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至十五日 仰頭懺悔,低頭感恩

8.14~15《農六月‧二十五至二十六》

【靜思小語】驚世災難要有警世覺悟,感恩大地供應生活資糧,懺悔反省每個起心動念。

富裕國度苦難人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澳洲慈濟董事會十四日以視訊會議方式召開,當地慈濟人與本會連線報告當地推動志業近況。志工為澳洲林火動員,在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與南澳州進行九次發放,共幫助三百零五戶受災民眾。全澳的鄉村消防局多為當地義工組成,慈濟人致贈兩百份衛生用品包給消防隊員,並走入救難中心表達大眾對救災人員的感恩與敬意;此外也募集愛心,捐贈兩部消防車給昆士蘭消防署。

防疫期間,全澳各州慈濟志工致贈出兩千五百二十份安心祝福包,關懷法親、社區長者、照顧戶,以及從海外回到澳洲被隔離且需要特別關懷的家庭。志工也採購醫用口罩,加上本會捐贈的一批醫用個人防護設備,送給醫療人員。墨爾本志工並製作防護面罩,提供給安養院工作人員。

疫情導致企業大規模關閉及裁員,聯邦政府提供補助,但對象不包括非澳洲公民,以及未持有永久居留權的民眾;針對其中生活困難家庭,慈濟四月十七日啟動急難救助專案。

上人說,即使是號稱人間天堂的澳洲、紐西蘭,也會有無常災難;在富裕的國度裏也有等待援助的苦難人,所以大家要時時提高警覺、戒慎虔誠。

此時的人間危機重重,毀滅性的天災、人禍不斷發生,而且愈來愈嚴重。上人說,「三界如火宅」,看清楚世間的濁亂苦惡,就要依循佛法的指引出離火宅,了解道理的人要引導其他人,切不可懵懂玩火不知出離,或是驚慌奔逃而分散迷失。

這波疫情是對人類的「大哉教育」,也是愛的教育;驚世災難已臨頭,警世覺悟要抬頭,大家要自我覺悟。減輕業力、抑止疾疫的靈方妙藥,就是虔誠齋戒茹素,對天地表達至誠的懺悔與感恩,對大地眾生推展完整的愛。

上人教大家用佛法調適人心,帶動人人依照道理而行,從內心發出一分完整的愛,凝聚大愛庇護世間。「感恩你們將師父的話聽入心,步步對準方向力行菩薩道,長時間用愛付出。我肯定你們做得對,也為你們祝福,要好好培養年輕的一代,傳承正確的精神方向,把澳洲慈濟的『粽串』綁得扎實、有條理,一條條粽繩都歸向法脈宗門精神主軸。」

難忘慈院啟業時

八月十五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三十四周年院慶大會,上人在精舍透過網路視訊觀禮,並且對眾開示:「從四十年前開始想要在花蓮蓋醫院,現在已經看到了尊重生命、守護愛的慈濟醫院在這裏發揮良能,不僅照顧花東民眾,還有許多從國外前來的個案,嚴重的病症在慈院團隊的救治下改善或治癒。」

花蓮慈院有今天受到國際肯定的醫療品質和成果,要感恩從規畫建院的時候,就前來協助的多位醫療人士,以及從啟業之初就投入慈院的主管同仁。上人懷念今年往生的九十三歲護理部總顧問林智惠師姊:「她並沒有離開我,她的笑容永遠都在我心中。慈院剛啟業時,我幾乎天天到醫院,當我走樓梯上二樓,當時的供應室就在那裏,還沒有進門就會聽到笑聲,讓我不由自主走進去看她們包裝器械,一包包整理得非常整齊。」

被大家暱稱「阿姨」的林智惠師姊,是從臺大醫院退休後來到花蓮慈院,擔任供應中心護理長,負責開刀房器械調配與消毒,二○一四年接下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總顧問。多位主管、同仁曾與阿姨共事,分享從阿姨的身教、言教學習到受用一輩子的做事方法,以及職志合一的精神。

「聽你們回憶當時,我也想到杜詩綿、曾文賓以及楊思標教授,還有多位從籌建花蓮慈院時就來協助的醫界人士,隨著時間過去,他們早已不復當年的形貌,也有人早已不在了,我永遠感念他們在當時用愛付出,成就了花蓮慈院。」

「林阿姨也是杜詩綿院長請過來慈院,她來花蓮的時候,醫院還沒有啟用,也沒有宿舍,她帶著好幾位護理師住在精舍,也在精舍裏先準備好啟業以後要用的醫療用品如棉花等,很克難;而且她替醫院著想,常聽她說這個要省、那個要省,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慈濟本來就是從克難中起步,醫療志業起步時,也是靠著大家用克難的精神守護著,漸漸走到今天。」

上人說,慈濟志業是匯集眾人愛心能量,長久不斷地點滴積聚以成;還有許多人省吃儉用,累積善款護持建院。期待慈院醫療團隊和自己一樣,總是抱持著感恩、回饋的心,在崗位上付出,而且也將建院以來點滴不浪費的好習慣傳續下去,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一人帶動千人素

中國大陸雲南、甘肅省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與本會連線,報告疫情期間的慈善行動與線上聞法精進,以及對大眾推動素食的心得。「慈濟教育人文校長營」的學員亦在精舍現場聆聽。

十歲的鄭彥允小朋友代表發願茹素的小朋友們,在線上對上人說:「我和媽媽經常做環保、訪視和募心募愛,每次參加活動,我都很開心。我發願生生世世茹素,並且勸更多人吃素,希望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全體小朋友齊聲發願吃素、勸素、推素,將來還要承擔如來家業,傳承靜思法脈。上人回應:「聽到你們要吃素,還要幫助非洲的小朋友,我很開心!大家有福,還要增長智慧,是有智慧又能造福的小菩薩,感恩!」

甘肅慈濟人也向上人發願:「一人帶動一千人素,使命必達!」上人回應:「素食不只促進身體健康,也能淨化心靈;期待大家健康茹素,用心推動。」

慈濟教育人文校長營的學員分享心得以後,上人對眾開示,世界各地天災人禍不斷,生活在臺灣相對平安有福,要很感恩,而且戒慎虔誠,不能鬆懈。「我常對慈濟人說,『仰頭向天懺悔,低頭對地感恩』,要時時具有這分心。」

上人進一步說明,「感恩」是感恩大地供應生活資糧,「懺悔」是懺悔生活中難免起心動念,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觸外境而有所反應,起了一念心,驅使身體行動造業。人的身、口、意能行十善,也能造十惡業,其中口業就占了四項;開口動舌要說好話,引導人往善的方向走。意識從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思考,到第八識收攝所造的一切善惡業因,當此生結束,「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會帶著一切善惡因緣到來生來世。大家要多吸收善的、好的訊息,恆持善心善念,隨時警覺、排除不好的意念,讓善的記憶銘刻在八識田。

「還有第九識,是清淨無染的如來本性。」上人說,人人本具有佛性,只是凡夫久受無明污染,平常只用到第七識、第八識,所產生與積存的都是煩惱的意識,從而養成種種不好的習氣。「習氣是生生世世熏染,也可以經由天天『薰法香』把佛法道理吸收入心,並且導正觀念與行為,修除惡習。」

上人與校長們共勉,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只要認定方向正確,所做的事有益社會公眾,就要用心精進;教育是人間的希望,方向更不能偏差,期待校長們有志一同,為未來的人間挑起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