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放飛的方向

二○○四年,張素雯與兒女在加拿大東部旅行留影。

二十多年前,為了孩子教育移民加拿大,原本是想為他們找尋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沒想到在中西文化碰撞下,卻成為所謂的「虎媽」,對孩子不敢放飛……

幾個月前,我的心跟著大愛劇場《我家的美好時光》劇中人走入時光隧道— 那是我國中同學冷莉萍的家族故事。

劇中反映的時代背景,恰也重現我的兒時場景。我不記得我是否有在冷莉萍他們家喝過豆漿,但還記得我家街角的那家豆漿店,是夏天早起跟媽媽到植物園運動後回來,一定會光顧的早餐店,濃濃的豆漿味在空氣中瀰漫著,那是我記憶中媽媽的味道。兒時的場景,還有南昌街的麵攤;在牯嶺街的舊書攤流連忘返尋找《三國演義》;模糊中,還想起在香煙裊裊中的行天宮裏,等著被收驚的我。

小時候的我,過得還真的是放飛的日子,母親在大家庭中忙著張羅家務,在上學以前,媽媽前腳出門,我們也後腳跟著出去玩;吃飯時間到了,記得回來就可以了。那個時代的媽媽都很像,都是勤儉持家,雖然不識字,媽媽卻能以她獨特的方式教育孩子,從她看歌仔戲學來的故事來教導孩子們忠孝節義;我的數學則是跟著媽媽跟會計算利息開始學習。雖然父母沒有辦法在課業上指導,但是我一點都不覺得遺憾,因為我們在父母的身上看到楷模。

臺灣早年的生活環境單純,孩子們也貼心體會父母的難處。那個時代的背景,促使我們這一代人在憂患的環境中自立自強,父母用他們的身教,培養了我們刻苦奮發的精神。「知足常樂,能忍自安」這幅家訓,從小就掛在我家的客廳,也是我一輩子力行的座右銘。

先學英文還是中文

時光荏苒,走過了經濟起飛,時代年輪來到了我們的下一代,少子化之下,子女都是在父母的懷中細心呵護成長。當初會嚮往移民加拿大,也是想為孩子選擇較沒有壓力的成長環境;但是移民後,才發現對孩子的教育,自己好像也沉淪在各式各樣的教養書籍裏。

我也相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兒時培養出的堅毅性格,用於教育下一代時,卻成為所謂的「虎媽」,對孩子的教育不敢放飛。如何讓E世代的孩子,在學習ABC以及西方自主學習的教育模式下,仍然能夠認同中華傳統的優良文化,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相信身為移民海外的父母,都對孩子有同樣的期許。

我見過許多移民的第二代完全不會中文,也不了解中華的歷史背景。這不是我當初帶孩子來到多倫多的初衷。我喜歡西方教育對孩子的尊重及創意,但是我也看到在孩子日漸成長後,與父母之間因為文化的差異造成的隔閡。因此我從臺灣帶來一整套的小學課本,深怕孩子忘了根本;待孩子進入小學後,又擔心孩子在學校的英文程度還停留在第二語言,急著幫孩子找英文補習老師;到底先學中文重要,還是先學英文重要?

中西文化的衝突,讓我對孩子的學習左右搖擺,找不到方向。直到孩子進入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就讀,第一次接觸靜思語,才像在大海中抓到一根浮木,對下一代的教育現出曙光;也憶起兒時父母的教誨,不管是教中文還是英文,教做人最重要。

二○○八年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靜思語作文比賽,時任教務主任的張素雯(右一)頒發獎狀,兒子丘祖豪(右四)與同學領獎。

身為家長也要學習

簡單的一句靜思語:「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慈濟人文學校老師跟孩子解釋起來一點都不難。簽孩子的聯絡簿時,我才發現自己做的好像不是很徹底,理解到生活實踐才是學習靜思語的最終目標。

感恩在慈濟人文學校老師的熱情召喚下,我進教室擔任愛心媽媽,有機會看到老師怎麼教靜思語。我開始一字一句地進入靜思語的世界;自己也接受感召,投入靜思語教學。

在講述故事時,我最喜歡採用的是自己的親身經驗。講述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六個孩子輪流騎全家唯一一輛腳踏車的故事,教導孩子什麼是分享,什麼是「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

靜思語,也成為我與學生家長互動的橋梁。一天,學生小瑩的爸爸來跟我求救,原來小瑩從教會回來後,告訴他,天上的天父才是真正的爸爸,眼前的爸爸不算爸爸。剛好我教到這句靜思語:「太陽光大,父母恩大」,我告訴小瑩,天父有太多的孩子要照顧了,忙不過來,所以天父賜給地球上每個孩子一個爸爸來照顧他們,所以眼前的爸爸就跟天上的太陽一樣的偉大。小瑩終於釋懷了,很開心地叫了一聲「爸爸」!

孩子的疑問與答案

上人的智慧法寶:靜思語與慈濟人文,總是讓我的教學靈感源源不絕:用在自家孩子,更是好用。

多年前懷著家訓移民後,我還是勤儉持家。家用能省則省,成長中的孩子們長得快,我都盡量接受鄰居們致贈的舊衣,直到女兒即將進入青少年期,開始在意打扮,不怎麼情願穿舊衣了。有一天,女兒提出疑問:「媽媽,我們家很窮嗎?為什麼老是穿人家的舊衣服呢?」

此時,孩子們已經在慈濟人文學校上課五年了,學的靜思語也累積了不少,我反問她:「你認為呢?」她仔細想想,家裏吃的、用的都不缺,還能定期捐款,應該不窮吧!當時人文學校正在教這句好話:「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我問孩子,如果衣服穿不下了,該怎麼辦呢?是否丟掉變垃圾呢?女兒歪著頭想了想,終於笑了,自己找到答案了!

我家也有美好時光

當年,在物質不豐裕、在一個要怎麼收穫就那麼栽的時代,教育是可以翻轉未來人生的力量。

雖然物換星移,教育呈現出的結果,已經是另外一種風貌,在資訊爆炸,3C產品充斥的時代,來自父母的教育楷模似乎日漸式微,但是教育依然有著它的力量,靜思語就是這股力量的泉源,一點一滴地在生活中經年累月地潛移默化。而我也以身行好事,投入慈濟志業,希望能夠當孩子的楷模,並在日常生活中以靜思語來與孩子溝通與陪伴。如此,將靜思家風帶入我家,相信多年後驀然回首時,也能看到我家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