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農十一月‧初五》
【靜思小語】方向對準勤精進,不要輕視一念善心、一顆種子的萌芽。
從五毛錢開始走過六十年
上人於慈善董事會中,感恩大家一直以來對慈濟的護持與關懷,共同用心要讓志業扎根扎得穩。慈濟以臺灣為起點,從一粒種子開始萌芽,有天時地利的好因緣,從小小的一點,到現在普遍開展在地球上,並且隨著人間菩薩足跡,把菩薩法帶回佛陀的故鄉,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因緣。
「最近我一直想著,佛陀距離我們二千五百多年了,當時他出現在人間,而我們現在有這樣的因緣,可以回歸佛陀出生、成長與說法的地方,在今年的慈濟周年慶當天,慈濟人在靈鷲山說法臺與本會連線,讓我既感動又感恩!佛陀在那裏說《法華經》,慈濟也是秉持《法華經》的精神,一路走到現在將近六十年,從五毛錢的點滴匯聚直到現在。」
「不可輕視那一念善心,只要方向對準了,守好誠正信實,就能做得好。我們都有一念很誠意的心,有共同的信仰,即使宗教不同,但是我們都篤定正向,以正心、誠意,朝佛陀的正等正覺,不斷往前精進。我們學佛法,是用清淨的赤子心誠懇地『學』而見道,不曾偏移;而慈濟人力行菩薩道,在社區裏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福利人群,並且做得很好。」
上人舉環保輔具的回收與發送為例,師兄們用心搬扛沉重的電動床等輔具,從民眾家中收回、運到定點,經過細心地修繕、整理,妥善收納,若有家庭提出需求,再搬運到他們家中,上山、下鄉都不辭辛勞。又如安美專案,為獨居長者、兩老相依的家庭裝設安全扶手、無障礙設施等,讓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有安全保障,這都是慈濟人對他們的真誠愛護。
「我很感恩慈濟人,無論他們有何生活背景或社會地位,從企業家到路邊攤的小販,都是共同一念心,沒有地位高低分別,大家會合起來,有重的東西一起扛,有髒污的器具一起洗,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佛陀教育眾生的平等觀,慈濟人做到了。」
上人談到現在氣候變遷,人心不合,天災人禍很多,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若發生災難意外,他們彼此聯絡,確認平安之後,就立即動員勘災、賑災;尤其現在網路傳訊很方便,慈濟聯絡網迅速傳達、立即回報,確認哪些地區的人需要幫助,大家就有明確的方向去做。「能夠這麼快速動員做救濟,也是因為有大眾共同護持的力量,才能及時付出,慈濟的效率就是這樣來的。」
談及老年長照,上人表示各地靜思堂發揮大良能,不少靜思堂或聯絡處有長照據點,會為年長者開設課程,讓老人家每天歡喜來學習。有的是子孫早上帶他們來,讓他們隨著課程活絡心腦、肢體,下午再帶他們回家。
「我行腳到各地靜思堂,都看到長照團隊帶著老人家在上課。這次我在臺中,也看到老人家做手工藝。像清水的老人家用藺草編草笠、坐墊等等,在一起做事,每天做得很歡喜,這能讓他們快樂老。」上人說,慈濟應社會所需,在各方面真的做得很不錯,請各位董事有機會到社區多了解。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