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至八日 為人間指路

6.6~8《農四月‧十九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所謂傳法,是傳達解脫苦難的方法,弘揚對世代有益的好事。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弘法利生,不分宗教

「我們何其有福生在科技時代,而且可以運用科技利益人間;因為通訊便利,能把佛法道理快速而普遍地傳播出去,弘揚人間好事。不分宗教,只要是對人間有益,就可以傳揚,這也是弘法利生。」六月六日志工早會,上人說,各宗教的經典都是為人們指路,隨應眾生的根機,給予修除煩惱無明、導正偏差思想與行為的方法;能夠聞法受用的人,就可以改變人生。

古時宗教經典是寫在樹皮、樹葉、絹布等,或是銘刻在石頭、磚瓦上,直到後來有造紙技術,才抄寫在紙上,將宗教法理流傳下來;因為流傳不易,所以說抄經功德大。「將宗教的經典收藏於現在、流傳於後世,就能讓道理傳給後代,讓不同根機的人能夠接觸得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理來運用。」

上人說,胡光中師兄送給自己五百年《古蘭經》,還有一本中文版本的《古蘭經》,看到裏面的內容,也與佛法一樣教人去惡向善、懺悔罪業。由此可見,各宗教的教主、創教者都指出眾生無明迷茫,在不知不覺中犯錯、造業,這是一切苦難的根源。所以宗教傳法就是要傳達解脫苦難的方法。

「宗教的經典為人指引正確的道路,信仰者就要堅定地行走這條道路。我未出家時,有因緣得到一部七卷的《法華經》;離家時什麼都沒有帶,就帶這一部《法華經》,後來在小木屋也是禮拜、讀誦《法華經》,抄《法華經》、說《法華經》,有鋼板刻的,有毛筆寫的,都是從經典裏抄出來,我這一生也不離開法華道,向大眾傳揚《法華經》的大乘佛法、菩薩法。」

上人感恩生活在科技時代,可以借重科技保存並修復經典;也很感恩臺灣圖書館接受請託,協助修復這部《法華經》:「這一部經是我此生最珍惜的經典,如果能夠修復送回來,等於我的慧命再回來,將來還可以再傳下去。很感恩有修復《古蘭經》的因緣,讓我可以把這一部經送到臺灣圖書館修復;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好因緣,感恩所有的菩薩成就我,是因為有慈濟,才會有這麼多的菩薩來成就,祝福大家同樣也有福慧好因緣。」

慈悲淨水,研發造水

六月七日教育志業報告,其中,慈濟科技大學羅文瑞校長、林祝君研發長與受證慈誠的創淨科技執行長陳建宏分享「慈悲淨水度人間」──示範淨水器的加壓功能,係以落後國家在無電環境中的淨水方法為設計方向。

上人肯定慈科大團隊的研發方向,在惡劣的環境中能有淨水,就足以救命,所以若有淨水器,生命就多一層希望;但是假如久旱不雨而缺水,徒有淨水器也無法得到水,所以希望可以朝造水的方向研發。不希望向地底鑽探地下水,因為此法必須破壞大地;若可以「空中抓水」,如同某些國家架設捕霧網凝結空氣中的水分,就不必破壞土地結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

上人說,現階段研發的淨水器可以運用在印度、尼泊爾的貧窮村落,也可以研發隨身攜帶的淨水器,只要找到水源就可以經過濾淨而安心飲用。感恩慈科大的老師用心教導、帶領,陪伴著學生一路走過來;用愛教育學生,也要給予正確的思考方向。

醫療平等,不分貧富

六月八日醫療志策會,上人開示,從報告中看見各院合和互協,很安慰也很歡喜,尤其是玉里、關山慈濟醫院的醫療品質提升,不斷為花東縱谷鄉鎮補充醫療資源,民眾的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雖說人力無法勝天,不過我們要盡人事,知道哪個地方很需要,我們有辦法去幫助,就到那裏去付出。這一步步走過來,慈濟為人間也做了不少事,所以看了很安慰,也非常感恩。這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就是因為有這麼多人共同一心,大家合心、有願力,才能有今天的成果。」

「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是我們的志向,人生難免有病痛,總是離不開醫療;現在科技發達,有錢的人可以尋求高科技治療,但是生命平等,貧病人該怎麼辦呢?所以我一向關心經濟情況不好的病患,也一再叮嚀醫療平等救治病患,只要他們的病況需要做、必須做,就要幫他們做;尤其窮困人,若能早日恢復健康,不讓小病拖成大病,也不會對他們的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

上人也提到,現在社會中有愈來愈多孤老無依的獨居者,若生病了缺乏照料,也需要慈善及醫療協助。所以慈濟醫療與慈善志業結合,要幫助這群弱勢傷病者。雖然目前臺灣的醫療很充足,然而經濟弱勢或孤老病患與一般人相較,仍然難以得到良好的照顧,這是慈濟要重點幫助的對象。

「很感恩各地慈濟醫院,院長們很支持我的想法,也會運用假日,帶著各科主管同仁,和慈濟人一起下鄉義診、往診,或是為貧病殘疾的照顧戶清理居家環境,幫忙修繕、補強居家安全設施等,很令人感動!」

「更要感恩慈濟人護持慈濟醫院,像臺北慈濟人與臺北慈院主管同仁會合力量,在院內大掃除,八天動員了三千一百四十七人次。他們知道醫院需要幫忙,就會很主動投入,而且做得很細膩,一般付費請人來做也做不到這麼好,然而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做得很歡喜。而且看到師兄師姊進入醫院幫忙,同仁也會很安心、很珍惜,願意跟著付出。」

上人表示,自己很珍惜這群成就慈濟志業而且全然付出的慈濟人,請各地慈院團隊幫師父照顧好這群弟子,適時表達關心,讓他們覺得雖然當初為了蓋醫院而辛苦勸募,付出得很有價值。「人人都要發揮生命價值,各位醫療同仁自從選擇就讀醫療相關學系,就決定要從醫救人;學成以後投入醫院工作,就不斷在發揮救人的良能。期待大家守志奉道,在醫療崗位上,不斷為了救治傷病、守護生命健康而付出。」