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30《農三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整齊的服儀不只是維護團體的形象,更是對自己品格的尊重。
非營利,毫釐不偏
大愛劇場《阿良的歸白人生》演出高肇良師兄的人生故事,引起熱烈回響。四月二十九日,上人與製作團隊談話時提到,人文志業非營利,而且負有社會教育責任,要發揮淨化人心的良能,為大眾引導正確的方向。大愛劇場有許多收視者,更不能有絲毫偏向,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在製作、演繹等各方面都要謹慎小心;難得現在的社會媒體環境中,有這一片清淨之地,請主管同仁們合心盡力守護。
一般媒體經營力求提升收視率,以求廣告商機,所以盡量播放觀眾愛看的素材;上人對人文志業的期許是負起「報真導正」的使命,「一定要堅持方向,做出真正能夠教育人間的內容。即使高居士的人生曾經犯錯,是負面教材,但是後來他的人生恢復正向,要讓大家了解他如何做到,也對社會發揮教育良能。人文志業團隊有責任守護好我們的理想與使命。」
上人與座中醫療主管談素食推動,不是只有讓人覺得素食好吃而已,應該說出道理來,告訴大家為什麼一定要吃素?素食如何有益人體健康?素食與葷食於腸胃消化有何分別等等,要讓人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醫師以自身專業推動素食,更有說服力。
再者,目前地球有七十多億人口,僅是人類呼吸已經污染空氣,人體排泄也在污染大地水土,要供應人類食肉,就要飼養比人口多好幾倍的牲畜,碳排放量非常可觀,影響氣候、加速暖化。而且工廠化的飼養,讓動物局限在窄小空間成長,長到一定程度就被宰殺,每一天有二億多條生命為了供應人類食肉而亡,長久累積沉重的殺業。只要吃素的人多,畜牧業飼養的動物量降低,無論是環境污染或眾生業力都能大幅減輕。
「人類要覺醒,否則仍然隨欲造業,累積的業力愈來愈重,氣候變化愈劇烈,災情也會愈來愈重。這個世間就如佛陀所形容的三界火宅,有些國家的山林大火還在延燒,有些國家高溫乾旱,地球氣溫持續升高,水資源不斷減少,這都是直接威脅生存的危機!」上人嘆道,現在科技發達,但是大家享受的便利、舒適生活,都是破壞大地環境,抽鑿、挖取資源而來的。現在警覺危機,就要愛惜物命、珍惜資源,做好資源回收再利用。
珍惜物命,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還要感恩生命,將此生活得有價值。上人勉勵大愛臺同仁們有志一同,發揮專業良能,讓人從戲劇中接受教育,以媒體力量淨化人心,這就是大家的生命價值。
無所求,勇於承擔
「我剛開始做慈善訪視時,是沒有網路通訊的時代,交通也不發達,都靠著雙腳走入村莊,沒有路也要走出路來。現在科技發達,而且是資訊時代,諸事都需要資訊;我不懂資訊,但是我有信心,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會有許多人共同用愛來成就。」
醫療志策會以「HIS5資訊系統整合報告」為題,針對新醫療系統現況、醫療志業資訊系統的期許做報告,上人開示,回憶克難慈濟功德會剛起步時,諸事克難,點點滴滴累積力量做救濟,自己帶著慈濟人去訪視貧病孤老者,見苦知福,能知福才會造福。所以很期待慈濟事真正能讓人看得見、接觸得到、感受得到,知道自己也做得到,共同走上這條永恆的菩薩道。
「我這一輩子無所求,但總是挑著天下米籮,要承擔責任;什麼事都不懂,卻什麼都要承擔,只是為了一分使命感──既來人間,不忍眾生受苦難,不忍心看到人既貧又病又苦,所以總是把握因緣做慈濟。我相信過去生與大家結了好緣,所以我想要做什麼事,慈濟人都會說,既然是師父要做的,就全力支持。我聽到大家這麼說,總是很感恩,也更加有信心。」
