小語】燭光在風中搖擺,但只要燈火不熄,就能再引燃燈燭,燈燈相傳。

付出造福,臺灣有福

晨間與高雄慈濟人座談,大家分享觀看臺東慈濟人的紀錄片《如常》感想;上人勉勵,學佛應該學到無論面對什麼境界,遭遇任何人與事,都能聽法如常、說法如常、傳法如常。

聽到志工向人勸募時面對的質疑,上人言,早年缺乏資源、人力,沒有錢就要做大事,必須靠著幾位常住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靠著拿回竹筒撲滿的家庭主婦們日存五毛錢,並且向親友勸募,匯聚點點滴滴善款,才能扶助幾個貧病個案。像是幫助第一例醫療援助個案盧丹桂女士動眼部手術的費用五千多元,對於克難慈濟功德會來說是非常沈重的負擔。

五十多年後的今天,總是聽到「慈濟很有錢」的說法,認為慈濟不必向大眾勸募就可以做事;無論是過去或現在,慈濟要做慈善公益都有不同的難題。上人說,從當初傾盡全力救助一個人、一個家庭,直到現在慈濟的人道援助行動,從臺灣擴及國際間將近一百個國家地區,受助者難以計算。此際氣候變遷劇烈,世間災難多,大規模的慈善救助及中長期援助,都需要平時累積,才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救急難、扶困苦。

慈濟人有因緣可以走得到的地區、救助得到的苦難人,其實仍是少數,但只要走到、接觸到了,就會把握因緣,應其所需而給予翻轉人生的希望。上人說,昨天看見一位百歲人瑞,是慈濟人長期陪伴的獨居長者,特地前來靜思堂見面,致贈一串念珠,亦捐出撲滿要做救濟。

「她說,念珠是年輕時曾想出家修行的因緣所得,雖然沒有達成心願,這串念珠經過七、八十年還保存得很好,鄭重地交給師父;撲滿是平時存入零錢點滴累積的,要拿來救人。我得到這兩樣,就像得到寶!她雖然年紀大了,思慮仍然很清楚,很有智慧。」

上人表示,與許多常有災難的國家比較,臺灣相對有福;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民眾比較,臺灣民眾很願意付出造福,樂於響應慈善勸募。慈濟人要維護好臺灣鄉親的愛心善念,持續啟發人人的愛心,帶動人人聞如是法、說如是法、行如是經,所做的一切收入八識田,成為來生繼續聞法精進、修福增慧的資糧。

事在人為,雙手萬能

高雄電子書團隊分享科技傳法,接引年輕人,上人感恩大家用心傳法,法脈要代代相傳,宗門才能在世間敞開,持續接引人間菩薩。「把法傳出去,才能招呼愛心人進來,一棒接一棒地傳承下去。」

「莫忘那一年曾經有無明風吹過,也許有燈火隨著這一陣無明風在搖擺,也許有燈被無明風吹熄了;還好有些燈搖擺過後又再保持下去,只要還有點亮的燈燭,就有因緣將熄滅的燈燭再引燃。我們重傳心燈,再點燃的燭會更穩固。」

「面對困難,可以激發力量;大家把這一分力量凝聚起來,可以做許多事,突破重重難關。有的人可以用口述說,還有人可以用筆書寫,更有人身體力行去做出來;不只是在臺灣有能說、能寫、能做的團隊,加上科技助緣,可以把法傳遍全球。」上人說,靜思電子書看來不起眼,只有黑白介面,卻是字字真實;只要用心閱讀,可以體會其中深意。電子書的網路讀書會,可以突破地理限制,讓海內外的成員共同領會法理,彼此分享心得,更加鞏固道心。

「有幸得聞佛法,而且有緣同行菩薩道,要把握殊勝因緣,傳法淨化人心,不可被一點點的是非、臉色、聲音障礙;心無障礙,才能往前精進。所以三分靠因緣,七分靠自己努力,自行善法,也可以作為人間的典範,接引『覺有情』的人間菩薩,在慈濟大家庭共行善、共造福。」

與高雄榮董團隊溫馨互動,上人肯定榮董們不只捐款付出,也投入慈濟團隊一起做事。「能夠做事的雙手,才是真正有用、萬能的雙手;身體健康,就要把握時間做好事,人生才有價值。萬事都是人做的,但是要人人有心、有願,才有力量做萬事。」

「聽到你們分享,這幾十年來,若有大災難發生,大家立刻動員賑災,就算平時不曾搬扛重物,卻勇於拿起鏟子、圓鍬,要幫忙受災鄉親清理家園,做得很吃力、很辛苦;但是現在回憶起來,都只有感恩,感恩自己平安有福,能夠付出助人,也感恩在生命中有如此難得的經歷,而且所做的是造福人間的好事。」

「或許大家平時在家裏,不只不用做家事,還過得很享受,這是因為過去生造福,這一生來享福;但若只是享福而不造福,福報也會有享盡之時。我們更有福的是投入慈濟團體,常有機會造福,而且法親之間相互鼓勵,合和互協為人間付出,真的要彼此感恩。」

合和互協,莊嚴道場

下午與慈濟人座談,志工回憶「那一年」,提到二○○二年五月發生的華航澎湖空難,飛機在澎湖海域上空解體墜毀,機上兩百二十五人全數罹難,當時除了澎湖慈濟志工全數動員安撫家屬,北部、南部慈濟人也趕往支援,安慰、照顧傷心的家屬;高雄慈濟人連大鍋、爐灶都帶去,煮熱食供應搜救人員和罹難者家屬。

罹難者遺體支離破碎,家屬認屍只能從部分身體特徵與衣物辨別;林金貴師姊談到有家屬不忍看,將親人的衣物與特徵告訴慈濟人,拜託幫忙認屍。

上人說:「『心無罣礙,無有恐怖』,若非提起菩薩的慈悲勇猛心,誰能做得到呢?金貴感恩慈濟讓她有這麼多難得的經歷,其實也要感恩慈濟人自己願意發這一念心,走上菩薩道,在生命中踏印一步步寶貴的菩薩足跡。」

「莫忘那一人」,高雄慈濟人仍然緬念在五年前往生的呂進泳師兄。上人說:「他是師父的好弟子,每次來到高雄,都會想起他。當高雄靜思堂還在興建中,他進出坐鎮、看前顧後,每個角落都有他的身影。當然,有這麼寬敞莊嚴的靜思堂,要感恩的人還有很多,大家都是用心、盡力付出,才能在都市鬧區成就座落河畔,環境優美,綠樹環抱的莊嚴道場。」

「高雄靜思堂之美,不是只有場地大、建築美,其實最莊嚴的就是人。在這個道場有人間菩薩,在裏面見習、培訓、行道,培養出多少受證的慈濟菩薩。」上人說,前幾天搭車來到高雄靜思堂,從路口就看見環境的美;走進靜思堂,看見一大群合和互協的人間菩薩,感受到人群之美。

在高雄這幾天,大家分享的「那一年」,有很豐富的慈濟歷史,一件件浮現腦海;隨著時間推進,有一群群的人間菩薩不斷地湧現。上人說,即使人生短暫,有些弟子已經往生,但是師徒之間所結的是生生世世的法親緣。請大家珍惜因緣,守護好「那一念」,生生世世以相同的心志彼此接引、相互傳承。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