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素」安康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許多改變發生了,時刻戴口罩、不群聚、不肢體碰觸、行動管制等,會議或學習改成線上,家人不再「家」聚,同學不再「同」學,同事不再「同」事,不可以近距離互動。疫情深深影響人們日常生活,也影響我們的心理,一旦旁邊有人打噴嚏,就會警惕遠離。
疫情當前,每個人都很惜命,甚至還有人說要移民到疫情控制很好的國家。世界上真的有淨土嗎?在志工早會上,聽聞以色列有個純素村莊,居民不抽菸、不喝酒,每週要到戶外鍛鍊幾次,健康天然的植物性飲食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使整個村莊的老人都很長壽。
聽到素食,大家可能就卻步,不想住在這個純素的城鎮了。其實地球已經生病了,病毒來自於動物,大家都知道,但知道並不代表了解,或許了解卻不認同,所以沒有行動,認為事不關己。可是災難臨前,誰又能置身事外呢?
非營利組織「亞洲善待動物組織」(PETA Asia),在疫情期間推動「拒絕肉食」:「戴上口罩是預防疾病的好方法,同時人們也知道完全沒有必要吃肉,用動物做食物對動物很殘酷,對人類極為不健康,並且對環境造成破壞。」此刻戴著口罩的你,願意戴上「素防護罩」來保護自己嗎?
十八歲那年,媽媽癌症復發,我發願吃素以祈求媽媽身體健康。出社會工作後,同事因為太太懷孕有小產的危機,他也發願吃素一年。其實我們當時都是無肉不歡的人,但為了摯愛,我們虔誠甘願,也感受到素食帶來的力量和希望。
印度國父甘地說,「你自己必須成為你在世上想見到的那個改變。」我們想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方法,就是先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開始。一句「永保安康」,大家一定耳熟能詳,曾經許多人為了臺灣「永保安康」車票而特地去搶購;永「素」安康,同樣是語重深長的祝福,不用搶購,只要願意,這個祝福隨時伴隨你。
願愛的素食防護罩可以保護我們遠離病毒,願愛化解一切的不幸與災難。一起來素除疫情,素出健康,永素安康!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同仁 梁嫣親|
古厝修復記
有個遮風擋雨的家,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期待,尤其對來自越南、嫁作臺灣媳婦的阮女士而言,更是她真實的心願。雖然先生中風、傷到語言神經、四肢不甚靈活,但只要能陪伴在身旁,相互扶持,就能夠滿足她的心,生活上再多的苦難對她來說都不足以為事。
他們所居住的古厝,超過五十年歷史,每逢下雨必漏且會有蛇棲息屋梁,慈濟志工訪視探勘後,決定幫他們修繕。修古厝是極為挑戰的工程,要保持屋身的結構完整,同時兼顧屋頂的重量承載與安全性,也考驗老師傅的經驗與技術。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同仁陳文亮,累積多年的修繕工程經驗,帶領志工團隊一步步前進,面對困難,頂著酷熱天氣,大家堅持到底,總算如期完工。
我們記錄了這段時間的修繕過程,刊載在《慈濟》月刊第六四六期,更高興的是,修繕完成後,阮女士終於不必再擔心了!
|雲林縣 葉純英|
新手出任務
在江瑞玲師姊的推薦下,我成為人文真善美筆耕志工,「怎麼會是我,我不會寫啊!」我不是科班出身、錯字連連,段落和標點符號也弄不清,怎麼寫文章啊?但是緣分既然來了,就試了再說吧,我硬著頭皮上陣。
前後去了受訪者家三次,第一次是一個寒風冷冽的冬夜,走了二十分鐘才到達;雖然離家不遠,但沒有採訪的經驗、不知從何問起,獨自出任務恐懼莫名,勇氣全消失了,只感到無力和不知所措。
採訪回來之後,面對凌亂的記錄,無法組織架構成一篇文章。花了一個星期構思,總算有了雛型,每天仔細再看好幾回,也求助了遠在美國的張秀玲師姊,她為我逐字修改,文章裏的紅字多如牛毛。文章完成後,上傳給筆耕窗口李盈寬老師,她雖頻頻搖頭,還是耐心詳閱。經過兩位師姊潤筆,作品終於上得了檯面,感恩她們的用心和提攜;我因交差了事,大大鬆了一口氣。
這篇採訪環保志工薛玉雪的故事,後來刊登在《慈濟》月刊第六四六期。我不敢沾沾自喜,因為受訪者「還給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的初發心、無私而堅定的付出,才是稿件被刊登的主因。我接受了這件任務,從錯誤中學習到寶貴的技巧,對日後寫作幫助很大,真是受益匪淺。
家附近小巷弄旁,水泥屋簷下,兩、三朵盛開的百日菊,仰望晚霞,一如餘暉斜照的小角落,隱藏著許許多多默默付出的人。請菩薩賜予我更多智慧去覺察,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透過文字,將更多良善且有益社會大眾的事跡發掘出來。
|臺北市 沈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