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心靈的超越

4.27~28《農三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縮小自己,與人互動的空間就大;縮小欲念,心境就可以海闊天空。

修己是功,助人是德

人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二十七日志工早會,上人教導大家體會苦、空、無常的道理,不要把寶貴的生命局限在個人、自己的家庭裏,要不斷地超越,不斷地開闊心胸與眼界,走入人群、面對世間,發揮此生的生命良能,提升生命價值。

上人說,修行所求的解脫,是心靈的解脫;不要把心拘束在自己的世界裏,只在乎自己所愛的人,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而汲汲營營,盡此一生不斷地追逐名利,永不滿足。其實錢賺得再多,到了人生最後都帶不走;若能打開心門、面向大眾,懂得運用財力、物力利益人群,可以讓許多飢餓的人得以溫飽,貧苦的人生活得以安定。

「要善用時間、把握因緣,分秒不空過,呼喚人人的愛心,彼此的愛心能量會合,不要局限數字,小額捐款也可以細水長流,點點滴滴拼拼湊湊,也能累積大力量。就如我決定建設花蓮慈濟醫院以後,婉拒日本善心企業家捐贈二億美金,寧可向大眾募集五十、一百元的捐款,每人付出一塊磚、一包水泥的力量,也能建設好醫院。這一所醫院是多少人的功德累積而成,其中有很豐富的情、很廣大的愛。這就是慈濟的慈善觀念,要讓愛的能量開闊,在世間鋪展平坦大道,拉起永恆的『覺有情』;大愛長情從五十五年前日存五毛錢起始,直到現在,慈濟大愛擴及國際。」

上人期勉人人不要只是看眼前的利益,只顧及自我內心世界的愛,衍生貪、瞋、癡等無明煩惱。許多社會案件是由愛生恨,愛的時候卿卿我我,執著於想要追求的人,求不得就殺害對方或自殺,為了私己的愛欲殺人滅己,實為愚癡。死亡不是一了百了,因緣業力的牽連會延續到來生;殺業是重業,自殺亦是犯了殺業,而且不孝父母,毀害父母所生的軀體,也等同傷害父母,是大忤逆罪。

「要懂得運用父母所生的身體為人間付出,完成人生的大意義;只要我們還能呼吸,就有責任照顧好身體健康,延續生命,並且求真理、行善行,成就功德─修己就是『功』,去幫助別人是『德』。『德者,得也』,我們付出身心力量,同時修己德行。在菩薩道上,我們每踏出一步,這一步就在利益眾生;再踏出一步,實踐自己的發願;再踏一步行善且成就功德,功德回向給父母。要回報父母恩,就要造福人間,利用生命成就慧命。」

上人強調修行要修得超越欲念、開闊心胸,要開闊到包容天地,而非放任欲念大到包天地;縮小欲念,心境就可以海闊天空,能夠自由自在,不再受到限制。縮小自己,空間就大;用這分超越的愛與人互動,情才會長、愛才會大。有生之年總是為人間而付出,自然法則來時,飄飄然解脫而去,身心都很輕安自在,這就是福。生生世世依此福報因緣,續行菩薩道、延續慧命,去來自如。

品書會,薰法香

四月二十八日,美國華府慈濟人透過網路與本會連線進行視訊會議,上人叮嚀大家要「人間菩薩大招生」,只靠現有的慈濟人發心付出,力量太微弱;需要人人發心,群策群力,小螞蟻也能轉動須彌山。「美國慈濟人太少了,還有人雖然受證了卻很少參與活動;難得已經發心立願走入慈濟,卻沒有持續力行菩薩道,讓師父很擔心、很心疼!對於在線上的菩薩們,師父很珍惜,也希望你們承擔責任。那裏慈濟人少,每一位的責任都很重,不要輕視自己力量微弱,慈濟是從日存五毛錢的克難狀況下做出來的;要好好用心,人間菩薩招生,就地廣結善緣。」

「未成佛前一定要結好眾生緣,度眾生、行菩薩道,才有成佛的機會。所以你們要成佛,一定要在人間救拔眾生的苦難,這就是行菩薩道;要知道這條道如何走,就要用心聞法。你們也像臺灣各地慈濟人一樣舉辦讀書會,分享聞法心得,現在要稱為『品書會』。就像品茶,喝茶以前先將杯子拿到鼻子前,聞一聞茶香;聞法也一樣,要薰法香,聞到法的香味,再用心吸收入心,用法水滋潤慧命,使慧命增長。最重要的,聞法入心,還要身體力行。」

上人說,全球慈濟人分布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時區做慈濟,此地的慈濟人剛要展開一天的行程,彼地的慈濟人已經完成一天的慈善工作,正要休息,如同大愛接力;也期待人間菩薩生生不息,代代相傳。請大家合和互協,積極接引人間菩薩,讓佛法在美國更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