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八日 一切感恩

3.7~8《農二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沒有過去的困難,就沒有現在的成果;對事不輕視,對人要感恩。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讓佛法在當代活絡起來

三月七日,郭璟德師兄及新加坡蕭慈力師姊、莫濟協師兄報告「佛陀足跡」應用程式更新版及氣候時鐘網站設計。上人期勉師徒同心,用方法讓佛陀的思想深入人間。

「佛陀入滅二千五百多年後,到了我們此時,已經是末法時期,我們要讓它重新真正活絡起來,現在正是時候,佛法還沒有完全消失;但是現在的人說佛法,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人與事有誰看到?只有把握佛陀的思想理念,用此刻的科學印證佛陀所言非虛。五十多年前,師父講的話,現在看來沒有偏差,所以我心安;而且佛法是修行道,慈濟人也走出來了。」

佛陀指出無常、苦、空為世間實相,本質是「空」,然而真空妙有,「有」無形的道理存在,就如宇宙虛空中的星系、星球從無到有,星球各有運行軌道,還有公轉、自轉的運行週期。上人提出,可製作宇宙星系中,太陽系、地球、慈濟小行星等星空背景,傳達佛教的宇宙觀,以及真空妙有的道理;也讓人看見浩瀚宇宙中,眾生所依存的地球雖然很微渺,卻是生機蓬勃的美麗星球,要共同珍惜與愛護,否則這麼美麗的星球,會因為人類破壞與污染,很快就會在成住壞空的自然過程中,從「住」至「壞」而「空」。

以身作則行於「師之道」

三月八日,教育志業主管同仁分享,其中慈濟大學提及為土耳其「集氣募愛,行善造福」,上街勸募得到民眾熱情支持。上人有感而言,幾十年前要做慈濟,是非常不容易;現在說起慈濟,人人響應,能夠如此是有一股力量,這股力量來自一念決心,還要能夠忍耐,才能在重重艱辛中一路堅持走過來,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無論是過去的困難,或是現在廣受肯定,雖然感受不同,但皆感恩以對。

上人說,不論有沒有得到正向回饋,慈濟人步步穩定,踏實向前;受到肯定,更要自我肯定,四大志業前進的腳步要踏得更穩,尤其教育是人間的希望,要盡心盡力達成教育使命。很期待為社會提升尊師重道的教育風氣,但不能只是單方向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老師也要自我尊重,言行態度都要謹慎,才能以身作則教育學生。

「你們捧著愛心箱走上街頭,是為了行善;要行善,要先自我克服,破除我執、我相,把自己放開了,很明確地表達,為了土耳其的災難向大家募愛心。不論對方捐多捐少,我們都是同樣誠懇、歡喜地道感恩。」上人表示,放下自己,為了苦難眾生而勸募,平等尊重與感恩每一個人,就是菩薩精神。

上人說,常不輕菩薩是凡事都尊重,對人不輕視、對事也不輕視;不論別人如何打罵或唾棄,他都做到「無我相」,總是歡喜付出,這就是他的修行。而主管同仁走上街頭向大眾開口勸募,無論有沒有得到好的回應都感恩對方,這分精神與態度也像常不輕菩薩一般。

「常不輕菩薩是佛陀過去久遠劫生生世世修行的其中一世,所以常不輕菩薩的精神也就是佛陀的精神。各位老師投入教職,行於『師之道』,必須以身作則,讓學生看到老師的典範,很自然會受到帶動,這就是身教。所以你們所做的每一件好事,都值得分享。」

「每次在弟子皈依的時候,我都會解釋『皈依』二字,『皈』是反黑歸白,黑就是無明,心在黑暗中,要反過來,白就是光明,充滿希望。假如少了反黑歸白的修行功夫,每天都盤算著要如何爭名奪利,人生同樣是二十四個小時在過,心靈不斷累積煩惱無明,永遠都在黑暗中,恐懼不安。所以教育要引導學生向善,心靈永遠保持光明。」

上人說,上街勸募的行動,由四大志業的主管帶領同仁,是為同仁做身教,也讓社會大眾看見慈濟四大志業合和互協,合於無私大愛,為救助天下苦難而盡心力。「看到大家上街勸募,我很感恩也很安心,因為我看到四大志業很穩固,靜思法脈的脈絡與慈濟宗門都已經建立完整。靜思法脈是修慧,慈濟宗門是修福,都在人間落實福與慧,拔苦予樂,造福人間,也傳善於人間。」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