「我覺得我的生命中有很多貴人,幫助我成就志業,人人都是為了師父而投入,盡心盡力付出無所求,所以我覺得,我一定要讓志業做得成,已經成就了還要穩固;要讓志業穩固,需要每一位主管同仁誠正信實。而我真的很有福,每一所慈濟醫院的院長都很貼心,大家都很願意承擔,都是誠、正、信、實,這是慈濟要恆久守持的原則。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菩薩,大家盡一分心力守護慈濟醫療,只要人人一念心正、有愛,有信心、有正心、有誠意,醫療志業有便利的資訊系統輔助,一定會做得更好。」
不忘本,鞏固根本
四月三十日,慈濟大學師長及慈誠懿德會志工返回精舍,與上人分享上午慈大慈誠懿德爸媽任滿十周年感恩活動。
上人說,慈濟學校獲獎,以及國際評比名列前茅,是對校長、老師們長久以來真誠用心,以無私大愛奉獻於教育的肯定,也讓一路護持志業的慈濟人深感欣喜。慈懿會師兄師姊們,自從慈濟護專創校開始,面對學校老師、同學,都是以無私的愛呵護、陪伴與扶持,而且對於慈濟學校的同學們疼惜、關愛如自己的孩子,還加上一分慎重的心,小心翼翼地愛他們。學校師生感受到慈懿會這分誠懇的愛,也從慈濟人的身上體會到慈濟人文精神,建立優良校風。
上人猶記得籌備慈濟醫學院時,與第一任校長李明亮教授談話,提及自己對慈濟教育志業的堅持,第一是校內供餐一定是素食,第二是全校教職員與學生要穿制服。李教授對素食沒有異議,但是對於師生穿制服有點遲疑,因為那時教育部已經開放校園自主,不強制各級學校穿制服。
「我認為在校園裏,要讓人清楚分別學生與老師,學生要有學生的形象、老師要有老師的形象;從服裝儀表區分,也要從禮節、行儀表現出老師和學生該有的品格。就如慈濟人來見師父,不曾看到他們穿邋遢的服裝,委員身穿『八正道』或是旗袍,慈誠穿西裝;慈濟學校的教授、老師來,也都穿得很整齊,我很期待慈濟學校全校都是如此;穿整齊的制服也是自我尊重,尊重自己的品格。」上人說,身穿制服是對身分的認同、對團體的尊重,會自我提醒維護這個身分該有的形象,所以很堅持要師生穿制服。慈懿會也要做好傳承,精神理念不能隨著時間淡化、消失。
上人說,多寶佛塔在法華會上湧現,十方諸佛遣菩薩同來見證「佛佛道同」,這段描述代表精神的會合與傳承。希望慈大也能為佛法精神理念溯源,慈濟教育不可離開佛教,要負起傳承佛教精神與慈濟精神的責任。
為慈濟溯源,追溯法脈宗門的「粽串」精神,起源於上人,從少少幾人日存五毛錢開始,直到現在,慈濟人遍布國際;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在臺灣鞏固根基,並且由許多國家的慈濟人就地落實。四大志業在海外蓬勃發展,臺灣的根源更要照顧好。「要知道我們起步時是多麼辛苦,每一個志業的成就都非常不容易,許多慈濟人跟著師父,是像拚命一樣在做志業,不是有時間才來做。可以說,慈濟志業是慈濟人用生命、用共同的精神理念打造的。」
「靜思法脈的精神理念是看不到的,用口頭說自己有慈濟精神,言行卻鬆懈了,就像粽串的繩結鬆散了,一條條線分散開來,無法會合於同一個精神目標,這些線很容易就打結了。教育志業也是這串粽子其中之一,要有精神源頭,慈誠懿德就如連結粽子與總繩結的繩子,連貫法脈精神。」上人引述《論語》:「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期勉大家不忘本,而且要鞏固根本;慈濟辦學的本意宗旨不能散失,精神理念與形象要恆久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