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出遊壓力大

問:

國中以後,孩子就不喜歡跟我們一起出門,怎麼辦?

答: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家長的心聲!現在的孩子不跟父母出門的年齡正逐漸下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非常多,我們可以試著逐一了解並針對問題修正,相信又可以重拾全家快樂出門的景象。

一、父母太忙型:

父母親很忙,所以週末假日都幫孩子安排各類補習,寒暑假也幫孩子安排營隊,親子很少共同出遊,爸爸開車帶全家一起去海邊逐浪、看夕陽的畫面,只在電視廣告中出現。孩子從小就過著這種生活,長大後他怎麼可能跟家長出門?

二、直升機父母型:

父母處處幫孩子設想、照顧得太好,以至於孩子變成「媽寶」、「爸寶」。太陽太大怕曬;下雨天不想出門;太冷受不了;請孩子規畫出遊景點他也嫌麻煩。這樣的孩子叫他出門,難於上青天。

三、父母嘮叨型:

難得全家高高興興出門,在車上就開始算帳:「大寶!你這次月考數學怎麼考得那麼爛?隔壁小明聽說每科都九十分以上,讓你補習是白費了……」「小寶!不是叫你不要穿這件上衣嗎?……」如果每次出門的經驗都是這麼不好,孩子長大後怎麼可能再跟父母出門?

愛、尊重和陪伴

雖然步入青春期後,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長大了,不想老是跟著爸媽,但孩子需要的其實是:愛、尊重和陪伴,缺了這三項,親子關係很難密切。經營親子關係隨時可以進行,千萬不要讓關係變成「冰山」才開始努力,這時候就會有點辛苦。

首先,要撥時間陪伴:
要求自己固定時間「人在孩子身邊」,同時「心也要在孩子身上」;不要邊陪伴邊滑手機,或一直跟朋友打電話聊天;如果可以,將手機關機,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改變,假以時日,孩子的冰層一定會慢慢融化。在心理學上,新的改變通常需要重複二十一次,才能養成習慣,想要讓孩子真正信任父母,鼓勵家長們,別忘了這個數字。

其次,要尊重孩子:
孩子想要去看電影,父母可以詢問是否能一起前往,孩子若不願意,請不要勉強;孩子若願意,千萬不要嫌片子血腥、幼稚……這樣才可能真正「破冰」。

進入孩子的房間之前,一定要記得敲門;不要隨意翻看孩子的手機、日記、偷聽孩子講電話,請尊重孩子需要的隱私權與空間。孩子是獨立自主的個體,畢竟我們是照顧者的角色,不具有「擁有」、「控制」權。

愛無處不在:
真正的愛不是孩子要手機、摩托車就買給他,而是在他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在身邊;人際關係碰到問題,有人聽他傾訴;學業遇到挫折,有人為他解惑;再大一些,追女(男)朋友時,有人當他的軍師。

有一個孩子問自己的爸爸,在公司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爸爸說一小時可以賺五十元美金。有一天孩子說:「爸爸!我這裏有五十元美金,請您陪我一個小時,好嗎?」賺錢很重要,但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愛與陪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請父母在生活中用心經營親子關係,相信不久,孩子又會願意快快樂樂跟家長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