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至十八日 培養愛心成習慣

8.17~18《農六月‧二十八至二十九》

【靜思小語】不是遇到困難才祈福,維持齋戒茹素、行善造福的好習慣,才能真正消災。

用感恩心寫史

文史處何日生主任、編纂處洪靜原主任等文史單位主管同仁,十七日向上人報告出書計畫。上人開示:「出版不是為了行銷營利,是為慈濟留史,要對得起這五十多年來,用生命做慈濟的慈濟人。即使許多資深慈濟人已經不在了,也要對他們的後代子孫有所交代。」

上人說,最早期跟著自己在克難中做慈濟的慈濟人,是開創慈濟歷史的人,若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慈濟。所以要很重視,且抱持感恩心為他們寫下當年的故事,點滴都很寶貴,不能漏失。

雖然說許多資料都建置在網路介面,可供搜尋查閱,但若沒有特別把資料找出來整理出版,很快就被龐雜的資訊淹沒了。出版實體書的好處是有系統地歸納資料,編輯成易於閱覽的傳記史書,只要好好保存,無論過了多久都找得到,或是能夠再印刷出版。

上人且言,除了為慈濟人寫歷史,寫歷史的人也是歷史人,所以也要為執筆的人留下歷史資料。希望文史單位合和互協,方向既定,對於出版也已經有所規畫,就要把握時間趕緊執行。

祈願重災輕受

「今年以來,心裏總是一直有打不開的結,而且一個結過一個,很難打開,這是過去不曾有的心情。」十八日志工早會,上人言及全球新冠疫情遲遲不平息,而且近來有些國家的確診人數不降反升,專家擔心病毒突變以後會再造成一波大流行,且更難防範與醫治。總是希望大家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提高警覺,節制欲念、約束言行,真誠地懺悔與感恩,這是減輕業報最好的方法。然而僅是推動素食就感到很困難,貪欲難消、口欲難戒,每天為了吃,持續累積沉重的殺業。

「要長期培養愛心,讓愛護生命成為很自然的生活習慣;假如人人可以長期茹素,愛護生靈,行一切善,才能消解災難。」上人說,並不是遇到困難、發生災難了才要做法會懺悔、行善消災,而是要長久維持齋戒茹素、行善造福的好習慣,如此才是真正悔悟,才能真正消災。

「在大災難現前的時刻,大家要虛心受教,具有正知、正見、正思惟,提高正信觀念,好好地培養這一念心,累積真誠無私的愛,才是真實的祈福。」上人期待人人合心,虔誠祈願重災輕受。

善友相伴到老

新北市新店文山區慈濟人返回精舍與上人談話,並透過網路視訊,與新店靜思堂及安康環保站連線,讓上人「行腳」到安康環保站,和環保志工互動。

上人感恩師兄師姊們關懷資深慈濟人,照顧社區裏的年長者,以佛心、菩薩心愛護他們。年老以後身體機能固然會逐漸衰退,但若經常與人互動,活絡腦力,記憶力和思考反應就不容易退化;常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參加活動,亦能維持較佳的體力和肢體靈活度。

「年長者來環保站做事,有很多的善友相伴,時常分享佛法,心會很安定、很平靜,沒有煩惱。老、病都是自然法則,師父也無法脫離,我很努力,把握時間,盡我的責任講經,大家也要把握因緣聞法,增長自己的慧命。」

「也許起初聽了沒什麼感覺,但是天天聽、天天都有法水進入我們的記憶,種入我們的八識田,總有一天因緣會合,能夠受用佛法,也能帶著聞法的意識、帶著智慧佛性到來生,未來就能夠清清楚楚地接著學佛、聞法、行菩薩道。」上人說,雖然不捨法親受病苦折磨,或是年紀輕輕就往生,但是他們在身體健康時已經有明確的生命方向,而且把握因緣行善造福,將來也能帶著善因法緣而去。

上人對患病的志工說:「已經診斷出疾病,就要配合醫師,好好地治療,這也是盡我們為人子女的責任,盡力照顧父母生給我們的身體,更要愛惜我們的慧命,不要脫離慈濟這個增長慧命的團體。雖然無法承擔比較重的勤務,還是可以融入團隊,做體力可以承擔的工作。專注做事時,很自然就會忘記病痛;而且在慈濟大家庭裏,法親相互鼓勵,人人把心合起來,有共同的方向,不斷地鋪路、開道,我們自己踏實行道,還能帶動其他人同行,與眾生廣結善緣,將來也會得好緣,這條路可以走得更順利。」

上人讚歎大家把環保站內外環境整理得很乾淨,隨著攝影鏡頭走進環保站,好像走進超級市場,回收的鍋子、杯子、碗筷等物品排得很整齊,看起來像新商品排列在展示架上。最歡喜的是看到這麼多環保志工,虔誠歡迎、招待師父,氣氛很溫馨,每一位都是用愛為大地付出的人間之寶。

「今年是慈濟推行環保三十年,大家在這三十年來用心地付出,做出國際肯定的環保成果,能夠教育、帶動大眾共同落實。所以師父要感恩你們,人人陪著師父走慈濟路、做環保,不辭辛勞,付出無所求,用心做資源回收,化無用為大用,真的是功德無量!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平時要注意衛生和安全;只要你們平安健康,師父就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