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環保教育車 在路上!

兩個慈濟環保三十年展館、十二個關卡, 裝上貨櫃車全臺走透透,讓人近距離體驗化廢為寶、低碳生活,上「車」互動,下「車」愛地球!

宛如城市綠洲的臺北大安森林公園,是都市居民運動踏青的熱門選擇之一,廣闊綠地上,時而可見孩童奔跑嬉戲;八月中旬早晨,兩座造型特殊的貨櫃屋停駐小舞臺區前,側邊裝太陽能板的牆壁撐起變成屋簷,每隔幾秒就噴出水霧驅趕熱氣,不少大人小孩穿梭其中。

「你知道這個寶特瓶碎片放入機器後會變什麼嗎?」志工像變魔術般,對著大家示範,切割成碎片的塑膠片放入小小的機器,瞬間融化成長條狀,接著在圍觀者的驚呼中,不到一分鐘便化身成肉眼也難以看清楚的細長紗線,「這就是所謂的環保紗喔!」志工接著說明,這些由回收寶特瓶抽製的環保紗可製成毛毯、衣物甚至是鞋子等環保產品。

家長帶著孩子一關一關了解,沿著動線來到另一座貨櫃屋展館,孩子熱絡的體驗腳踏車發電、點早餐看碳足跡,這個「低碳心生活館」內規畫許多碳排放相關的小關卡,就連外牆也藏有巧思,「漆上白漆,溫度也有差喔!」民眾在志工的指引下,將手放上貨櫃外牆體驗溫差,嘖嘖稱奇。

慈濟推動環保屆滿三十年,各地環保站長年落實回收分類,不吝向大眾分享經驗,甚至提供實作體驗。寶特瓶製成織品、啟動循環經濟模式,讓參訪的人們有不少震撼,但這樣的技術與觀念,社會上仍有許多人相當陌生。

「與其被動地等民眾前來環保站了解,何不將整套系統放上貨櫃車,主動開到全臺各地,讓更多人親身感受?」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精實企劃室高專柳宗言,說起行動環保教育車的發想緣由,「即便有了科技可將回收物再製,但只有民眾願意從根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地球才能生生不息。慈濟提倡環保觀念多年,現在更要讓民眾了解回收好,不用更好。」

二○二○年,慈濟基金會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聯手打造「行動環保教育車」,將環保三十年的元素與精神濃縮入貨櫃屋展館,七月中旬起開往各地巡迴駐點,讓人們近距離感受,親手觸摸、互動。

其中「低碳心生活館」,由慈濟和美國大猩猩基金會(The Gorilla Foundation)合作,以曾用手語呼籲人類保護地球的大猩猩「KOKO」為主角,從食、衣、住、行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及碳足跡為主題,示範如何落實低碳家園。「與地球共生息館」則把寶特瓶回收一條龍過程與各種環保產品,搬到現場呈現。

柳宗言分享,除了在各縣市公共空間展覽,未來也將行動環保教育車開進校園,讓創意與智慧兼具的低碳生活理念更有可近性,使參訪者明白,只要稍微改變生活習慣,雖是小動作,但對於環境會有大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