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楊秀娩)
十年前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十九個國家地區慈濟人募心募愛支援重建,受災者如今成為志工,效法眾志成城的精神,自製五百個竹筒撲滿,募集五百人認領,如同千手觀音一起助人。
每年年底日本循例在京都的清水寺發表年度代表字,二○二○年選出的字是「密」,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對生活模式的改變。日本政府因應疫情,呼籲民眾要避免「三密」——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及密切接觸;而「三密」也獲選為日本年度流行語冠軍。
去年四月、今年元月,日本政府兩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在櫻花盛開的三月,宣言解除之後,疫情卻進入第四波,四月下旬,終究還是第三度發布緊急事態。
日本慈濟人配合政令與疫情的變化,訪視活動順應需求如常進行。那麼原有的街友熱食發放又該如何是好?最後有了變通,持續十二年、每月兩次在東京代代木公園旁的街友發放,將原先的咖哩飯或什錦燴飯,換成了飯糰加水果或簡單生活包,如此一來減少三密,前往發放現場的志工也降到最低人數。
而在大阪西成區的街友發放,志工改為提供米與飯糰拌料,由當地的行政人員協助製作與發放。在慈悲與智慧之間,大家想的是如何保護志工免受染疫,又仍然可以給街友一分溫飽。
疫情下,接到助念的需求最讓人內心糾葛,一方面擔心能參與的志工人數太少,讓求助的家屬失望,又擔心疫情嚴峻,讓志工面對感染風險。然而,每每看到家屬因為慈濟人的到來,展現出的感恩與感動,都讓志工感受到「還好有來」!
慈濟日本分會每個月兩次在代代木公園旁為街友發放熱食,素來以咖哩飯跟蔬菜五目燴飯為主;去年七月起因為疫情改發放飯糰、水果與飲品。(攝影/吳慈涓)
線上的叮叮噹噹聲
慈濟日本分會中文班的小朋友,在疫情期間減少了上課次數。那天,學生家長問說,什麼時候可以讓「竹筒回娘家」?原本小朋友每年都在搓湯圓時節領竹筒,隔年初的祈福感恩會帶著竹筒,投入慈濟功德海。
而東北的志工在「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屆滿十周年期間,為了回饋全球慈濟人當年的愛心援助,規畫了五百支的竹筒;五百個人的力量,意味著一尊千手觀音,用愛灑向人間。他們準備五百個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小鐵罐,自行設計外包裝,將上人的法透過竹筒上的靜思語呈現。相距遙遠的東北志工與東京慈濟家人,靠著竹筒的因緣一起攜手前行,用滿滿的愛膚慰苦難。
在疫情持續升溫的大阪,負責街友發放的志工,非常感動地來了電話分享,街友中心的負責人,開始每月捐款當會員了;之前除了讓我們在熱食發放現場放竹筒,也主動設計海報,呼籲街友要日行一善獻愛心。而東京代代木街友發放時,志工也不忘記宣揚竹筒精神,每當街友在襤褸的身上摸索出一塊錢,都會讓志工們感動莫名。
往年配合大活動,都是竹筒回娘家的日子,今年因為疫情,元月三十一日祈福感恩會改以網路直播,東京、大阪、山梨、東北四地連線;看著線上大家搖著竹筒,彼此激勵,很感動卻很心酸,不知何時才能無障礙地相互擁抱、相互關懷。
從二○二○年初,到二○二一年也過了快一半,返鄉之路仍迢遙。每年飛越千山萬水,總有四次以上的機會,可以回到「心靈的故鄉」見師一面,本以為理所當然的易事,卻變得遙遙無期。而人與人不能相見的孤寂,日本慈濟家人靠網路密集定期的祈禱推素與讀書會,有了消解的機會。因禍得福,最讓海外家人興奮的,透過網路得以在家線上隨師,聞法精進,接收空中彼端各地道場的歡喜與悲傷,尤其是上人用力抽氣擠出心力諄諄的教誨,每每牽動了海外慈濟人的心。
拿著十年前從慈濟人手中接到的「見舞金」,東日本大震災受災居民認領竹筒,響應心存善念、日行一善。(攝影/張君)
強震、海嘯、疫情
三月二十七日,透過雲端連線,我們跟上人有了溫馨的座談,回憶十年前東日本大震災,東北鄉親感念當年慈濟的愛,隔著天空隔著海洋,跟上人訴說感恩與感動。
東北第一粒種子伊東信一,十年來跟志工互動不斷,協助東北新芽助學金的進行;他很懊惱,因為兩次的大病,志工活動少參與了。岩鼻清一夫婦想回饋當年「見舞金」的援助,加入了志工的行列,協助新芽助學金籌辦。張君因為女兒在這場複合式災難中往生,牽引她走入見舞金發放會場,在上人的靜思語薰陶,以及東京慈濟家人不斷陪伴下,成為東北的第一位慈濟委員;她流著淚,感恩上人創造了慈濟,發願要在東北好好耕耘,接引更多人。
龜山千代志寫得一手好書法與繪畫,跟張君召集當地志工,在石卷市與東松島市一起推動慈濟,除了為東非的伊代風災賑災街頭募款,也在三一一十周年,推動五百支竹筒。
即將邁入三十周年的日本分會,在第三個十年的開始,碰到三一一的世紀大災難,感恩上人在第一時間安住了我們的心,一路陪伴,慈示賑災方向;還有全球三十九個國家地區的愛心援助,讓我們有力量膚慰苦難。上人殷殷期許日本的慈濟人,要將那時候的感動,好好帶起來;減災的妙藥就是愛,藉著募款募心,將愛的聲音說出去,就能找到有志一同的人,普愛天下。我們期待把握因緣,將灑落在全日本,顆顆有情有愛、有因有緣的珍珠找回來,串成膚慰苦難、讓法音宣流的力量。
東瀛心語投遞千里
日本分會成立的第八年,一九九八年我跟著赴日工作的先生,再度回到日本,當時的慈濟會所設在資深慈濟人宋篤志提供的公寓內,小小的空間,有十來位委員,人雖少卻溫馨。當年剛從臺灣受證成為慈濟委員,胸口捧著「佛心師志」雄心萬丈,只想如何將上人的慈悲延伸,讓更多人認識慈濟。
以為五、六年後,要隨先生的工作調動離開日本,沒想到順著因緣留下來跟著日本分會成長,一路走過來,有過許多的歡笑、悲傷與淚水。「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二十多個年頭過後,不知是因刻意淡忘,或是智慧的提升,已經記不得為哪樁事哀傷,只知不管為他人或是為自己,受到委屈都可以讓淚水成串,然而歡笑的日子是集合許多的笑聲一起爆發的。
一起走過二十三個年頭,日本分會也到三十而立之年,內心依舊澎湃洶湧,仍堅持著「天天做慈濟」。當年因為上人「要提天下菜籃」的決心讓我感動,決定選擇跟隨上人走入人群。原本以為只做善事利益人間就足夠,卻走進浩瀚的佛法中,從以為佛法只是誦誦經,走入了無量義,認識了法華,方懂「苦集滅道」,方知修行是要「六度萬行」,需要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需要安忍力才能走過菩提大道。
人間菩薩難行能行,慈濟走過五十五個年頭,上人是過著秒關,期勉我們要時時回歸初心,愛是需要身體力行的。午夜夢迴,常常自忖,我的愛是否無缺,是否完整,是否有依教奉行!期待能在離著心靈故鄉千萬里遠的東瀛,將大家的心凝聚起來,用愛擋一切的災難,讓人人能轉動生命的價值,成長慧命,與上人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