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二日 每一天的功課

7.1~2《農五月‧二十九至三十》

【靜思小語】養成好習慣,每一念都是好意念,每一個舉動都利益人間。

培養好習慣,修除壞習氣

七月一日,於臺中靜思堂與志工談話,上人對一位患病的馬來西亞師姊說:「人生病痛難免,既已學佛,就要了解這是人生必經之路,心要很自在。雖然你身體不好,還是來看師父,就要開心歡喜;打開心門才能清除煩惱無明。今日的功課要今天做好,此生的煩惱也要在此生清除,一定要把握時間。」

上人叮嚀大家殷勤聞法,將法運用在生活中、用在生命裏。「生命本來就是無常,但是我們的本性如常─人人的真如本性常住不滅,就算此生結束了,真如本性還在。要把這一生的功課做好,天天訓練自己把平時吸收的知識轉為融合佛法的智慧。」

剛剛聽到幾位慈濟人分享,聞法之後,會不斷提醒自己克制壞脾氣,顯現柔和的態度,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所以常說「假久也成真」;「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上人期勉大家堅定信心、信念,修除煩惱、養成善根,呈現出利他的言行,就有功德。

上人說,心識是指揮行動的「王」,故稱為「心王」,心王有明確的方向,領導自己走向菩薩道,無論此生遇到什麼境界,都不會偏差,方向篤定。

「把佛法落實在生活、銘刻在生命中,養成好習慣,每一念都是好意念,每一個舉動都在利益人間,善因、善緣與好的意識都在八識田裏,直到人生最後,就能帶著好因緣、好意識而去,來生來世再接起善因好緣,穩步行於康莊的菩薩道,步步邁向成佛的終點,回歸清淨無染的真如本性。」

莫忘那一年,莫忘那群人

七月二日清晨,上人與訪客談到,最近教慈濟人「莫忘那一年」,回顧過去慈濟所做的一切,也回憶自己的生命過程,對的事還要做得更好,若發現有需要加強之處,也要趕緊匯聚力量做到。

提及紀錄片《如常》,所攝錄的雖然是臺東慈濟人的日常,卻是全球慈濟人的寫照。「這部紀錄片呈現的是慈濟人的『如常』生活,從中年直到老年,幾十年如一日。雖然人生無常,慈濟人不論面對什麼境界,還是如常做慈濟。所說的『如常』,就是佛陀要我們回歸的人心本性,也就是真如,『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良天性。」

上人說,這幾天在臺中,聽到慈濟人一再回顧過去,提起了九二一大地震的賑災過程,看見當時的影像紀錄,人與人的互動,每一幕都很真實、很感人,也見證了慈濟人的生命價值。

聆聽中區合心團隊分享早期參與過的慈濟慈善行動,上人開示:「無論是氣候造成的災難,或是人禍導致的苦難,慈濟人都可以走到、踏到惡劣的環境,伸手去幫助受災受苦的人;慈濟人的生命多樣化,有許多值得回憶的事。在座每一位都是很用心投入,很有承擔的人間菩薩!」

上人叮嚀,回憶「那一年」,也要想起當時和自己一起做事的「那一群人」,不忘法親情,延續法親緣。雖然時日已過,人事已非,但是曾經走過的路、做過的事、遇到的人,記憶還很深刻;大家要彼此分享,相互補足缺漏、導正誤差,留下真實的慈濟歷史,見證臺灣社會的變化與不變的溫馨人情。

掘心靈清泉,愛細水長流

於南投聯絡處與南投慈濟人座談,上人勉勵在座的資深者、年長者,年紀大了更要善用每一刻,靠自己努力提升生命的價值。要學習佛陀的心量,將知識轉成智慧,讓自己的心如同一面大圓鏡,能夠清楚映照一切境界,境界過後又回復清淨;慈濟人總是付出無所求,而且心存一念感恩,就是用這分清淨的智慧,發揮慈悲大愛救助苦難。

上人也提到,行善付出最重要的是一分誠心、一念無私的愛,不要有數字的壓力;愛心要長久持續,點點滴滴細水長流,可以隨時應人間所需而付出。就像在氣候環境良好的地區挖一口井,無論有沒有人來提水,都能保持正常水位,有人需要時來提水,就能供應日常生活所需。

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慈濟能為中部災區做這麼多事,而且承擔大愛村的搭建,以及幾十所學校重建,這口「井」就存在每個人心中,只要人人心中有愛,樂於付出,就能匯集慈善救助的大力量。

現在全球氣候愈來愈異常,災難愈來愈多,身在常有颱風、地震的臺灣,除了要提高警覺,也要積極傳揚人間好事,鼓勵人人發揮愛心,行善積福,讓「井水」源源不絕,能夠供應世間需要水的人。

上人說,教大家募心募愛,將世間的真實苦難與眾敘說,讓人人「見苦知福」,才會知道自己是很有福的,並且出於誠心付出助人。對大眾勸募,主要是募出這分至誠助人的善念,用這分誠心助人才會有福,讓臺灣永遠平安有福。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