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至二十五日 自我看重

4.24~25《農三月‧十三至十四》

【靜思小語】不只發心,還要有勇氣身體力行;不要輕視自己,多說一句好話可以多影響一個人朝好的方向走。

愛人的人永遠被愛

二十四日,美國曾慈慧師姊及慈濟聯合國團隊透過視訊與本會連線,向上人報告聯合國事務工作進展,以及獅子山共和國自由城貧民區大火後續,自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二日,熱食發放嘉惠七萬四千六百二十七人次,並發放二手衣、孩童涼鞋及婦女衛生用品。合作夥伴明愛基金會、希利基金會及亞倫鎮沙漠之花小學透過影片祝賀慈濟五十五周年,並感恩慈濟在獅子山共和國六年來的慈善救助。

獅子山共和國、海地等國家的大多數民眾都很窮困,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有九億多人口在飢餓中。上人嘆言,世界上貧困飢餓的人是這麼多,但是在臺灣,垃圾量大、廚餘多,飲食不只求飽,更求美味精緻,浪費許多糧食。

「總是從大愛新聞看到非洲孩子,黑黑瘦瘦、肚子大大,衣衫襤褸,苦啊!他們在這一秒鐘與你我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等待著我們幫助。這麼多飢餓的人,要如何救助?各宗教都要合於同一個宗旨,用無私的愛救助苦難眾生,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精神合力付出。擴大愛還要拉長情,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覺悟的清淨長情,不分種族、國籍與宗教,要連貫這一分情。」上人期盼師兄師姊把握因緣,聯合各宗教團體,人力、物力彼此互補,凝聚點點滴滴愛心,為苦難人間付出。

上人感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告急,但是人類卻很難從疫情中接受教育;其實只要人的觀念轉變,生活習慣改變,就有助於平息疫情。雖然情況不樂觀,慈濟仍然要努力,每一位有心人要盡心力,不只能發心,還要有勇氣身體力行,克服欲念而真正做到,要向別人呼籲、推動,才有說服力。

「我一直期待人人廣愛天地眾生,眾生不只有人,還包括動物,最直接表達這分愛的方法就是素食。但是口欲難戒,即使已經知道素食的道理,卻忍不住這一口欲望;是否真的做不到?是少了那一分勇氣,缺乏志氣。」

「雖然了解要人茹素很困難,但是最近二年疫情遲遲無法平息,我非說不可,而且慈濟人也非做不可、非行不可!個人事小,天下事大,大家改變飲食習慣,說出來的話有分量,可以影響很多人。要看重、鼓勵自己,我們說一句好話可以引導別人朝向好的方向走,不斷對人呼籲素食,也會有人響應。」

「佛陀教導我們行菩薩道,『菩薩』意為覺有情,是覺悟的有情,不只人有情,所有的眾生都有情。貓狗等寵物會感受到飼主的愛,人不傷害動物,動物也不會主動傷害人;人認為猛虎毒蛇可怕,也是人下意識防著別人傷害自己,看到動物也覺得自己會受傷害,這是錯誤的觀念,我們應該打開心門去付出,愛人的人永遠會被愛。」

「慈濟自創立以來,已經超過半世紀,師父不斷往前走,不會停下腳步,也不會回頭看,你們只能看著我的背影、跟著我往前走;接下來要靠大家承擔重任,面對這個時代。不要輕視自己,心要正,思想不能偏差,要有正念、正思惟,心心念念為人間。」

慈濟人清楚慈濟事

四月二十五日,三十多位返回精舍朝山的彰化慈濟人與上人座談,並帶來社會推廣教育課程學員所做的多款手工植物擺飾、藍染成品。上人期許大家回歸初發心;慈濟志業是人人發心而成就,這念發心不是短暫而是恆久的,心心念念都在菩提中,覺而不迷,自度還要度人。

上人說,資深師兄師姊初發心時,是逢人就說慈濟事,向身邊的人介紹慈濟,邀約人人來行善,現在卻要靠活動才能凝聚精神力量。辦活動總有曲終人散之時,在籌備時期精進、用心,到了活動圓滿之後,大家很歡喜,但若沒有繼續集眾精進,人人各自休息,也就鬆懈下來了。大家走這條路,最重要的是「修行」而非「休息」;不只是有活動才集合,平時就要精進。修行是步步踏實,前腳踏出、後腳放開,要繼續向前邁進。

就如慈濟是從五十五年前的「竹筒歲月」,每天五毛錢累積而來,即使點點滴滴的力量很微弱,但是邀集人人發心行善,同耕福田,播善種子、耕福田的人愈多,將來的收穫愈豐富,善與福就能夠從「一」生無量。現在慈濟人在國際間救苦救難,也會運用「竹筒歲月」的方法,鼓勵受助者培養行善助人的好習慣,獲得熱烈回響。例如緬甸農民每天存一把米到「米撲滿」裏,每個月家家戶戶匯聚的米,可以救助許多更為貧苦無助的家庭。上人希望這分精神要永恆傳續:「如今已經不是靠著幾支竹筒就可以做事,需要無數竹筒、無數米撲滿;所以要廣招人間菩薩,聚合人人的心力成就天下事。」

「大家的心合起來,有共知、共識,還要共行。『行』不是各做各的,委員招募會員就好了;不只需要人人的愛心捐款,還要讓人人認識慈濟,知道最新的慈濟訊息,邀約會員一起來做慈濟事。慈濟人自己要很清楚慈濟事,才有辦法讓會員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事、為何要做這些事,向他們傳達精神理念。」

上人肯定社會教育推廣課程讓學員發揮巧思巧手,運用植物種子、果實製作成美麗的擺飾,也是愛惜物命的表現;但是要分配好時間,並非專門投入在這些巧藝製作而不顧其他。資深者要將時間重點用在「箍人」,招呼、邀約會眾來了解慈濟,為他們完整地介紹慈濟,讓他們受感動,覺得若有機會也要參加,再接引他們投入。要鼓勵會眾參與慈濟活動,帶著他們做事,讓他們有因緣接觸佛法,沐浴在法流中。

要轉凡夫心為覺悟的佛心,該如何修行?上人指出,並非天天心無旁騖地念佛就可以成佛,或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說阿彌陀經》已經言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而且要修得專心致志毫無雜染,並非閉門自修、不接觸外境就可以了,無明煩惱仍然沒有修除。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走入人群,與不同的人接觸,藉以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找到煩惱根源,用法對治;此外,資深者要帶動人,就會提醒自己以身作則,不能脫離軌道,而且要修除習氣,回歸最純真的本性。

上人說,要自修身心言行,同時要入群,與眾合和互協,大家將力量結合起來圓滿慈濟事;要結合大家的心力,就要彼此溝通,協調、整合人人的想法,同心協力達成目標。要用真誠的心與人溝通,過程中難免因意見不合而起摩擦,要藉境修心,運用平時吸收的法調整自己的心。達成目標以後,不要曲終人散,要延續合和互協的默契,帶動人人更加投入、更加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