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農六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領導管理最重要的是真誠陪伴,栽培後進讓他們比自己還有成就,這也是主管的成就。
承擔壓力很值得
八月五日,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帶領多位主管同仁回到精舍,與上人座談。見到在座多位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的畢業生,已是獨當一面的科室主管,並聆聽他們在慈濟大家庭成長、學習的心路歷程,上人欣言當年的年輕孩子都長大了!而且大家發揮所學,堅守慈濟志業崗位,讓自己既歡喜又感恩,更肯定自己決定蓋醫院、建學校以後,所投入的心力與承擔的壓力都很值得,永不後悔。
外科部張睿智主任是慈濟醫學院第二屆畢業生,感恩從求學時期,直到在慈院任職,都有師長用心教導與提攜。上人肯定大家尊師重道,常懷感恩,不忘根本;假如認為如今的成就都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忘記了根本,只是醫療技術成功而已,品格缺失,做人失敗。慈濟教育與醫療志業培養出品德兼優的好醫師,必定是許多人生命中的救星,是搶救生命、守護生命的菩薩。
「慈濟人跟著師父,幫助我建醫院、設學校,盡此生為大地眾生付出,許多人往生以後還捐出軀體成為大體老師,將醫療與教育的道路鋪得很平、開得很寬廣;想到慈濟人的無私奉獻,覺得他們真正是名副其實的人間菩薩!」
「我對慈濟人的感恩,是很真誠的感恩,他們陪我走過這麼長的路,而且盡心盡力付出,現在已經看見成果:慈濟醫療、教育志業栽培的醫療人員,很有愛心、有感恩心,而且醫人、醫病、醫心,為病患拔除病苦、讓病患身心安定。對我而言、對這幾十年來不斷付出的慈濟人來說,這是最好的回饋!」
上人說,身為主管,不是憑著地位比同仁高而領導人,最重要是真誠的陪伴;而且身為醫療人員,也要能夠陪伴病患安心走過痛苦、害怕的這一段艱鉅人生路,跨越生死交界。
上人請心臟血管外科趙盛豐主任等主管持續培養好人才;真正成功的主管,心量要開闊,盡量栽培後進,讓他們比自己還有成就,這也是主管的成就。「當醫師不是為了賺錢,若是為了賺錢而從醫,人生價值很有限;最有價值的是發揮所學利益人群,盡心盡力解救病苦、搶救生命,這樣的人生才是無價之寶。」
大愛接力繞全球
八月六日,於慈善志策會中聆聽海內外慈濟人的慈善行動,上人感動表示全球慈濟人大愛接力,當某一個地區的慈濟人忙碌了一整天,入夜休息時,另一個地區的慈濟人正要展開新的一天,進行救苦救難的慈善工作,愛的能量接續不斷。
慈濟四大志業從慈善起步,濟貧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個案是「因貧而病」或是「因病而貧」,因此在花蓮市設立貧民施醫義診所,隨後深感花東醫療資源匱乏,重症傷病遠赴北部就醫不便,遂決心蓋醫院。
醫療志業從過去到現在,「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方向不變;花蓮慈院啟業以後,立即感受到東部的醫療人才招募不易,為了培育理想的人才,故設立教育志業。「我覺得我很有福,醫院、學校的運作,都必須委託專業人員承擔,而願意前來任職的主管同仁,都能認同慈濟的精神理念,所以二、三十年來,志業方向絲毫不偏。現在看到慈濟醫院、慈濟學校裏有許多主管與同仁,都是慈科大或慈大畢業生,篤定志向、具有慈濟精神,就感到很欣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慈濟協助八十餘個國家地區補充防疫物資;在有慈濟志工的國家,當地志工也為失業的貧苦人發放物資紓困,不分宗教、種族與國籍,在人與人之間帶動互愛互助。
「這一波疫情對人類來說,真是『大哉教育』,慈濟人要把握因緣淨化人心、帶動愛心,啟發人心深處的覺性。慈濟一向就是以淨化人心為目標,所以創立人文志業,以媒體傳播力量弘揚善法,報真導正以淨化人心。四大志業的精神一貫相連,人文志業有責任為慈濟留存寶貴歷史,弘揚法脈宗門精神。慈濟四大志業為一體,大家力量相加,將法脈宗門文史記錄、整理完善。我們要留存真實的歷史,有明確的人、事、時、地、物可以查證,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史料。」
「回顧這五十多年的慈濟路,確實是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要感恩大家用心聽我所說,立即身體力行,去做我想要做的事,凝聚起一股真實的力量,將慈濟志業落實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