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至二十五日 人生價值幾何

7.24~25《農六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脫離欲求無盡之苦,創造金錢無法換取的生命價值。

「那一念」不變質

二十四日,與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等醫療主管談話時,上人強調,「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是慈濟醫療永遠的方向,也是最初決定要蓋醫院的「那一念」,醫療志業要恆持此心。

現在臺灣共有七所慈濟醫院,接觸的人愈來愈多,診療的病症也會愈來愈多;醫療服務做得再細膩,最重要的是讓人感受到真誠的關心。「希望慈濟醫院裏的每一位醫師,都是真誠愛護病患的良醫,良醫以救拔病患的身心之苦為目標,不會只是計較工時、薪資,要求多工作一個小時要有多少金額補償,會覺得將神聖的醫療工作變成論斤秤兩的買賣,很沒有價值。」

「我以出家修行者的立場,但願眾生脫離窮困病痛之苦;以師父對弟子的立場,則希望弟子們脫離欲求無盡之苦。」上人提到一位白手起家的慈濟會員,在二、三十年前,原本推著攤車做小生意,每天只要多賺十元就很高興;後來累積了一筆錢開店,每天盈餘有一百多元,他更歡喜。

再過幾年,從旁人轉述,聽到他做投資,買股票、買土地等等,獲利雖高,但也容易損失大筆金錢,心情就隨著盈虧大起大落。「我聽到一位認識他的人說,某某人現在很不快樂,於是有一天看見他時,就關心他的近況。他說:『師父,我很後悔,本來我要捐一個榮董,後來將這筆款項又拿去投資,現在都跌光光了。』我就對他說,就當這筆錢已經捐出來了,就不會這麼心疼。他卻說損失的金額,遠比要捐的款項高出好幾倍,仍是心痛不捨。」

上人感慨表示,他過去一無所有,無得無失,但是當做生意得到一點盈餘,有「一」就想要得「十」;擴大營業以後,有「十」就想要得「百」;店鋪生意不錯,有「百」還想要得「千」,於是拿了本錢去投資,有了「千」就要求「萬」、有了「萬」就要求「億」,愈求愈多,永不滿足。人生追求到最後,即使獲利上「兆」,有可能因為投資失利而一切歸「零」,或是人生已到盡頭,再多財富也帶不走。此生為了利欲不斷追求,卻終究成空。

「這是真人實事而非憑空捏造的故事,我常舉此例教大家不要計較,不要只是為了賺錢而讓此生空過。」上人說,人生的價值豈是用賺多少錢來衡量?生命長短不能自我決定,但若在生與死之間,把握時間去做利益天地人間的好事,即使生命無常短暫,也能加深、拓寬生命的深度與廣度,所得到的福與慧,是用金錢無法換取的。

天天做「遺教」

二十五日,唐美雲師姊在校院聯席會中分享,在大愛臺《高僧傳》節目的製作與拍攝過程,感受到高僧大德為法忘身,無論如何都不改其志的高潔品德與傳法精神。

上人開示時亦感嘆弘法不易,要讓佛法走入人間,帶動人人力行,更是困難。這次行腳在外三十一天,對眾講話、座談有一百五十多場,也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甚至在白天說話,晚上還要打點滴,因為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天天都在做「遺教」,希望人人「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更重要的是「莫忘那一念」。

創立慈濟教育志業的那一念,既是要為醫療志業培育優良人才,讓家境清寒的花東子弟多一所專科職業學校可以就讀,亦希望從教育淨化人心、深植人文精神。所以教育不離慈善、醫療、人文,四大志業本為一體。

上人感恩創辦慈濟護專的「那一年」,有楊思標教授擔任代理校長,讓護專順利開學;醫療志業也因為當時擔任臺大醫院院長的楊教授與杜詩綿、曾文賓副院長的大力襄助,讓花蓮慈院建築完工後,得以順利啟業。這一群醫學界的權威、教授們,對慈濟醫療與教育都有很大的貢獻,像是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也是因為慈院首任院長杜詩綿教授的邀請而來到花蓮服務。想起那一年,有那一群人的投入,心中充滿感恩。

花蓮慈院啟業迄今即將屆滿三十三周年,慈濟科技大學從護專創校以來將要慶祝三十周年,慈濟大學從慈濟醫學院創校以來將屆二十五周年。上人說,從醫療到教育志業,都是從一個心念開始,聚合種種因緣而成就;教育志業培育良醫、良護,各地慈濟醫院都有慈濟學校的畢業生,也有不少人承擔主管,以慈濟人文精神帶領同仁。

「回想當年,幸好在花蓮慈院啟業以後,接著設立慈濟護專,培養護理人才,再接著建蓋慈濟醫學院,進而發展為大學,並設立中小學,這一步接著一步,都很緊湊;在創立教育志業之後,又設立大愛臺,建設人文志業中心,在慈濟四十年已經完成四大志業的建置。」

上人說,這幾十年一路走來,真是分秒不空過;此次行腳的一百多場對眾開示,也是堅持分秒不空過而完成。在每個慈濟道場聽到慈濟人分享回顧「那一年」,更體會到慈濟在人間扮演多角色、多功能,對社會人群的諸多貢獻,人人的生命都很有價值。期待在座各位都能傳承這分精神,延傳法脈、廣開宗門。

無論是醫療或教育志業,大家身在其中,也要「莫忘那一年」,記得當年是受到哪一位的提攜與接引,更不忘當初決定投入慈濟的那一念心。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