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二一故事—用腳跑出的重建因緣

走過震災與重建,二○○一年新社國小希望工程第一屆畢業生在新校園中合影。

新社國小震後教學大樓牆壁龜裂、鋼筋外露, 苦候多時,無人認養, 校長以衝百米速度求援,成為第一所完工的希望工程學校。

新社國小震後教學大樓牆壁龜裂、鋼筋外露, 苦候多時,無人認養, 校長以衝百米速度求援,成為第一所完工的希望工程學校。

九二一地震那一夜大地撼動,讓人忐忑不安,清晨時我急著呼叫住在外埔的輔導主任歐慶龍,一起往山上的學校趕去;到石岡,車子再也無法前進,眼前馬路高高隆起,交通管制,不准閒雜人進出。我們棄車步行,一路樹倒、石擋,走走停停,大概走一個多小時,才到新社。

與東勢鎮一溪之隔的新社街上,房屋整排倒塌,二樓變成一樓,車子被壓在騎樓下,都扁了,怵目驚心。我憂慮著學校狀況不知如何?

好不容易到達,搶眼的紅色校門還在,往裏一看,校園圍牆倒的倒、裂的裂,操場擠滿了來避難的居民;往後眺望,校舍似乎安全,但是走進教室才知道慘況,牆面接縫鋼筋外露,玻璃窗、教具破損得一塌糊塗。但還是感恩上蒼的眷顧,地震是在半夜發生,若是白天則無法想像。

在慌亂中,我們先安頓學生。地處臺中盆地外圍山區的新社,民風純樸,而新社國小是山城的中心學校,有一百年歷史,是一個保守的學校,凡事遵循傳統。這場巨變,會是學校改變的契機嗎?

補強還是重建? 

家園已經殘破,總不能讓孩子的學業也停頓,如何儘快復課?這時每個學校都在搶帳棚,我第一時間拜託豐原廠商,快速搭了二十幾個帳棚教室,十月四日全校復學。

學生們第一天覺得很新奇,有如戶外教學。然而上課情緒相互干擾,白天日曬強,坐在帳棚邊的學生得隨日照搬移椅子;之後風吹雨淋,帳棚底下上課,真的只能用灰頭土臉來形容。

教室拆除也是一波三折。第一次鑑定結果,是學校補強即可,不用拆除重建;第二次鑑定也是一樣結論。看著龜裂、鋼筋外露的教室,我心想學生安全最重要,我在這所學校幾年就調走,但是學校是長久的,於是一再拜託教育局,給學校第三次鑑定的機會。

第三次鑑定,找來的是高鐵的新加坡籍工程師,確認建築堪慮,在鑑定書上簽註:「學校需要拆除重建。」我如釋重負,終於有機會讓學校重生!

教育局同意拆除後,請國軍部隊協助,十月中旬校舍拆除完畢,但是遲遲沒有單位來認養學校;期間曾經一度被認養,之後又無消息。

本來補強就可以,此刻對於自己所做的大膽決定,我陷入焦慮煎熬,不知道該怎麼辦?當然我可以放著等政府來蓋,但是全臺有數百間學校毀損,重建時間延宕,對師生來說非常不妥。不過冥冥之中就是有一點福報。

學校後的操場,是慈濟為新社受災居民援建組合屋的工地。十月下旬,證嚴上人行腳關心工程進度,也第一次進入新社國小校園;那時鐘響下課,學童在校園跑跳,發現有法師及一群穿藍衣服的人,好奇圍觀。歐慶龍主任不經意看到這一幕,他抓緊身邊的一個孩子說:「你趕快上樓跟校長說,後操場有證嚴法師來,快要離開了!」

一接到訊息,我用跑百米速度從三樓衝向工地,只見上人已經在座車內,我上前隔著車窗對上人說:「都沒有人認養我們,上人,請您一起認養好不好?」

上人微笑地說:「校長,教育工作要持續不斷地深耕,你要好好的……」我跟上人說:「教育是我的志業,一生的志業,一定會竭盡心力,一定會好好的辦學!」上人當下未發一語。

隔天十月二十七日,一早突然接到教育局官員來電說:「校長,你們怎麼有這麼好的運氣,慈濟要援建新社國小,並由潤泰集團協助規畫。」窗外天空一片烏雲,頃刻陽光穿透,正是我心情的寫照,奇蹟似地獲得認養了!

