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13《農六月‧二十二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節約惜福、減量垃圾,不讓便利的生活毀壞人類共存的環境。
驚世災難在眼前
十一日,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團隊與合作廠商到精舍拜會,上人期勉大家掌握環保研發方向,盡量提高回收再製的比率,而非著重在新物品的發明。
「我們今天享受便利的生活,所用的一切物品,從生產到毀壞、廢棄,都在破壞環境、製造垃圾;即使是用回收物再製,也難免需要加入其他原料,製作過程仍然會消耗能源。所以最好就是向大眾宣導,要節約、惜福,少用、少丟、不丟,才能減少垃圾量。」
上人指出,現在的人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有太多是非必要性的,用品過剩了;要著重研發的方向就是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而且再製品的原料最好是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用回收的材質,否則再為了製造新商品而開發,會讓地球環境毀壞得更嚴重。
「許多人隨著欲念消費購物,而且隨著流行汰舊換新,只要有新產品就非買不可,原有的同一種用品還沒有壞就被丟棄。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地球破壞的程度愈來愈嚴重,災難愈來愈多。我們所在的世界也在成、住、壞、空的自然法則當中,若是人心欲念沒有節制,地球很快就會從住劫走向壞劫與空劫。」上人感嘆,驚世災難已臨頭,但是人心的警世覺悟還不抬頭,依然隨欲沉淪,很令人擔憂。期待在座各位有志一同,研發、製造的方向著重於回收再製,提升整體的回收再製率,減少環境破壞與垃圾污染問題。
上人談到逾半年來,全球人類活動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大幅減少,許多國家的空氣變得清新,碳排放也大幅降低,重見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但是各國為了提振經濟,即使疫情尚未平息,已經陸續開放交通、鼓勵消費觀光,與節能減碳的環保倡導背道而馳。眾生心欲不減、人心不淨化,自然環境就難以還歸清淨;所以佛法一定要聽,各宗教信仰者一定要有正知、正見,依照道理、對準方向,守護身心健康,也保護環境健康。
環保菩薩智慧高
十二日,上人與高明智師兄等人談及近期視訊「行腳」到多個環保站,由當地志工介紹環保站的環境,並分享自己做環保的心得和轉變,無論年長年幼,侃侃而談「環保法」,都述說得有條有理,而且老菩薩出口成章,其智慧很令人讚歎。
「老人家很用心、很用功,而且很活潑,若要他們導覽,他們也不會膽怯,而且很熱心。」上人說,慈濟推行環保三十年,做出了國際矚目的成果,是這群環保志工長年累月,不辭辛勞地付出而成就。許多慈濟人、環保志工都說,是「因為愛上人」、「聽到上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雖然功德是自己做、自己得,但還是承大家的情,這分情是「覺有情」,師徒之間所結的是生生世世的法親緣。
上人說,五十多年的慈濟歷史,有龐大、豐富的資料需要整理,而且慈濟史是跨世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現代史,為了慈濟、為了現代人間,一定要趕緊彙整完成。整理的人不是只用筆寫文字、用腦與心在思考而已,要真正深深浸潤在法脈宗門的精神裏,將法水浸入八識田,通達第九識的清淨本性,轉識成智,生生世世都帶著法的意識而去。
上人表示,自己在晨間講述的「靜思法髓妙蓮華」,不是照著《法華經》的經文解釋名相、文意,而是以現在的人與事講述法華精神。「其實《法華經》很貼合人間,與人間生活很密切;佛陀講《法華經》,教菩薩法,希望人人走入人群,面對苦難眾生,設法幫助、救拔眾生的苦難。」
「我的心願是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佛法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當菩薩,而慈濟人早已做到,走在用《法華經》鋪展的人間菩薩道上,救苦救難,為社會人群付出無所求。」
有感恩也有擔憂
「我一向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這樣的生活應該很悠哉,但我時時都為天下而憂慮,這是很難以解脫的憂煩;然而我很感恩,慈濟到明年就要慶祝五十五周年了,而今年八月二十三日是慈濟推行環保三十周年,這幾十年來,全球慈濟人為人間、為大地而付出,不辭辛勞也不求回報,都是人間典範。」
十三日人文志策會,聆聽各單位主管同仁以「順理莫忘初心,自淨其意正念─環保三十,美善真實」為主題分享,上人表示,自己一再提醒人人用心落實環保,因為再不把環保做好,將來的人類就沒有安全的環境可以生活;僅僅是資源分類與回收沒有落實,讓土壤受到塑膠類石化廢棄物污染,就無法種出安全可食的農作物,直接危及人們的健康與生存。
日前與桃園八德廣福環保站視訊連線,看到志工們回收的芭樂套袋晾曬滿地。他們不嫌髒、不怕手續繁複,每日耐心整理大量套袋,每個月回收數量可觀。試想這些套袋若沒有回收而任人丟棄,無論是掩埋或焚燒,都會污染土地與空氣。
「聽到環保志工們講話,感覺很親切,他們很純真、樸實,但亦具有人文精神,談話真誠、幽默又不失文雅,很有智慧。」上人看見最新出版的《疼惜─大地保母影像故事》專書,封面是一位高齡環保志工正彎著腰捆綁回收物,雙手滿是皺紋,是不知歷經多少歲月的勞動標記;雖然雙手粗糙變形,卻還很有力氣,遂稱讚這是一雙最美的手。許多環保志工的雙手,年輕時為了家庭而努力工作,老來也沒有休息,而是繼續為大地、為人群而付出,真的很值得疼惜!
三十年前在演講時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立即有志工響應,從回收紙類做起,到現在回收品項愈多、分類愈細,且在各社區帶動出愈來愈多環保志工;目前全臺灣約九萬位環保志工、全球共十一萬人。上人感恩表示,若沒有這麼多日日辛勤的環保志工,像是廣福環保站每天回收這麼大量的塑膠袋、水果套袋,就會變成一般垃圾,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所以想來也很慶幸自己生在此時此世的人間,五十五年前起了一念心而創立慈濟,四大志業應時代、應社會所需而一一設立;三十年前呼籲環保,許多利益大地人間的好事,都是跟著時代而推行。「慈濟人跟著師父一路走過來,沒有空過時間;人人都把師父的話放在心中,伸出雙手去做好事,貢獻社會。我很感恩,但是也有擔憂,因為舉目所見,志工的年齡層偏高,願意投入的年輕人不多,所以也很期待人文志業發揮媒體傳播良能,多多呼籲大眾投入。」
「慈濟四大志業幸好有人文,要把節目與出版品做好,弘揚慈濟精神,為四大志業接引有心人投入;人人都可以伸出雙手去做利益人間的一切好事,不是只有做環保,在慈濟的帶動下,各行各業都可以為社會人間盡心力。」上人說,四大志業都要有「慈濟魂」,也就是慈濟人文精神;期待人文志業發揮傳播力量,弘揚法脈宗門精神,讓人人都能了解慈濟,並且具有慈濟人文精神,用這股精神力量推行志業,方向就不會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