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修老屋 請阿嬤享福

因長年潮溼,阿嬤家屋瓦布滿青苔,志工以高壓水柱清除青苔,更新破損屋瓦。(攝影/章丞儀)

阿嬤獨居在山區,慈濟動用超過一百人次,為老屋探勘、整理、修繕、添購家具,三個多月來,那條路已來回不下十次,從最初的如履薄冰,到宛如回到自家的歡喜。

「我就卡憨慢講話,不過,真多謝恁!」獨居在臺中市北屯區東山里大坑山區的徐阿嬤,穿上她最體面的衣服,頭髮還特地梳理整齊,夾上一根黑色的髮夾;布滿皺紋的臉上,泛著燦爛的笑容,對將近五十位來為她辦「入厝」的慈濟志工,說了這段話。

慈濟基金會在全臺推動「長者居家安全改善方案」,臺中慈濟志工、社工人員五月三十一日於臺中市北屯區東山里,在東山里邱財源里長及各鄰鄰長帶領下,分別前往事先提報的十七個家庭訪視,實地了解各戶生活狀況及住家改善需求後,陸續前往施工,給予最實質的幫助,徐阿嬤的家就是其中一戶。

從五月底到九月四日入厝,這三個多月、將近一百個日子,慈濟動用超過一百人次來到徐阿嬤家,進行一連串的探勘、整理、修繕、添購新的家具;臺中慈濟醫院團隊,前來為阿嬤進行健康診療。慈濟人就這樣來回不下十次,為八十一歲的徐阿嬤,帶來關懷和溫暖。

每年四月至九月,阿嬤會出門挖竹筍準備醃製成筍乾,清早就走上門前那條布滿青苔的小徑。(攝影/陳麗雪)

從屋頂開始,打開心房

大坑二號登山步道,是愛好登山者趨之若鶩的挑戰路線,不管平時或假日,人車來往絡繹不絕;然而,就在通往步道的清水巷旁,向右分岔陡上的一條山路,卻是人煙罕至。

這條路勉強可以讓一部車子通過,路旁橫生的雜草不時往路面鋪展,如果再加上下雨,車輪打滑的危險景象自是不難想像。路的盡頭右轉直上的水泥路,就是前往阿嬤家的小徑。雜木叢生的樹葉,讓這條將近兩百公尺的小徑幾乎曬不到陽光,路面布滿青苔,讓人走在上面不得不戰戰兢兢,留心腳底下的溼滑。

徐阿嬤在山上的家已經住了五、六十年,女兒嫁在遠地,兒子廖先生在外工作,兩、三天或一週會回來探望她。阿嬤在先生往生後,十幾年來幾乎都是獨居,以製作筍乾販售維生。

志工蔡明模回想五月三十一日首次拜訪阿嬤所看到的景象,「阿嬤生活起居的環境,幾乎還停留在四、五十年代,包括上廁所都要走出去十幾公尺外。」阿嬤帶著一行人看她所住的地方,陰暗潮溼的屋內,累積了幾十年來的生活用品、食物和衣物等;天花板腐爛,到處都是漏水的水痕;牆壁污損,白蟻啃食後的家具無一完整……

蔡明模說:「我們當時就想到要如何改善,讓阿嬤在生活起居上更方便。但是阿嬤很客氣,也或許是不想麻煩他人,一口回絕,說她早就習慣了啊!」

阿嬤很習慣這樣的生活,但是志工很不捨也很擔心;經過跟她有長期互動的邱財源里長和劉村榮鄰長從中斡旋,甚至請女兒、兒子說情,阿嬤才慢慢動搖想法。志工於是抓緊時機跟阿嬤講:「屋頂會漏水,不然我們就先從屋頂抓漏開始做。」阿嬤說:「好啦!就屋頂。」

志工很清楚,阿嬤的住家需要改善的地方還很多,包括廁所的改建,天花板的汰換,牆壁的粉刷,還有房間床組、衣櫥的更新,也有必要重換電線和燈具等,「可是阿嬤都不願意。」蔡明模說:「阿嬤一開始可能不認識或不相信我們,但是我們相信,如果常常來看她,她就會願意。」

六月十三日,臺中慈院醫療團隊到訪關心;六月二十六日,修繕人員場勘;八月十四日,志工前來清出儲藏室雜物,為興建衛浴間做準備;八月二十四日正式施工,更換屋內老舊電線、插座、燈座、燈管、開挖化糞池……到八月三十一日全部施工完成。即使從臺中市區往返阿嬤家,一趟路要五、六十公里,蔡明模還是每次都來,他說:「一點一點的,阿嬤終於慢慢相信我們,答應讓我們施工。」

因為正是竹筍盛產的季節,阿嬤幾乎每天都到山上挖竹筍回來煮,製成筍乾來賣。看到阿嬤以壞掉的冰箱門及廢棄的狗籠搭成低矮的棚子煮筍,志工很不忍心,特地從環保站載來鐵架和波浪板,重新為她搭建可以遮陽擋雨的棚子,讓她不必再蹲著或彎著腰工作。

從第一天到現在,雖然阿嬤總是一再地說:「唉唷,歹勢啦!」「唉唷,讓你們真無閒!」但是蔡明模心裏很清楚,「其實阿嬤對我們的幫忙,真的是歡喜在心。」

小徑途中的鐵皮屋是阿嬤的廁所,距離主屋遙遠,志工改裝主屋旁的儲藏室為洗手間,增設馬桶、扶手和洗手檯,並在旁邊空地埋進化糞池。(圖2攝影・施龍文、圖3攝影・陳麗雪)

