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農六月‧初五》
【靜思小語】堅持做好該做的事,事過境遷放下委屈,才能打開心門擁抱蒼生。
捨得,隨好因緣去
一群高雄的「老弟子」來到靜思堂與上人相聚,幾位志工說起往生的另一半,有不捨也有欣慰,像是翁正陽師兄安詳往生之前,對同修張美雪師姊說,他要去佛祖那裏深造,過一陣子會再回慈濟,並鼓勵她更努力做慈濟。師兄、師姊們都感恩法親的一路相伴與協助。
上人對大家說,慈濟大家庭的法親情很溫馨,如同照顧家人一般彼此支持與關懷,要多加珍惜與把握。「老與病是人生的自然法則,如果沒有走入慈濟,生病了雖然有家人的看顧,也會覺得很辛苦;我們有一個法親的大家庭,大家相互關懷與安慰,何況夫妻同修,同行菩薩道,對於生死能夠看得開,心念安住於正向,即使捨此投彼,因緣來時還是會往同一個方向走。」
「生病的人辛苦,愛他的人更苦,這分不捨的情會相互糾纏,讓他無法安心而去;我們要用真誠的關心,自然的祝福。其實,對久受病苦的人來說,往生是解脫,此生因緣已盡,就不必勉強;但若此生因緣還沒有盡,就要好好照顧父母所生的身體,做一個對人間有所貢獻的好人,盡一分孝心,並且增長慧命。」上人說,珍惜生命,是報父母恩;珍惜聞法修行的因緣,殷勤精進、增長慧命,是篤定自己未來的方向,要生生世世力行菩薩道。
上人進一步開示,無論此生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與家人的感情是好是壞,都是過去生所結的因緣;若是所愛的家人生命已經走到盡頭,要盡心照顧、真誠祝福,無須掛礙。「生病到後來,身心都很辛苦,往生就像睡著一樣,飄然而去,已經不再痛苦;若是我們用感情把他們拖住了,讓他們捨不得,就會感到苦。所以請大家記得,用真誠的感情相互對待,不要用染著的情彼此牽扯。」
「我們要讓病人很安心,就要常常對他們說:『師父祝福你,菩薩道要記得向前走』,可以讓他們持續聽法,緣盡時安然而去。這幾位往生的老弟子,師父雖然很不捨,但是不捨也得捨,要捨得歡喜,讓他們輕安自在。」
忍辱,鋪平菩薩道
午後高雄區慈濟人聯誼會,志工回顧莫拉克風災後,從急難救助到中長期的慈善援助行動,杉林大愛園區的鄉親們也來見證。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那一段時間,全臺各地的慈濟人動員起來,許多人向工作單位請假,一起投入南部淹水災區協助鄉親清理家園;即使從來沒有拿過這些工具,做得腰痠背痛,仍然堅持付出,只希望儘快讓鄉親恢復正常生活。這群志工平時分布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彼此之間以愛聯繫,只要社會有需要,就合和互協地付出,發揮『千手千眼』的菩薩能量。」
上人提到中午有幾位杉林大愛園區的鄉親來分享,原本住在山區,莫拉克風災時,土石流毀壞家園,入住大愛園區以後生活安穩。當時慈濟人為了協助山村鄉親遷居山下,遭遇種種困難,上人也面對巨大的壓力。「那一段時間聽到了很多聲音,有形、無形的困難阻礙,都要一一克服。我只能告訴自己:若不能忍,這些受災難人就沒有希望;只要堪忍,堅持下去,就會有許多人得救。」
「如果受不了那一波波聲浪、有形無形的壓力,只要喊一句『放棄』,大家就不需要承擔這麼重的責任,也不需要走過如此艱鉅的道路,但是今天也就沒有大愛村了。之所以能夠繼續走下去,靠的就是一個『忍』字,承受這些有相、無相的壓力。此時再回憶,記憶還是很深刻,但是已經不受壓力;隨著時間過去,許多感受已經放下了。心靈空間要時時維持清淨無染,敞開心門才會開闊,能夠包容人,把眾生納入我們的心靈,『擁抱蒼生』。」
上人說,這一段賑災之路,在座許多慈濟人親自走過,留下鮮明的心靈風光,只要再觸動回憶,境界歷歷分明,因為此生做過的事,無論善惡,都歸入「八識田」,一顆顆種子已經撒播在靈魂深處;教大家「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念」,就是要加強行善造福的意識,深植善根。
平時的起心動念,每一念就是一顆種子。當時面對這麼沈重的壓力,無論所起的心念是要忍耐或是放棄,這一念就是一顆種子,會隨著時間與因緣,導致不同的結果。
「要如何解除眾生的苦難?內心要有大忍辱的覺悟;面對這麼大的壓力,許多誤解、不諒解,必須大忍辱,才有辦法承擔。就如《法華經》所說,要入如來室,就要著如來衣,這件如來衣就是柔和忍辱衣。認定該做的事做過以後,過程的委屈就要放下,不再耿耿於懷。不過我們是走在前面的人,分享我們的經歷,可以提醒後面的人怎麼走最安全,牽引大家安心往前走。」
「行菩薩道是要六度萬行,布施是第一步,就是要無私付出;如果不願意付出,無法顯現內心的愛,也無法修菩薩行;菩薩能捨,而且是喜捨。」上人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是佛陀教大家開闢菩薩道的六種方法,希望大家把這六條路鋪平,把菩薩道開拓得寬廣,不斷地接引人悲智雙運,六度萬行,步步踏實。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