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18《農四月‧二十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認真盤點生命歷程,感恩共同走過來的人。
宜蘭園區流傳深厚人文
座落在宜蘭市區的宜蘭園區五月四日啟用,宜蘭慈濟人與會眾歡喜慶祝「新家」落成。園區布置富有人文氣息,且攜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推出「奈米特展」,讓參訪會眾實際操作,加上專業導覽解說,吸收科學知識。
五月十七日,宜蘭慈濟人返回精舍,與上人分享宜蘭園區啟用的事前準備與當天盛況,以及感動、感恩心情;發願在此莊嚴道場發揮良能,淨化人心、利益人間,並接引人間菩薩。上人歡喜表示,近日慈濟大家庭有多樁喜事,就如此刻臺北慈濟醫院正進行二十周年院慶活動,趙有誠院長帶領主管同仁們,展現出合和互協的慈濟精神。
「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因為慈濟人關心四大志業,尤其醫療志業是我們共同凝聚、付出心血所打造的,守護著人間的生命健康;而各地的慈濟道場則是培養、延續慧命。慈濟『為佛教,為眾生』,為佛教而傳法,就是智慧;為眾生而救助苦難,就是慈悲。我們內修外行,悲智雙運,不僅提升智慧,也永遠為人間付出無所求。」
上人說,從籌建花蓮慈濟醫院開始,慈濟人除了自己盡心力付出,也向大眾勸募,聚集點點滴滴善款。在座多位資深慈濟人都曾為醫療志業而奔走勸募,用至誠的心拜訪地方人士,或是舉辦茶會,說明慈濟蓋醫院的目的,讓大眾歡喜響應,也因此接引不少人走入慈濟。
「你們自我盤點,當時的一念心很真誠,而且很用心、很出力。當然你們的心到現在都是真誠,也是用相同的心情,發揮同樣的力道,為了建設宜蘭慈濟道場而付出;建築物啟用以後,你們天天都要在『家』布置、照顧環境,還要接引聞風而來的會眾,讓大家感受到慈濟道場的人文精神。」
上人說,宜蘭富有歷史人文,請宜蘭慈濟人留住歷史,提升歷史人文的價值。人生無常短暫,終究會隨著時間過去,唯有將人事物好好保存以流傳後世。宜蘭園區的慈濟道場很特殊,既是當地慈濟的家,傳揚慈濟人文精神,也能見證時代,流傳宜蘭豐富的歷史人文。
「大家與師父同心、同志願,讓這個道場從無到有,共同投入心力來成就,樣樣都很周全。最讓師父歡喜的是慈濟人相互尊重,會合人人的小我,成就慈濟的大我,沒有我慢、我執。慈濟志業不能沒有我,也不能沒有你、不能沒有他,必須大家會合心力,才能成就。同理,我們談慈濟歷史,所說的也不是某一個人做的事,而是相互見證、彼此讚歎;慈濟人都是把握因緣,只要得知哪一個地方需要自己的力量,就放下個人的事情,先為大眾而付出,人人都以真誠的心,會合為無私大愛之我。」
上人教導宜蘭慈濟人,除了把握當下做慈濟,還要多分享過去的慈濟事,請年輕一輩的慈濟人做紀錄,整理宜蘭慈濟歷史,同時做傳承。「不要推辭,說自己沒做什麼,不用做紀錄,這樣不只你們自己沒有留下歷史,也會耽誤當年一起做慈濟的法親。當時是有他、有你又有我,事情才能夠做得好;先有人才有事,事有人做,才能夠成就利益人群的歷史。」
「盤點此生,我們會覺得很有價值,所以要自我珍惜,同時要感恩大家:若沒有這麼多法親一起做慈濟,我們無法生起這一分熱忱,很快就覺得無力而放棄;就是因為有這麼多法親相挺,彼此扶持、相互鼓勵,我們才能借力使力,一路走到現在。對於我來說,你們都是鼓勵我的人,也是給我力量的人。」
「師父很感恩所有的慈濟人,若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的慈濟。」上人與眾共勉,心中常存感恩,時時都會很柔和,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用柔和的態度與人互動,真誠感恩所有人的成就,將來也會帶著好的意識而去,再接起善因緣。
