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食

編 語
編 語

隨著三年多來的疫病衝擊,人們也更加重視飲食與健康,因為不少致病原因的確是「病從口入」,無論吃進去的是三餐或藥物。十八世紀一位法國作家即說「You are what you eat」,或可譯為「人如其食」。

傳統中國醫學早有「藥食同源」說法,認為食物和藥物一樣能對治疾病,許多藥材同時也可作為食材;可見,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在食物,因此「改變飲食習慣」,留意吃下肚的東西,扮演了關鍵角色。

秋冬是病毒性傳染病較易流行的季節,本期月刊即選擇「增強免疫力」為主題報導,和讀者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為身體健康「打底」。

受訪者之一,是臺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他特別指出蛋白質的重要性,且強調植物性蛋白質優於動物性蛋白質,因為動物性蛋白質裏有些物質會影響免疫系統,致使身體出現發炎反應。

身為家醫科醫師的他,也提及腸道是身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而素食有益於改變腸內菌的菌相。

慈濟志工多半是素食者,他們平常在社區裏積極推動蔬食養生,尤其慈濟在臺灣有八間醫院,不少臨床工作者結合了專業研究與臨床數據,以科學方式關心並支持素食與健康議題。

疫情期間,花蓮慈濟醫院進一步研究植物藥性,從艾草、抹草等常見的民俗藥草,找出有助於提升人體防護力的成分,也呼應了「天地萬物皆有生機」的奧祕。

雖然西方諺語說「You are what you eat」,但也有專家認為其實是「You are what you think」,也就是「人如其心」,選擇食物固然重要,但心態對身體的免疫力同等重要。

的確,一個人若帶著憤恨負面之心吃一頓飯,很難想像這樣的飲食能如何有效滋養身體健康。

於是在飲食與草藥外,報導中也強調了心念的重要性,尤其這些年來普遍受到重視的「正念」學習,可以有效改善身體的荷爾蒙與發炎反應。

終究來說,不管是人如其食或人如其心,健康與免疫力是無法將身心做切割,畢竟日常飲食、心念交互產生的身心作用,相信都與免疫力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