後來我聽師兄、師姊講起,還有另外一段故事。當天上人回到臺中分會,心情很沈重,十月十一日慈濟基金會首度公布認養援建二十五所受災學校,龐大援建經費還沒有著落,又碰到新社國小校長這樣懇求……然而慈濟仍然承擔,也尋得「潤泰建設」協助工程,決定了援建因緣。

二○○一年二月,新社國小搬入新教室,二年級導師方玉秀拿著「使用新教室契約書」與全班約定,珍惜使用愛心築起的校舍。

打造第二個百年

潤泰建設向來做的都是辦公大樓、電子廠等高端工程,新社國小成為潤泰集團的第一個公共工程。後來工作人員跟我提到:「做慈濟的工程很辛苦,而且慈濟本身有建築團隊,建築師及師兄做監督,要求很嚴謹。」

有一回為了爭取操場的整體規畫,到花蓮請示上人,同行的是建築師事務所張福明總經理、潘怡群建築師,回程車上他們拿著設計圖徵詢我的意見,針對操場跑道、司令臺討論三個多小時,甚至為了保留教室旁邊的老樹,樓梯還特地繞了一個漂亮的彎,創造出另一番妙趣;也因此,新社國小重建的空間到處可以看到孩子與自然優先的設計。

學校重建,孩子心靈也須重建,轉換成為正向能量。全校師生為學校重建盡心力,在二○○○年四月舉辦第一場跳蚤市場義賣遊園會,學生和家長把家裏二手物品帶來學校義賣,所得全數捐給慈濟重建希望工程。

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從感恩心出發?就讓學生會發想,老師也提供意見,願意做、樂意做,這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新教室契約書

新社國小是慈濟認養的五十一所「希望工程」學校中,第一所完成的,全校師生於二○○一年一月二十日搬入新校舍。

校舍得來不易,如何讓孩子珍惜、感恩?學校設有「兒童自治市組織」,三年級以上的孩子有投票權,選自治市長、學生幹部等,是學生法治教育的一環。即將搬入新教室,開會時老師引導孩子思考,以後我們可以怎麼做?

經過學生幹部討論,孩子們擬出「使用新教室契約書」,內容是:「我們感謝佛教慈濟功德會的認養,潤泰營造有限公司的規畫、設計、建造。我們希望共同努力維護新校舍,願意遵守下列規約:一、認真執行整潔活動、維持教室內外的清潔……十、發現破壞能隨時反應。」

共計十條,每位孩子認真地在空白處寫上姓名。也許孩子不明白「契約」的意義和責任,但知福惜福的心意,可是人人都明白。

莊嚴的建築也是一種無聲說法,孩子在其中學習,就能夠把「心」定下來。師生歡喜搬入新校舍,很多孩子問說:「我們學校好漂亮。放學後,可不可以慢一點回家?」孩子流連忘返,學校成了桃花源。

「莫忘九二一」這一段歷史,就如上人所說是一種生命教育,教導學子懂得感恩,它包含品格教育。懂得感恩的孩子,人格的陶塑自然成。

我一直很喜歡慈濟的理念,悲智願行,智就是足夠的智慧跟知識,我們不是只讓孩子快樂,更要培養樂觀的態度,這是最重要的。一輩子樂觀,讓孩子可以看到陽光跟希望。

學校的發展很重要,成功不必在我,大理石跟雪花石都會毀壞,墓碑上的字,沒有幾個人會去讀它,名字刻在人心,才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