有人形容聰穎的孩子「讀前世書」,此生很容易就理解各種學問;上人則期勉大家要結好「前世緣」,此時在慈濟共同為人間付出,其實是前世就結下的善緣,今生此世也要為來世結好緣。
在加拿大感受心靈風光
五月十八日,加拿大分會執行長苗萬輝、加東分會執行長鄭楊河等師兄師姊報告志業推動現況與未來展望。上人說,加拿大的慈濟道場環境優美,最美的是慈濟人合和互協的團隊氣氛;即因大家以真誠的心相互對待,所以能得到當地人士的肯定與信任,不僅捐款護持,亦有如邵明路先生與太太捐出土地給慈濟運用,規畫愛心農園。對於這片土地,大家要用感恩與珍惜的心,善用它、照顧它。
「你們有福,才有這一片優美的土地,要把它當成自己的家園來愛護,在這片美好的土地上和樂互動。不只享受田園之樂,還要關心慈濟人、慈濟事,用心投入;關心天下事,是為了知道哪裏有人需要我們幫忙和關懷,尤其在加拿大境內,只要接觸得到、做得到,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就近趕快去幫助。」
上人提醒師兄師姊:「每一位都要自我盤點生命的價值,不要漏失寶貴的生命歷程。我們這一生有很大的因緣,除了父母生下我們的身體,還有這麼多好人與我們同行慈濟菩薩道,我們要好好珍惜,不做不得、多做多得。」
「有這麼好的事情,大家做得很歡喜,有豐富的心得可以分享;若我們沒有把握因緣去做到,別人分享時,我們只能在旁邊聽,聽得很羨慕,卻感受不到美好的心靈風光,也沒有心得可以分享。我們雖然在這個團隊裏,但是這段時間的慈濟歷史缺了我們,實在很可惜!」
「來人間一趟,卻讓生命空過,是不孝父母。每天,我都真誠感恩父母,因為與父母的因緣,才有我這副身體,才有因緣走入人群,與這麼多慈濟人共同救助苦難人。即使許多慈濟事,我沒有親自去做,我也感覺到:幸好有我,幸好當初發一念心而啟動,大家的因緣會合,就不斷往前走,才能成就天下慈濟事。所以師父對自己盤點的心得,就是感恩,感恩一切因緣,感恩彼此有緣,才能共聚在慈濟,同心、同道、同志願;或是受苦受難的人與我們有緣,才能讓我們幫助得到。」
上人說,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自己造福,自己得福。就好比吃飯,一碗白飯端來面前,如果沒有吃,那碗飯就隨著時間逐漸腐壞了;生命也會因為人們懵懂,不知善用而空過,此生一無所得,慧命也無從增長。所以要重視因緣果報,謹慎注意,不要造惡因、結惡緣,有利益人間的好事就趕緊投入,不要讓自己的心離開善的方向。
為利益人間而研發應用
聆聽花蓮慈濟醫院團隊報告中醫藥在各類疾病之研究與應用進度後,上人開示,大地富含生機,還有很多對於人體有益但未發現的植物成分,需要有心人為了利益人間而努力發掘與研究。
「原本就流傳的青草藥,請你們多用心去研究,只要對人體有益無損,都可加以推廣。我們心心念念為了利益人群,而非營利,各方面的研發都可以積極投入。」上人說,假如只為營利而做,原本救人、有益人間的事,也會變成天下危機;因為人們為了牟利,聽聞某些植物有用就去開採,反而會傷害環境,或使得某些生物滅絕。所以在生技食品或藥物研發方面,要很謹慎,經過反覆驗證,確認對人體有益再發表。
上人感嘆現在的天下有很多令人擔憂的現象,除了四大不調引發災難,人心不調導致戰禍,更讓人間動盪不安,唯有呼籲人人提起善念,念念都在利益人群,營造善的氣氛,才能讓人間祥和;若是心有貪念,只求利益自己,但所作所為有害人間,愈多人為了牟利而危害人間,就會形成一股惡的氣,讓災難更頻繁、更嚴重。所以慈濟一向努力淨化人心,而醫療救治傷病,也是為了讓人人身心健康,請大家朝此方向持續努力。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