居家微改造,生活安心

「來過的人都會嚇到,環境怎麼會差這麼多!」經過慈濟人三個多月的接力,九月四日,邱里長沿著小徑走上徐阿嬤的住家時,忍不住說:「連這條路都這麼貼心洗過,不然走在上面真的很危險。」

通往阿嬤家的小徑布滿青苔,加上這兩天下雨,行走間又溼又滑;為了讓阿嬤出入平安,志工貼心地利用高壓水柱清除路面青苔,讓整條路看起來煥然一新。

「從小地方就可以看到大家的用心。」邱里長環顧四周後說,「你們連屋頂都幫阿嬤洗過,屋旁的樹葉、樹枝也修剪過,比較不會打到屋瓦;衛浴設備也很現代化,整理好,也安全。大家真的很用心,很感恩大家。」

徐阿嬤對於整修住家態度的轉變,邱里長也很清楚,他說:「阿嬤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環境已經很熟悉,認為這樣就很好,不願改善,但是真的有危險性。」慈濟在東山里進行居家改善專案,徐阿嬤的家應該是最後一戶了;邱里長也表示,「有做的,反應都相當好,都很感謝慈濟,有的家庭雖然只是加裝浴廁的扶手,但增加了便利性,提高安全性。」

「我給慈濟打一百分!」劉村榮鄰長聽了邱里長的談話,也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說:「阿嬤從剛開始不好意思麻煩你們,到最後這麼高興,我真的要給你們打一百分!」劉鄰長從小就在大坑山區長大,跟徐阿嬤算是老鄰居了,對於阿嬤的個性和態度的轉變,他非常清楚,「這是慈濟的一個示範個案,阿嬤一定很高興。」

遠離蟲蛇,兒子放心了

志工們帶來桌椅,擺在門口埕,甚至貼心地準備湯圓、水果,讓阿嬤祭拜祖先,還陸續把豐盛的米粉湯圓、青菜、水果和各式點心搬上桌,這番熱鬧的景象,讓少話的阿嬤,還是忍不住說:「就好像在娶媳婦一樣!」

徐阿嬤的兒子廖先生,看到這麼多人來關心媽媽,他始終靜靜地站在一旁。老母親一個人住在山上,房子漏水、家具污損,他也是放心不下,無奈老母親總是不願意他改善,為了不要引發母子爭執,廖先生只好屈服。

看到慈濟人鍥而不捨地和老母親溝通,終於答應讓慈濟人整修住家,廖先生也鬆了一口氣,他說:「她終於可以不用走到屋外上廁所,因為她曾經在那裏被蛇咬過,還去住院。」山區多蟲蛇出沒,尤其從住屋到十幾公尺外的廁所,必須走過雜草叢生的小徑,而且缺乏照明,如果是夜裏起來如廁,危險性更高。阿嬤就曾對志工說,她已經被蛇咬過三次了,而且都是有毒的蛇。

廖先生見到慈濟人幫忙清除屋旁的儲物間,重新裝設馬桶、扶手和洗手檯,他說:「我放心多了,真的很感謝你們!」

志工與地方人士準備了蛋糕與餐點,一起慶祝阿嬤入厝。(攝影/簡明安)

阿嬤笑了,志工最歡喜

多次前來幫忙整理徐阿嬤住家環境的志工林泰裕也提到,剛接案時,和社區幾位志工來看過,他說:「阿嬤的生活真的很辛苦,上廁所要走很遠,房間也漏水,屋頂都發霉,床、衣櫥已腐爛掉。」

志工從屋頂的修繕和廁所的改善做起,再慢慢地整理屋內的物品。林泰裕說,在幫徐阿嬤改造房間的時候,她還不讓他們動手,說:「衣櫥換一換就好,床還可以睡,不要換。」等到志工把破損的衣櫥搬出來,將墊在床上的棉被掀開,才發現床板已經腐朽。

他們跟阿嬤溝通,「阿嬤,這張床再換過,好不好?」她起先還是不肯,經不起志工輪番勸說,她才說:「好啦!如果你們要幫我換,我也很高興。」阿嬤答應了,志工才將床鋪連同床底下存放多年的物品清出來,用人力搬到坡崁下的路上,請環保車運走。

在整理跟修繕過程中,志工自備茶水和午餐,徐阿嬤也不會去山上挖筍子,在家等志工到來。阿嬤看到志工忙得汗流浹背,會說:「真歹勢,讓你們這麼麻煩!」志工總是報以微笑:「不會啦,我們很歡喜。」跟著大家一起吃便當時,阿嬤會靦腆地說:「我也沒有幫忙做什麼,你們還拿便當給我吃,真歹勢!」志工也會跟她說:「你願意吃,我們就很高興了。」

三個多月來,大家不畏酷暑,一邊工作還要跟山區的小黑蚊奮戰,終於給了徐阿嬤一個安全又舒適的生活空間。看到阿嬤臉上露出笑容的這一刻,林泰裕歡喜地說:「老人家有好的環境居住,我們看了也很高興。」

經過這段期間的互動,徐阿嬤和慈濟人之間已建立如家人般的情感,北屯區志工日後也會定期來關懷。希望透過住家環境的改善,讓徐阿嬤可以擁有平安的晚年生活!

長者居家安全改善方案

・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基於「晚年不跌倒,健康活到老」的風險預防,慈濟推動居家安全改善方案,由村里長協助提出需求名冊,慈濟共同會勘,評估施作可行性。

・對象針對長者包括獨居、兩老相依或隔代教養,及身障失能者;主要修繕項目有安全扶手、無障礙坡道、照明改善、止滑措施、改坐式馬桶、浴缸拆除等。

・今年元月統計至8月,協助223戶居家安全改善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